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技术观集中表现为对技术的批判。技术批判作为马克思技术观的主题,根植于现代性背景下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通过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反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生存境遇。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技术批判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表现为更为深刻的文化批判。立足于实践哲学,马克思的技术观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哲学意蕴。同时,对马克思的技术观进行文化哲学的解析,也正是基于现代性背景中对技术本质的深层次哲学和文化的追思。  相似文献   

2.
孔庚  蔡文璞 《科教文汇》2012,(6):15-15,70
"现代性"一词是最近几十年来的热门词汇,然而,到底什么是"现代性"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尽管马克思从未明确提到过"现代性"一词,但是他所关注的范围无不属于现代性范畴。由于理性成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思维方式,不管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在政治制度上,资本主义都以理性为自己的立足之本。而从批判黑格尔开始,到最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的目光都没有离开过现代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邂逅技术     
芬伯格的名字可能早已为读者所熟悉,作为一名左翼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的研究,确立了早期学术声誉。芬伯格的著作主要分两类:一类集中于卢卡奇和马尔库塞等左翼学者和批判理论,另一类直接与技术和现代性问题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芬伯格发表了大量讨论技术问题的作品。其中,《技术批判理论》和《可选择的现代性》,都已译成中文。不同于其它专题性文章,"邂逅技术"(Encountering Technology)一文是芬伯格教授对自己介入技术问题研究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从中可以了解他的整个心路历程。自童年起,家庭环境就让芬伯格同技术紧密联结。在求学时代,他是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此后受马克思主义启迪,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弱势群体的观察,他逐渐意识到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可能和社会潜能。经过长期思考,通过对马克思、批判理论、STS和社会建构论等思想资源的融合,芬伯格最终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的完整设想,对现代社会面临的技术问题和困境,给出了"转化技术"的解答。芬伯格的理论对中国尤其重要。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内部存在大量弱势群体。技术民主化的设想,对于改善这些群体的生存状况,协调人们与技术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是现代化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方向受限于传统和文化形态,芬伯格的转化技术,对于如何处理现代性危机,给出了重要思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芬伯格对马克思和左翼思潮的发掘,会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这是他在本文中展示的心路历程,所能提供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发展,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人的技术化生存境遇的真实展现。在现代性深入发展、技术化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国内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特别是缺少一种基于整体性视野的系统研究。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已有研究的综述、评价,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1)
上世纪中叶,以马尔库塞为代表一批哲学家掀起了批判现代性的热潮。他们针对发达工业社会存在的诸如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匮乏的精神条件的不匹配、人生存受到压抑等现象提出了,科学技术使人发生了异化的观点。我国的技术批判理论出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技术批判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近年对高新科技的批判成为一股止不住的热潮,存在着倒向技术悲观主义的倾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为此科学而理性的对待高新科技,少批判声讨、多重视引导规范才是利于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自我是现代文化里一个核心的范畴.本文通过文化镜向深度的自我审视,在东西方有效对话的前提下,进行现代性反思和重建.在现代性的语境中,自我越来越呈现不确定性,自我认同也成为谈论“人“的生存之基不可逾越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外学界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深入,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逐渐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技术实践的内涵、技术实践中人的存在状态以及技术实践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国内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系统整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系统整体特征。在他看来,技术是社会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技术与生产、自然科学、哲学、文化、道德等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构成了社会系统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人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批判继承,最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人学思想。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特点,将人从抽象拉回具体,从实践角度解读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推进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技术文化”,但“技术文化”批判的思想存在于他们的理论视阈之中。他们的“技术文化”批判,大体上可从社会学维度和生态学维度两种研究进路加以考察。彻底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的立场则是其技术文化批判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11.
对技术的批判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历史主义派别。马克思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证实了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带来的压抑、剥削和解放的命题。而历史主义学派则通过对技术与权力"外在化"的瓦解提出了一种技术的社会批判。近年来后现代的技术政治学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技术本身及其在社会关系中更复杂的权力关系。技术不是中立的理性产物,也不是人类和自然的宿命。现代社会可能通过保持技术设计和技术世界斗争的开放性,以实现技术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对马克思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综合。从人的心理机制、性格结构等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展开了批判。他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丰富和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文化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的文化本质通过存在论的视域得以真正开启。在古代社会 ,技术以人的在世方式而展现其文化特质。启蒙运动以后 ,科学文化上升为西方现代文化的核心 ,现代技术成为控制自然乃至人类社会的工具 ,技术的这种负面影响也直接导致了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从对“现代性”的问题诊断和出路探究两方面分析了美国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费恩伯格的“可选择的现代性”理论。对“现代性”的“问题”诊断包括理性的分化导致现代人对理性内涵的理解过于狭窄、对技术的本质和判断“进步”的标准等问题的理解上出现偏差等三个方面,进而阐述了对“现代性”出路的思考,即现代性的特征是由文化决定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技术,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性,文化通过具体化的方式选择技术,其结果是文化和技术的相容性,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了评析,提出“可选择的现代性”理论的实质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关系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合理性的社会批判有两个来源,一个是18世纪的浪漫主义,另一个就是马克思。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证实了社会组织的合理原则会产生一个带有偏见的结果。由于现代社会的合理性主要是由市场、组织和技术围绕着合理性的原则建立的,因此作者认为,马克思用于分析市场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分析技术,而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技术的合理批判。技术政治学的出现使我们看到技术发展的模式逐渐类似于日常的政治活动,而社会建构论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强调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作者从法兰克福学派和科学技术论研究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级“工具化理论”。指出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技术能够被重新设计,以便服务于人类和自然,而不是统治人类和自然。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学”者诺曼.莱文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漠视人的主体性,与马克思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根本对立。文章对莱文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它将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相结合,认为“现代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倡导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整体的价值观念.福斯特的生态文明理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重塑了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切入点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把实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目标,构成了以批判和重建为特征的思想体系.这两种生态文明思想在理论基础、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及解决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提供思想资源,对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在康德把理性与自由视为现代性之纲领后,黑格尔在对现代性的查审与辩护中已开始了现代性批判,并由此引发了现代性形而上学批判之源流,这种潮流以尼采为转折点,其后以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为高峰.梳理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批判对于理解和把握作为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概念尤其重要,其中立足于本体论的追问则是基础.只有找准现代性存在的本体哲学基础,才能做到批判有的放矢,从而建构出一种现代性批判的新式样.  相似文献   

19.
实践生存论作为哲学自觉关注人类生存、强调实践创生性的积极成果,它表征的是人类通过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生命流程,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深层解构后的理论成果.实践唯人所独有的,它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生存就是人的生存,或者说就是生活.实践生存论就是有关人类生存的理论,以它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迁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西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便由此产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它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个核心理论。本文以批判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探究了批判理论中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政治和文化的批判理论,并进一步阐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