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桂北侗族聚居区三江县6个花炮节举办地的实地调查,结果发现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从乡土文化方面来看,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成为乡土社会文化传承的良好栽体;在人文建设方面,通过建构地方族群的认同与人们的国家认同、调动社区参与、形成健康的竞赛关系以及加强族际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成为促进民族稳定和谐的重要活动;在乡村治理方面,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以健康的文体活动对不良娱乐方式形成"竞争性抑制",因而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将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年一度的"阔时"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进行"上刀山、下火海"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受到世人关注.文章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怒江傈僳族民族体育"上刀山、下火海"的功能.研究显示,"上刀山、下火海"民族体育文化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且具有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丝绸之路与民族体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丝绸之路民族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代丝绸之路民族体育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分为竞技类、娱乐类、生活类。当代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依托和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文化认同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田野调查与专家咨询,探析如何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和建构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信息流通的方式,满足了受众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需求。数字技术带来的时空一体化,有效推进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共享,有望弥合民族文化鸿沟,塑造"他者"认知的想象空间,推进丝绸之路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建议以数字驱动、体验交流作为技术支撑,以中国主导、多边合作作为建构的主体,以民间体育文化交流、赛事品牌打造进行内容建构,多管齐下,共同打造民族体育文化数字空间,增进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助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体育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因此,对民族体育文化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体育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述了全球化下世界体育文化的形成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从文化本质的角度深刻理解民族体育文化能够积极应对世界文化的原因,并从文化功能结构的角度探寻民族体育合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民族体育的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族体育的性质是一种初级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活动形式简单、粗糙;内涵鲜明、生动;地域特色浓郁。其基本功能是娱乐;教育;整合。其传播方式主要有:文化同步的发展;使民族体育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沟通;文化交流使民族体育之间进行着有意识地融合;民族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对异族体育文化的接受。  相似文献   

8.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9.
民族体育文化作为动态的肢体符号,它构成了人类符号体系中的一个扇面,是人类符号体系中最为系统、生动的符号亚系,具有较高的通约性,能够有效地实施文化互动,作为各民族的共同财富为人类所共享.进入"符号状态"的民族体育文化,开始了人性价值实践的征程;作为人性回归的中介,民族体育更是健康人性锤炼的载体.在未来社会以人为价值中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中,体育文化将成为最为活跃的文化现象,民族体育符号必将成为人类的主要符号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草原阿肯弹唱会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阿肯弹唱会体育比赛具有的五个功能:娱乐功能、亲和功能、美育功能、教育功能、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体育仲裁受案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中国武术几个概念作了反思性的解读。结论认为:中国武术在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离开一个“他者”文化。不能为了认同自己、寻求“本真性,”而把自己民族性标准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价值标准之上,应当提倡一种流动性的文化认同概念。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策略应是: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从而能与一切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对话,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而不是怀旧。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更好地得到世界的认同,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奏响民族体育文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中国武术几个概念作了反思性的解读.结论认为:中国武术在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离开一个"他者"文化.不能为了认同自己、寻求"本真性",而把自己民族性标准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价值标准之上,应当提倡一种流动性的文化认同概念.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策略应是: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从而能与一切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对话,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而不是怀旧.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更好地得到世界的认同,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奏响民族体育文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科学》2014,(1):104-107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龙狮运动的文化性、历史性和仪式性,认为:龙狮运动的形式不一,但是其意义象征和民族文化价值认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龙狮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源于对图腾的崇拜与信仰;传统的龙狮活动中人们的主要愿望是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驱凶纳吉、生活幸福;龙狮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对社会秩序的强化和族群认同的作用;龙狮运动的文化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发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注重娱乐美感价值,具有教化功能;具有商业活动性质,带动经济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黑衣壮是保持壮族文化特色较为完整的壮族支系,至今仍保存着本族群的原生态文化形态和元素。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社会人文的影响,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化特征,反映了与壮族的宗教信仰、民间崇拜、时节风俗、生产劳动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促使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产生,时节风俗促进黑衣传统壮体育文化发展,生产劳动与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息息相关,既能健身娱乐,融入生活,又能凝聚人心,壮大族群,民族体育文化彰显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下,既已成为文化遗产的中国武术理应诉诸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学理论来分析.对中国武术“文化空间”的传承、整合和认同等文化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是唤醒人们对伴随人类进化最久远的文化形式——武术的关注和思考,让他们觉悟到身上所肩负的文化史命.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武术“文化失语”这样一个现实环境展开研究,对中国武术失语现象作了概述与文化成因的解读、批判与反思。结论认为,“失语”现象值得警觉、反思,中国武术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关于文化认同建构的启示:中国武术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从而能与一切民族中优秀的文化进行对话,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中国武术需要的是审视而不是误解。只有这样才能使武术更好地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奏响其民族体育文化的强音。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视域下学校武术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文化全球化对当下学校武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文化认同危机已经严重影响着当今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与选择.站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复兴民族体育文化的高度上,给学校武术教育一个新的定位,成为解决文化认同危机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对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析.民族体育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存在,而武术又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更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文章选择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较好地阐释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涵关系,进而分析出武术作为民族体育中的一项,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武术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围绕我国民族体育所代表的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向奥运如何接轨、能不能接轨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民族体育在中华民族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所起的凝聚作用十分突出;历史上,民族体育的理念主要依托孔子所确立的儒学表达出来的,但它并不是跟在儒学后面亦步亦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后期儒学愈演愈烈的重轻武倾向,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安全为研究背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问卷调查和现代社会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安全所带来的威胁,阐释了培育和提升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在维护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了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决定要素,并提出了着力创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确立优先发展领域,强化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建设;加快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建设;推进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的创新;开展对外交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空间等对策,为培育和提升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以及促进与维护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安全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