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和差问题”:养鸡场有公鸡和母鸡共366只,已知母鸡比公鸡多58只。问母鸡和公鸡各有多少只? 这道题,根据题意找到和与差并不难。366是公鸡和母鸡的总只数,而58则是它们的只数差。一种方法可以这样想:366+58=424(只)相当于母鸡只数的 2倍,那么母鸡的只数应该是:424÷ 2=212(只)。另外一种想法是:366-58=308(只),相当于公鸡只数的2倍,那么,公鸡的只数应该是:308 ÷ 2=154(只)。 可是,有的题并不直接给出“和”或者“差”。比如:妈妈买来水果糖和牛奶糖共4…  相似文献   

2.
曹友强 《甘肃教育》2002,(12):32-33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联想,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解答。如根据“有公鸡20只,母鸡25只”这一条件,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能很快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共有几只鸡?公鸡是母鸡的几分之几?母鸡是公鸡的几倍?公鸡比母鸡少几只?母鸡比公鸡多几只?有些同学认为再无问题可提了,  相似文献   

3.
【题目】养鸡场原有公鸡和母鸡各320只,后来卖掉120只公鸡,买进100只母鸡,这时公鸡比母鸡少多少只?  相似文献   

4.
共有几只鸡     
[题目]绿园养鸡场有母鸡240只,是公鸡数量的6倍。这个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病症]因为养鸡场一共养鸡的数量是母鸡与公鸡的数量之和,所以先求出公鸡的数量是240×6=1440(只)后,就能求出养鸡场一共养鸡240 1440=1680(只)。  相似文献   

5.
天掉下来了     
一天,小鸡利肯向树林走去,只听“咔”的一声,一只槲(hú)果正好落到了他的头上。“哇,我的天哪!”小鸡利肯叫道,“天一定是掉下来了,我必须去告诉国王。”于是,小鸡利肯赶紧往回跑。这时,他遇见了母鸡伦。“嗨,母鸡伦,你要去哪儿啊?”他问。“我要去树林。”母鸡伦答道。“噢,母鸡伦,千万不要去!”他说,“因为刚才我到那的时候,天掉到了我的头上,我要赶快去告诉国王。”于是,母鸡伦和小鸡利肯一起往回跑。他们遇见了公鸡洛克。公鸡洛克说:“我要去树林。”一我,回刚快们” 母鸡伦说:“噢,公鸡洛克,千万不要去…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有位丞相.他听说有位叫张邱建的算学大师很是了不起,于是想亲自试一试,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神算.一天.丞相邀请张邱建到其府上,问他:“现有钱一百文,要买一百只鸡.如果公鸡每只五文钱。母鸡每只三文钱,小鸡三只一文钱.这一百只鸡该如何买法?”张邱建略加思索后答道:“那就买4只公鸡,18只母鸡,78只小鸡便成.”丞相一算。果然花了一百文钱,买的鸡又恰好一百只.  相似文献   

7.
陈景润同志在一次对中学生谈话中谈到“百鸡问题”;“设公鸡每只价5元,母鸡每只价3元,小鸡每3只价一元,今用100元钱买100只鸡,问买公鸡、母鸡及小鸡各多少只?设买公鸡x只,母鸡y只,小鸡z只.  相似文献   

8.
会飞的鸡     
老母鸡到了孵化季节,妈妈就让它孵小鸡,小鸡们长大后,常常有一半是母鸡,一半是公鸡。母鸡留下,公鸡只留一两只,其余卖给鸡贩子。那年,鸡贩子又到我家收购公鸡。他手拿一根长竹竿,竿头绑着  相似文献   

9.
复杂和倍问题与复杂差倍问题是在简单和倍与差倍问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多几或少几而演化出来的一类比较复杂的新问题。所以只要把增加的多几或少几与题中的和或差合并,这类问题就又还原成了简单的和倍及差倍问题了。因此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合并,找出了合并的方法,复杂和倍问题与差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1.鸡场有公鸡和母鸡共190只,母鸡比公鸡的3倍多10只,求公鸡和母鸡各多少只?  相似文献   

10.
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经常会做一些看图说话的训练。一次,图画的内容仅有一只公鸡和两只母鸡。女儿这样写道:两只母鸡和一只公鸡在吵架,母鸡说我的作用大,我可以下蛋;公鸡说我的作用大,我可以打鸣。如果就此打住,我想女儿的作业也应该算是达到要求了吧。可是,女儿却笔锋一转,又写道:吵吵闹闹真烦人,我撒把米给它们,都不吵了。我不禁愕然,问女儿:为什么撒了米小鸡们就不吵了?女儿不屑地说道,都忙着抢东西吃了,谁还顾得上吵架?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2.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箕子的“子”不是爵位,商王朝没有子爵。“子”是由王族的姓变为尊称的。箕子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论"有+VP"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有 VP”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有 VP”句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有”的独特的语法语用功能,并对“有”语法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两课”是教育部规定包括高职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两课”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外,还必须做到“六多”,即多看,多思,多记,多背,多写,多听。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过程中,"异"与"同"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异同之间,体现的是翻译的方方面面。对翻译中"异"与"同"矛盾之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分析文化视阈下对"异"的思考。当前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各国间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译者应把握时机,正确对待"异"与"同"的矛盾关系,积极发挥创造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19.
梁山有大大小小的“山头”,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间既相互利用又互相斗争,梁山并非“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梁山的座次,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实力,反映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地位和各自利益需求。梁山座次的最终排定。座次本身确立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位置归属和职掌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利益集团的矛盾。梁山的座次,更多的照顾了以宋江为代表的宋氏利益集团的利益,拔擢自己的忠实拥趸和主张以及不反对招安的官军降将的地位,为宋江最终走向招安铺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西游记》中人物的"哭泣"这一行为入手,首先分析了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作用,并藉此延伸开去,挖掘出其在形象塑造方法中的创新意义之三点:使小说的形象和内容形式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破除了把人物角色特征类型化的形象塑造框架,并打破了沿袭已久的二维模式的形象内部体系。同时,哭泣行为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了全书的喜剧色彩,"哭泣"词语的运用亦表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及文采。而其在体现作者现实主义的写作思想方面更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丰富了我们对全书艺术性及思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