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暑期,我又幸运地读到了于永正老师主编的《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品读名师课堂119个经典魅力(小学语文卷)》.这本书汇集了全国多位著名特级教师119个课堂经典细节,采撷了名师课堂上的最亮点,定格成一个个特写的镜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这些经典细节所展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人格魅力,融入更多老师的心中,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 一、课前交流,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于永正老师被称为是“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近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工作。他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了当地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去年年底,教育部为了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跨世纪园丁工程”“名师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名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在南京召开了“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本期,我们将会议的有关材料集中编发,并配以各地教师学习于永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的体会文章,以期能让广大小学教师更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学习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3.
再度咀嚼于永正老师《小稻秧历险记》一课的教学,在叹服其“五重教学”艺术炉火纯青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其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魅力——有向开放,重心下移,让生字教学不再是“白手起家”;交互反馈,多元互动,让词语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集聚生成,观照整体,让文本解读不再是点状割裂.  相似文献   

4.
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当首推的是“重情趣”。情趣者,感情趣味也。教学设计要有情趣,课堂组织教学也要有情趣,情与趣是个统一体,趣味是师生情的一种睿智的幽默的外显形式;师生情是趣味的前提和内涵。无情无以为趣,无趣无以见情。从重情趣的角度来审视于永正老师苏教版小  相似文献   

5.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近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工作。他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了当地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去年年底,教育部为了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跨世纪园丁工程”“名师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名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在南京召开了“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本期,我们将会议的有关材料集中编发,并配以各地教师学习于永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的体会文章,以期能让广大小学教师更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学习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三年前,那个美好的金秋时节,于永正老师来到我校。两天的指导、交流,让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在领略大师教育教学、做人处事风范的同时,重又燃起了对语文教学的热情。于是,借着于永正老师来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的东风,"于永正工作室"成立了!三年来,于永正老师曾多次到我校指导工作,亲自上示范课、做报告,指导各个年级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育思想深深印在每位语文老师的头脑  相似文献   

7.
吴怀林 《江西教育》2004,(10):43-43
最近,笔者到广州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五重教学”艺术所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8.
包宇 《云南教育》2005,(26):18-19
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当首推的是“重情趣”。情趣者,感情趣味也。教学设计要有情趣,课堂组织教学也要有情趣,情与趣是个统一体,趣味是师生情的一种睿智的幽默的外显形式;师生情是趣味的前提和内涵。无情无以为趣,无趣无以见情。从重情趣的角度来审视于永正老师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鸟语》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知大师的匠心独运,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总是和美、创造等联系在一起。广大语文教师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课,为于氏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可以说,于永正语文教育实践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没有森严的学派逻辑,也没有终极的价值体系。"儿童的语文""五重教学""交际语境教学""简约语文"……从中可以获得诸多意义,但是似乎又不止于此。其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一个深夜,万籁俱寂,一灯萤然,惟有思想的小溪在悄悄地流淌。手捧的是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这篇文章不知读过多少次,每一次的细读,心灵都会走过不一样的路,经历不一样的体验,生出不一样的感慨。于老师那看似平淡朴实的文字里,蕴藏的是他不一般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是他对教育、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正是这样的内涵丰厚,才令我以及无数读者产生愈读愈新之感,在与名师的一次次对话中,经受心灵的洗礼,获得思想的提升。“五重教学法”里的第一句是“重情趣”,这是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的最大特色,它又是于永正老师与当前教育界谈论甚多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1.
课堂以有效为最佳,艺术以经典为最美。语文教学求有效不易,求经典更难。也就是说,有效课堂或者课堂的有效性和经典课堂艺术或者课堂艺术的经典性,是语文教学的向往和期盼。能达其境界者,语文界是不多见的,于永正老师可谓“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说写训练实验开拓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对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价值。于老师用他的智慧,把每一次言语交际都设计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他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常常被他独出心裁的设计所折服。一个个设计如一道道大餐,让人回味无穷。于老师总结自己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五重教学法”。今研读于老师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和小学语文专家的评点,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跃然纸上,我为它冠以“五重”艺术特色,以飨读者。一、重情境创设进行言语交际训练必先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为交际说话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以此…  相似文献   

13.
又见于永正,还是那位亲切、睿智、幽默的教学艺术大师于永正。深秋时节,金桂飘香。在古都南京,由东南大学主办的第五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如期举行,于永正老师应邀讲课。让笔者感慨的不仅是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有他高效的工作节奏以及对年轻教师的殷殷期待、对《小学教学》杂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教育利用三级课堂平台模式,公共艺术教学应突出三级递进模式,通过一、二、三课堂3个教学层次,树立艺术与技术、课内与课外、活动与实践“三项结合”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基本普及”。  相似文献   

15.
于永正,作为一代名师,他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探讨。近十年来,在阅读教学方面,他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五重教学法”(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自己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转化为生动的阅读教学课例,以此来推动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可以这样说,这是他课型最丰富、最具特色、最理性化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对这四个阶段进行剖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于永正老师对阅读教学的探索过程,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运用他的“五重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多年来一直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做课,深受广大师生和教育教学专家的敬爱和赞誉,登门采访、求教、拜师者络绎不绝,他们被称为小学教坛的“双子星座”。对他们的教学艺术,图书、报刊多有介绍,但对于他们是怎样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他们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前,于永正老师在总结"五重教学法"时便把"重情趣"摆在了首位。在"于永正‘言语交际'式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后,他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时说道:"其实我更愿意把我的教学总结为情趣教育,我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情有趣……"的确,只要进了他的课堂,学生总是那么轻松愉悦,学起来兴趣盎然,甚至到了下课仍迟迟不愿离开……他在课堂中所营造的情与趣绝不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  相似文献   

18.
我教一年级     
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全国闻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本刊曾在去年第12期的“教育名人录”专栏中介绍过他,并多次发表、转载过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自本期起,本刊在“耕耘录”栏目中开辟“于永正教育艺术随笔”小栏目,陆续刊登于老师撰写的反映自己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及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教科所和如东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金帆杯”教育科研活动在黄海之滨的小城掘港举行。全国各地的众多专家学者莅临大会指导、做课,为活动增色不少。其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示范课《全神贯注》,令听者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笔者就《全神贯注》教学中的几个片断,谈谈于永正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新课标,实践新课程,《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于2006年8月1日在河南登封举办“于永正教学艺术研讨会”。《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站长李登印代表《教育科研论坛》主编李捷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说,做经师不易,做人师更难。我看于永正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经师”和“人师”做得都很好的教师。我们每个教师要向于永正老师学习,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还要“解惑”,更要做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