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本身,是20世纪思想家福柯所提出的话语权理论的一个典型的语境。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极度的话语权,而学生的话语权则普遍缺乏,这种现状体现了目前教学中师生权力的不平等。要回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广大教师就应为课堂教学话语权寻找一个平衡点,即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课堂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的、和谐的、宽容的、注重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2.
师生共营的大学外语课堂动态教学理念研究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有关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教育教学体系。严格的课堂管理机制、教师动态安排教学环节和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是大学外语课堂动态教学理念的核心。它是由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和课后的学习实践共同营造的。大学外语课堂动态教学理念也可为其它基础课、人文学科甚至是理工学科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A1):94-95
大学外语课堂学习模式的变化及新型课堂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变化,使教师面临新的来自客观要求及自身心理的挑战,要求教师重新思考以明确自身角色的定位,探讨如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课堂角色,既保证大学外语课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学习,又极大程度地实现高效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即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实现培养学生能动性与探究性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话语权是指在课堂话语场域中教师和学生独立地、自主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的权利。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话语权和学生话语权相互尊重、相得益彰、和谐共生的课堂。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话语权存在着教师垄断话语权、学生缺失话语权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尊重和保障学生课堂话语权是高校课堂教学破解教师话语霸权的根本之策,也是深化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形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话语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一种直接体现,基于翻转课堂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探讨通过翻转课堂教师和学生话语权力的流动来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本来就是理论多,模式多,再加上课改潮流涌动,于是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也新,但笔者以为无论怎样“新”,课堂教学都应该考虑到一个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学生话语权。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说是生产和发展的总纽。”可以这样说,能否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是能否实现新课标核心理念的关键。何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权?笔者以为所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权就是指在课堂上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和意愿的权利,它包括和教师自由对话的权利、对文本解读质疑的权利以及对教师的价值认识挑战和质疑的权利,是学生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生命的自由和尊严的一部分。笔者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权提到这样一个严肃的高度,是基于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公共英语课堂由于班额、学生构成及课型等方面的特殊性,经常出现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话语缺失乃至集体失语的尴尬局面。本文从分析学生课堂话语权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优质课教学案例,从教师角度归纳总结出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学生话语权的掌控和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学外语教师课堂话语对提升大学外语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样本院校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督导情况来看,构建和实践科学的大学外语教师课堂话语评价机制,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西部院校的大学外语教师提升课堂话语运用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9.
现代技术使教学不断被超越,现代技术正以强大和特有的魅力影响和改变着课堂教学。现代技术视野中的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权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言说权力及对学生的影响力。具体是指,教师规范学生的话语权、教师设计课堂的话语权、教师对现代技术选择的话语权。教师的课堂教学话语权的实至名归,需要制度的保障和行政的支持,但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杨晶晶 《文教资料》2020,(4):227-229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却丧失话语权,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以师生对话为交流沟通的基础。新课改提倡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课堂话语权转变过程的分析,提出课堂话语权本质及其让渡、重置与再建构,以实现以生为本,在和谐的生态课堂上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评估是大学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估会对教学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形成性评估作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反映了教学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大学外语课堂形成性评估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大学外语课堂形成性评估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话语权”这一文艺批语领域的术语,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中。教学当中的“话语权”问题也成为广大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于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的“话语权”普遍缺失现状和成因的分析。对于寻求课堂“话语权”平衡点的问题作出积极探索,试图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有效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杰  赵玉玺  李婷婷 《海外英语》2013,(13):107-108
教师话语是课堂教学的媒介,是教学实施开展的主要手段。教师话语的科学有效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目标。在外语课堂教育改革中,教师实施有效的话语,需要强调教学语言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输入、输出相结合、正视个体差异,并确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实现外语课堂教育的有效改革。该文针对传统教学问题,提出教师话语策略,以推动外语课堂教育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变,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前提。作为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将是"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教师在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都需要逐步转变。二、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课堂话语权是指课堂教学主体通过话语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调控的权利。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具有课堂话语权。笔者拟从课堂话语权失衡的几种主要表现入手分析课堂话语权失衡的原因所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解决此问题的策略做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引”与“放”:新课改中课堂教学话语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话语权在教师的全程“操作”中存在“引”与“放”的失当问题,原因是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影响、课堂教学观的滞后及实践智慧的缺失。重建课堂教学话语权关键在于教师做到对课堂教学话语权“引”与“放”的融通,即认清教师权威,消解话语霸权;加强平等对话,转变教学观念;倾听学生话语,增强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话语是课堂教学的媒介,是教学实施开展的主要手段。教师话语的科学有效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目标。在外语课堂教育改革中,教师实施有效的话语,需要强调教学语言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输入、输出相结合、正视个体差异,并确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实现外语课堂教育的有效改革。该文针对传统教学问题,提出教师话语策略,以推动外语课堂教育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命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受到了应有的保护与尊重,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正在形成,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也日益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外语教学应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况,进行对话型教学设计和开展对话型教学实践,构建师生互动对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对话型课程视阈下,外语教师在与学生的语言互动中,课堂话语策略的实施对于课堂的有效开展和提高教学效果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问题策略、提高学生参与和体验、解放学生的话语权等角度进行探索,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0.
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指出在进行外语习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介绍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