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终身培训与评估体系,创新校企合作途径,共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如何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实践困境,笔者结合工作岗位,从教师个人、学校、企业等方面探索了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下计算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双师”引进、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培养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教师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培育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及其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精准解读“双师”的内涵,健全“双师”教师标准体系、完善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建立校企协同培育机制、完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到建立“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提出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详细阐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的不同层级的结构及各分类、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对双师型素质教师的理解入手,确定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定位,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为例,从帮助和督促教师制定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科研服务与实践技能培训、从生产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政策等方面,提出加强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分析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出发,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匮乏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从讨论“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双师”队伍建设现状、“双师”培养途径、“双师”培养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广西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欠发达地区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面临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偏弱、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不强等困境。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双师双向”交流互动机制;突出德技双馨,建立“二分四化”评价认证体系;深化产教协同,构建“三性四新”的培训内容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双元四位”培训平台;技术赋能提效,创新“双线双师”培训模式,以全面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虽然不属于企业的范畴,但在人才市场不断完善以及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如果把毕业生看作是学校的“产品”,那么用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方法来分析高职院校还是比较合理的.依据波特竞争理论的框架,分析“双师素质”教师对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发现“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吸引高素质学生报考、增加学生学习满意度、减少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等好处,因此,“双师素质”教师可以大大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加快建设自己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的自觉性的培养,建立、完善激励鞭策机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给予进编政策上的倾斜。  相似文献   

13.
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素质特征及管理激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兰华 《成人教育》2009,29(2):26-27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执教主体,对高职教育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共性与个性两个层面剖析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内在素质特征,并进而从引进渠道、培养手段、工作时间、薪酬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的管理激励措施,对当前我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双师素质教师内涵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构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着“双师”数量不足、“双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培训环节薄弱、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舸  王亚 《教育探索》2012,(3):112-113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法规不配套、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生师比与办学规模不匹配、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缺位、“双师素质”教师名不副实和职称评审指标不合理等.应采取强化制度的保障性、提高管理机制的激励性、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质量和确保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对策,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也是形成高职办学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对“双师”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了分析,并对以加强“产学研”、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入本地区行业协会、深入企业一线等措施和途径培养教师“双师”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政艳 《高教论坛》2011,(7):84-86,90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进行分析,针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例,从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拓宽双师素质教师引进培养途径以及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高职院校大规模引进和培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现实需求,对京津冀3地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课教师招聘工作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在招聘条件设置、招聘程序、测评内容、招聘管理、招聘渠道、岗位待遇宣传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科学制定和实施招聘计划,优化完善招聘程序及考核内容,积极拓展招聘渠道和创新用人机制,落实教师队伍在岗提升政策,全方位做好教师队伍保障和激励政策配套等优化建议,为改善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工作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双师素质”水平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珏 《广西教育》2009,(9):56-57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师资不适应教学要求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搞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及其不足,提出应建立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