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玖红 《江西教育》2023,(15):62-63
学科教学德育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德育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把握数学学科德育的“度”,提升数学学科育人的“质”,赋予数学学科育人的“能”。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有效落实全面德育。  相似文献   

2.
周敬山 《江苏教育》2023,(30):22-23
学科德育促进了学科教学形态的改变:德育从“课外”走进“课内”,学科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从“分离”走向“融合”,教师从“专人”走向“人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化对学科教育属性的研究,加强对学科德育与学科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其他诸育的融合关系的研究,将价值观引导和必备品格培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在“跨学科综合育人”“跨学习领域全面育人”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蒋敏 《江西教育》2023,(15):32-3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观念,引导学生的德育实践,从而追寻“历史之真”“历史之善”“历史之美”;要借助历史长河中相关的事件、人物等,渗透与融入德育。教师要通过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化,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协同育人与实践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高中政治学科与学校社团活动契合点在于实践育人。文章在核心素养理念校本化“以人育人”框架下,探索了政治学科与社团活动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拓宽了高中政治育人的新领地,促进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当今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成为我们探索的重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新授和练习环节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德育。我们要紧扣教材,不失时机地发挥数学学科对儿童生命的润泽功能。1.因势利导,提升数学育人的温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师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需求,让教材、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升数学育人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徐强 《湖北教育》2024,(3):43-44
<正>鉴于班级管理事务繁杂、琐碎等原因,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也不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育人效度。如何打造全体教师参与的带班育人体系,促使教师、学生、班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武汉市江夏区教研室德育中心(以下简称“德育中心”)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带班育人方略。一、带班育人方略的缘起及内容经过广泛调研,德育中心发现,育人任务本应由全体教育工作者负责,但在具体实践中被不同程度地窄化为由部分教育管理者(如学校党政负责人、部分中层干部、班主任等)负责,带班育人的责任主体也被窄化为班主任;“只教书不带班”“只能教书不会育人”等现象在部分学校仍然存在,甚至有个别学科教师错误地认为“我的职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因而对学科成绩以外的学生的心理、习惯、行为等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7.
曹斌 《现代教学》2013,(7):120-121
学科育人是“立人”的主要渠道。教学中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要增强德育的时代性,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要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我校的学科育人,主要抓好了这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学科德育旨在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充分挖掘并合理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零碎和导教策略单一等问题。究其实质,就是学科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能够有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黑爱磊 《考试周刊》2012,(67):153-15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还是育人的德育工作者。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张艳玲 《课外阅读》2011,(7):184-184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进而实现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成了课改不可回避的难题。近几年,笔者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学科德育”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在课中喊几句德育口号,贴标签,生拉硬套或把学科课上成德育课等。还有不少教师依然我行我素,认为德育是隐性的东西,无法考核,从功利出发,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科中丰富的人文资源、德育资源视而不见,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但囿于能力,无法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学科德育操作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以研究编制“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为抓手,借鉴世界范围内表现性目标研制经验,通过表现性德育目标明确期望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应具备的德性表现,以促进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关注育人、落实育人。本文论述了表现性德育目标的概念与意义,及其结构要素、表述思路和目标及教学设计思路等,为改变当前纯粹以隐性方式落实学科德育要求的现状,凸显学科育人功能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3.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韩  姜正川 《中国教师》2008,(10):44-45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广大教师要静下心来教书,要潜下心来育人。我国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小学教育要德育为首,要寓德育于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在教育教研的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的常用方法,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改进课程育人,推动学科统筹,特别是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因此,价值观与文化理念,不只是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的任务要求和价值追求,而且与看似边缘化的体育课程息息相关.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7,(4B):14-15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以后,我校发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两纲”,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德育工作,切实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王嵩 《四川教育》2020,(6):32-32
教育部2017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当前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说教式、形式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被忽视,使教学与德育成为“两张皮”。其实,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润物无声,需要教师将德育巧妙隐匿于日常的教学中。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实现“课程育人”。数学课程也是德育课程之一。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德育的理论研究证明,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质量必须重新认识学校德育的功能、价值,还需要从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新理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更新德育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创新德育工作,这是构建有魅力的德育的关键所在。我校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秉承“务实创新,崇尚一流”的精神,启动德育“创新工程”,精心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系统,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汪涛 《四川教育》2023,(Z2):61-62
教师基于跨学科背景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能助推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为此,教师可以挖掘体育学科中的德育因子,通过学科协同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推进体育与德育相融共生,加强“以体育人”的实效:“情境浸润”与“任务驱动”相融,生动德育;“榜样引领”与“同辈竞争”相融,亲切德育;“形式创新”与“内涵充盈”相融,扎实德育。由此,学生增强了身体素质,树立了集体意识,淬炼了良好的竞争品格,培养了充沛的道德情感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是我们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把学生当成“美德袋”进行单向灌输,不仅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实施德育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德育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德育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品德共进。  相似文献   

20.
严能能 《亚太教育》2020,(5):117-117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拓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功能与价值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推动德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也是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学校育人成效的重要需求。本文以提升德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为出发点,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