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司法认定和处理票据诈骗犯罪,首先区分票据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诈骗数额应当成为票据诈骗罪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行为人是否出于直接故意,对某些行为对象是否明知以及是否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对定罪量刑也同样有影响。其次,重点分析了票据诈骗罪与其他相关犯罪之界限。  相似文献   

2.
贷款诈骗罪是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在社会呼唤诚实信用的今天,司法工作人员应准确把握此罪的犯罪构成,正确理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含义,区分清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贷款诈骗与票据诈骗,从而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3.
合同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存在诸多难点问题。正确界定“合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同时将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相区别,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979年修订后的新《刑法》在诈骗罪之外又设了合同诈骗罪,将其从诈骗罪中抽出作为一个单独的罪名,并不再置于侵犯财产罪的章节中,而是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罪章节中。新《刑法》实施多年来,合同诈骗罪一直是立法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贷款诈骗罪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把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之外是立法的明显漏洞。也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事实上,诈骗罪与其所派生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贷款诈骗等犯罪是种属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情形,而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并列同属诈骗罪的特殊法条。因此。在刑法修改之前,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应依法以贷款诈骗罪追究有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当然,在量刑时要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合同诈骗罪,由于立法将其归类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而成为刑法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司法界对于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的内容、形式和犯罪数额等方面,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司法认定上都存在着争议。文章针对合同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结合相关学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分离出来的经济犯罪,本文对司法实践中该罪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合同诈骗罪的合同应是进行市场交易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探讨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借鉴单位人格否认之理论,指出对于个人假借真实存在的单位名义进行合同诈骗的行为,实为个人行为,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8.
合同诈骗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司法实践中对其认定颇有分歧,并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本文阐述了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结合案例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认定该罪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威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315-3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997年合同诈骗罪从普通诈骗罪中独立出来,并在新刑法224条中对其进行了规定。通过分析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及把它与经济合同纠纷、诈骗罪进行比较,能更准确的认定合同诈骗罪。  相似文献   

10.
集资诈骗罪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新的金融诈骗犯罪。我国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对如何准确的认定集资诈骗罪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拟对集资诈骗罪在认定过程中存在难点予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有价证券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金融诈骗犯罪。本文针对有价证券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及使用行为中的几个疑难问题予以探讨,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本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合同诈骗罪主观上要求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该目的不是目的犯之目的,合同诈骗罪并非刑法理论上的特定目的犯。因为在主观故意中存在目的,所以合同诈骗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不易分清,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这需要公安司法机关运用推定方法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诈骗是金融诈骗中的高发性犯罪。犯罪行为的专业性又决定其在认定中存在诸多司法难点,非法占有目的需要进行事实推定;信用卡诈骗的行为方式需要进行深度解读;经济纠纷行为与犯罪行为交织,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模糊,信用卡诈骗过程中往往存在数罪并发的情形。对这些疑难问题的理论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指导刑事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4.
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这两种法律行为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混淆,既模糊了刑民关系的界限,也易耗费司法资源,对这两种行为从主客观角度把握分析其厘定的界限,对司法活动的有效进行大有裨益。区分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的关键在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合同诈骗须通过外在的表征即行为人的实际履约能力、欺骗行为的存在、造成未予履行的原因、违约后的处理态度、取得财产后的资金走向这几个方面来综合推断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方面主要关注行为人的履约能力、违反义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诈骗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日益猖獗,对国际间的正常贸易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出口打包贷款诈骗宜定为信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是结果犯,对这种严重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跨国犯罪,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新的温床。由于立法缺失及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我国还不能对网络诈骗活动进行有效地防范与控制。本文在简要介绍网络诈骗罪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如何规制网络诈骗罪,以弥补立法上的漏洞,从而有效地打击并遏制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型犯罪行为,网贷平台集资诈骗犯罪除了具备一般犯罪的基本特征外,还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影响,使得相关案件在证据收集、法律适用、定罪量刑等方面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盲区。对此类案件进行研究,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司法实践,探讨此类犯罪在实务处理中的现状、适用难点并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诉讼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它具有比诈骗罪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诈骗罪,而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敲诈勒索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戒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打击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刑事立法中增设诉讼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软条款信用证是信用证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于在信用证中开立软条款的行为不能认为都构成信用证诈骗罪。软条款本身可以是就将来的主观心理的事实进行的欺骗,因此即使没有其他的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的欺骗行为,也不影响信用证诈骗罪的成立。在判断行为是否利用软条款实施信用证诈骗罪时,应当注重从开立软条款的目的及软条款的表现形式方面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