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的桃源诗数量众多、题材广泛、诗体完备,呈现出一种兴盛的局面。它的兴盛与佛道思想的影响、唐人浪漫的情怀、唐代园林别业的发展、中晚唐百姓生活的困苦、唐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钟爱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唐代桃源诗的兴盛及其原因,可以从一个侧面去审视唐诗的风格与品质,可以从一个角度去管窥唐人的心态与风范。  相似文献   

2.
寻觅唐音     
唐代诗歌兴盛,在于唐人于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们在推崇唐代诗人及诗歌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其文化蕴涵中的音乐美,进一步去体会唐诗背后那种大气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在唐代形成一股以“胡风”为美的时代审美风尚,唐代由三大胡舞引领的这股胡风热潮,对中华传统乐舞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唐诗中大量的乐舞诗保存了龟兹乐舞表演的现场记录,剥离掉唐人审美经验的主观感受,再用出土文物及历史文献加以参证,我们能够“还原”龟兹乐舞的历史原貌。探究这股“胡舞”唐人观舞后达成的一般审美共识,对“胡风”审美风尚的兴起、东渐及呈现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从西域乐舞中进行文化溯源,解读中华美学精神“和合”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4.
唐代酒肆发展非常迅速,发达的酒肆文化深刻影响着诗人的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和诗歌风貌。作为社交娱乐场所,酒肆为各层次文人提供理想的交流空间;酒妓在酒肆中进行歌舞表演并以此为媒介与诗人产生种种联系;酒肆题壁风尚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交流与欣赏;文人开酒肆作为当时之习尚也使诗歌与酒肆紧密联系起来。唐代"酒家胡"逐渐勃兴,胡文化以胡姬酒肆为中介渗入唐人生活,带给诗人新鲜的审美感受,影响了诗人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酒肆文化催动了唐诗刚健气质的生成,促进了诗人诗歌技艺的精进,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唐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琵琶作为一种西域乐器,进入中原后与传统音乐融合,改变了传统音乐风格。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它与唐诗相融合,拓宽了唐诗的选题范围。琵琶意象历经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发展,成为唐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不同题材的唐诗中,琵琶意象的内涵不同,依照情感表达侧重,将其分为表达慷慨悲壮、抒发哀怨忧思、烘托宴饮氛围三种类型。琵琶作为西域乐舞文化的典型意象,推动了唐代音乐与诗歌的发展,使得唐诗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时,以西域乐舞为主体的“胡乐”在中原风靡一时。领导时代新潮流的唐代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西域乐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貌、异域情调,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呈现出了具有浓郁西域文化气息的具态的西域乐舞,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精彩绝伦的西域乐舞诗既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从而成为独具情韵的诗苑奇葩。  相似文献   

7.
唐代以强盛的国力为根基,在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体现着兼容并包的恢弘气派,而唐代绚丽多彩的乐舞则更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巅峰。唐代有了更加专门的乐舞机构,唐人创造了许多新的乐舞,并涌现出许许多多宫廷和民间的著名舞蹈艺术家。唐代舞蹈,饱含着大唐时代特有的精神和品格,以其独有的舞风神韵体现着唐人以阳刚强健精神为内核,兼具浪漫婉约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乐伎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唐代更成了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从乐伎促进了唐代乐舞诗的繁荣和乐伎促进了唐诗的传播和保存两个方面论述乐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市井艺妓是唐人小说中的重要描写对象,《霍小玉传》等著名作品都与市井艺妓生活有密切关系。唐代市井艺妓兴盛的原因:一是市井艺妓在初唐时期受到宫廷艺妓和家妓兴盛的联动作用而逐渐兴起。二是市井艺妓商业服务性质与盛唐以后的商品经济相适应,融为商品社会的有机部分,因而长盛不衰。三是文苑和士林风尚对扩大市井艺妓的社会影响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考察唐代市井艺妓兴盛原因,对于深入研究唐小说乃至唐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儒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对唐诗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率先提出“三体三用”说,在“比、兴”释义上虽承旧说,却又有一己之新见,即“:美、刺俱有比、兴”。其“比、兴”相融的萌芽思想,促使了唐代“比兴”融合理论的成熟。在“比兴”融合理论的影响下,在唐代诗人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的影响下,在政治事件迫害士人的情况下,唐代诗人以其广纳博采、兼容并包的学术心胸,全面继承并积极发展了《诗经》、《楚辞》所创立的比兴手法与“香草美人”的象征艺术,将诗歌的比兴艺术境界推进到空前的高度,由此呈现出唐诗比兴生态空前兴盛的气象。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抒情文学发展的颠峰。唐人思想虽没有魏晋玄学的思辨,也没有宋明理学的深邃,唐人却以燃烧的激情,创造了唐诗的辉煌。本文主要阐释了唐代抒情诗高度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学传播是文学经典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文学经典进入读者接受视线的纽带。唐诗的经典化与唐人文学传播活动密切相关,饮宴酬唱、相互寄赠、推赞等人际传播活动是唐代诗人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学传播活动不仅在地域上扩大了唐诗经典的传播面,也促进了唐代诗人的声名远播,从而成为唐诗经典化过程中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唐诗传播的文字形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歌的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文字作为符号与媒体,在唐诗传播中占有突出地位。题写是唐诗传播的主要形态,发挥了显著的传播效应;对题写诗的评判,反映了唐人传播意识的成熟及诗歌创作价值取向。传抄从唐诗传播而言,具有流动性、互递性及长久性,是便捷的大众传播方式,而诗笺在唐代的社会交际及诗歌传播中显示了特殊的功能。“行卷”是文字编集行为之一,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和与科举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在唐诗传播中产生了重大的驱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历程,舞蹈,从最初被赋予政治功能具有教化作用的大周,到普遍兴盛快速发展的汉代,再到乐舞文化空前繁荣,人人善舞,以舞为荣的盛唐,一路蓬勃发展的乐舞在宋代出现了转折。如果说,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鼎盛期,那么,宋代就是中国古代舞蹈的转折点。从整体上看,民间俗乐舞蹈空前兴盛、宫廷雅乐舞蹈趋于衰落这样的"雅俗之争"形成了宋代乐舞"盛衰兼具"的时代特征。舞蹈与戏曲的融合为后来的戏曲表演艺术做了积极的贡献,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舞蹈表现形式,增添了舞蹈动作元素,使得民间俗乐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古典诗坛上不可企及的高峰。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传播日广,也出现了风靡东、西方的“唐诗热”。脍炙人口的唐人诗作传向海外后,以其“永久的魅力”博得世界人民厚爱,产生了极大影响。人们不但仿效之(如意象派诗人  相似文献   

17.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诗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反映唐王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通过诗史互证,考察唐王朝与吐蕃的交往,从而探讨民族融合、对外交流给唐代文化、唐代诗歌带来的影响。同时,探讨开放的民族政策在唐代文化品格、唐诗魅力构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唐代秘府是唐代宫禁藏书之所,其中搜集和整理有唐人的诗文集。唐代秘府一定程度上担负了汇集和传播唐代诗文集的使命。唐代秘府汇集唐人诗文集有秘府征求和接受进献两种渠道,而传播诗文则可能通过国子监学子抄本和秘府工作人员外传抄本向外流播。唐代秘府对唐人诗文集的汇集和传播,为唐人诗文集的当时传播、当时影响和后世传播、后世影响提供了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