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史明 《精武》2007,(10)
少林三十六抓解脱法属少林正宗法脉,它同少林三十六路跌打法均属少林秘传宗法绝技。一向只在少林寺和少数武术世家中代代相传秘密演练,得之者视若枕中之秘,决不轻易示人。由于该套技法综合了少林宗法中精华技法,加之历经历代少林高僧实战搏杀,擂台较技之心血凝结,故其在实战中威力颇大,常能出奇制胜,扭转乾坤;且手法简洁干练,灵活多变,实为少林正宗法脉。正如拳谱所云:"此技本是祖师传,三十六抓有效验,任你强敌多勇猛,抓拿破解先上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12-13
一、新书、畅销书 书名 拳道功法学 杨式太极刀入门—~崔毅士太极刀真传 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 中国武术概论 截拳道脚踢技法 截拳道功夫汇宗 截拳道连环技法 截拳道手击技法 截拳道攻防技法 截拳道擒跌技法 现代散打技法 /又圭卜掌4多务趁 少林武术理论一1 少林武术满攀本功一2 少林拳一3 少林棍--4 少林常用器械一5 少林稀有器械一一石 少林拳对练-7 少林器械对练一8 少林武术精华 少林拳技击人门 少林正宗太极祖拳法 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 杨式太极六十六式弓林拳 杨式秘传一二九式太极长拳 杨式太极刀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诊 杨式太…  相似文献   

3.
秘宗外托截肘是秘宗拳肘臂擒拿制敌之实用技法,属于少林武术散手擒制技法的范畴。实战中可根据敌方进攻退守之身步变化,采用上步外托截肘、撒步外托截肘等技法拨刁抓拧敌上盘攻防手腕,当敌被抓拧手臂之肘关节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少林实战桩法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焦点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分析研究少林实战桩法及应用,得出以下6个结论:一是少林桩法姿势分为三架、四势和五桩3种姿势;二是少林桩步变位分为夺位、让位和换位3种变位方法;三是少林桩架防御分为上盘、中盘和下盘3种防御方法;四是坐山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五是阴阳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六是骑龙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从而为深入研究少林鹰派武术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少林踔腿功     
周健勇 《精武》2007,(6):17-17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属于外练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易练、易用的腿功,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练成。少林踔腿功酷似足射功,但比足射功更完善、更科学,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暗腿技法,适宜实战中使用。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潘双喜 《精武》2005,(10):44-45
在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中,少林医药文化与禅、武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记载,金朝末年,少林住持志隆禅师在少林寺创设“少林鹊局”,为武僧医治习武、实战所受之伤,同时还为俗家人看病,.本文介绍的点穴之法即是历代僧人修身慕矬的健身之术。  相似文献   

7.
秦广文 《武当》2001,(9):44-44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派众多。诸如少林、武当、咏春、峨嵋、青城等,它们都各具特色,在实战技法上各有千秋。少林派讲究大开大合,刚柔相济,以腿法见长;武当派以行气为重,讲究抱元守一,以静制动;咏春派以柔制刚,有着四两拨千斤之妙;峨嵋派以“北兵之王”剑见长,在搏击上讲究贴身近打等等。现代散手主要来源于传统武术,其特点,灵活多变,以无法胜有法,它与现代物理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武术相对比较注重形体美与舒展大方,在实战中有诸多弊端。如步伐呆板,动作迟缓,出拳弧度大,命中率较低,训练时间太长(短则十年八年,长则二三十年),且训练单一。  相似文献   

8.
东北秘宗拳是少林武术中著名的传统拳法,属于北派之畴。东北秘宗拳沿革于河北沧州陈善一派的秘宗拳,传入东北黑龙江省,特别是传入佳木斯市等地后,从内容到技法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东北地方拳法风格和技击体系。为了普及武术健身运动,突出抗暴防身技法,特从东北秘宗拳入门拳法中精选出部分实战技击法,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少林正宗练步拳》为旧时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通用教材,根据四川民间拳术“龙拳”而易名。民国20年(1931年)春,央馆编审处第二任处长吴志青,将刘崇峻顾问之“龙拳”整理成文并自作示范图像交由上海大东书局正式出版且易名为《少林正宗练步拳》。  相似文献   

10.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 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1.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侯一平 《精武》2010,(3):30-32
一、关于天罡绵掌拳 天罡绵掌拳,始称绵掌术,是少林拳法中的一种,因历史久远,无法查证其源。据记载,明朝末年山西平遥古城,少林正宗拳派王正卿,武功高强,保镖走遍南北,远近闻名。一日护镖行至平定县绵蔓水旁,遇隐贤传授其术,共六趟,因多用掌,又因经绵蔓水旁而得到此拳,初名绵蔓掌,简称绵掌。因三十六势又包括三十六字秘诀适合天罡之数,后名为天罡绵掌术。此拳世代传袭,传于朱铁公时,铁公将拳法传授给山西平遥望族郝志忠。郝志忠后来传于平遥弟子孟守信。  相似文献   

13.
少林镇门拳在实战应敌时,既有主动进攻招式,又有防守反击招式,同时还有单技独打、连招串打的招式,能应对一个或多个敌手,并将拳打、脚踢、靠身摔、近拿诸多技法融为一体,互变妙用,从而起到打中、打伤、打残等不同制敌效果。下面特将少林镇门拳名招推出,供广大读者了解、学用。1.白猿探臂对手(穿浅色衣者,下同)突然发  相似文献   

14.
高峰 《武当》2004,(3):40-42
本人通过近二十年研修各派武学之精华,吸取道门实战功夫之秘技,研创出对敌之进攻能达到本能反应的八卦手攻防技法,敌不论用何种技法皆难击中我,而我却可用任何技法在任何角度轻松击中敌  相似文献   

15.
朱孔党  王长见 《精武》2010,(8):72-72
笔者自幼爱好武术,白1989年系统学习了少林拳、查拳、拷子捶、少林名家杨秀山传授的老八极拳,实战技法,打斗技巧。于2002年夏天学习八极拳大师吴秀峰先生所创新的吴氏八极拳。本人才疏学浅,在修炼八极拳过程中有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6.
通背一百零八击技法之暗三十六法,乃以补手反击,后发制人为主之击技法。实战时明手虚发引敌出手,而暗掌藏于明掌之后(下)一旦交手,明掌反攻为守,而暗掌反守为攻,打敌个冷不防,制敌取胜。这就是暗三十六法的要则。  相似文献   

17.
通背一百零八击技法是祁门通背第四代传人、中国近代武术家、著名通背拳术大师修剑痴老先生以一百零八字诀为根,以实战击法为本创编的通背实用、快捷、凶狠的制敌取胜手法,每一法都能变化、巧用,都是随心所欲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本文是恩师通背拳第五代传人(修老先生的弟子)王嘉仪先生晚年双目失明时口传手授给笔者的。一百零八法分明三十六法、暗三十六法、奇绝  相似文献   

18.
东北秘宗拳膝截肘技法,属于少林武术中抗暴制敌的功法,适用于截折敌中上盘反握持刀直刺手臂。实战中根据敌刀前刺的身步变化,采用闪、绕、上、撤、转等身步法避敌前刺刀锋,同时以叼、拿、锁、扣等手法控制住敌持刀手臂。在旋拧敌腕臂中使其肘关节外侧转至向下或向外或向上时,即以双手抓拧住敌腕,肩关节用力向下抖按或向后抖按或  相似文献   

19.
林辉 《精武》2004,(10):12-13
八捶打法为万籁声老师传下的罗汉神打中的部分打法,称为"外八捶"。该打法源自少林罗汉门,由"江南第一腿"刘百川前辈传给万籁声老师。万籁声老师对罗汉门的打法评价是"正宗罗汉拳之神打,其来如泰山压顶,去如风扫落叶,拳腿都到,连冲带撞,可谓绝响"。但万老仍觉其缺少自然门的"圆滑"风格,因此在传授八捶时,融入自然门身法,使其刚柔圆活,技法更为精深。  相似文献   

20.
《少林正宗练步拳》为旧时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通用教材,根据四川民间拳术"龙拳"而易名。民国20年(1931年)春,央馆编审处第二任处长吴志青,将刘崇峻顾问之"龙拳"整理成文并自作示范图像交由上海大东书局正式出版且易名为《少林正宗练步拳》。1972年底,笔者偶遇旧时央馆教习、年已69周岁的罗玉(1903-1979年)老师并向其学练传统武术拳械,而"龙拳"则也在所学之中。去岁某日,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