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以“为人民服务”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治理总目标,拟构建以多组织协同联动为治理主体、以数据协同共享为治理客体、以数字技术运用为治理方式、以科学治理保障为治理规则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治理理论框架,并深入剖析当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囿。当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治理正面临治理主体联动不力、数据价值体现不足、技术应用悬浮、治理规则缺失的现实困境。基于此,为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多元主体数字治理联动意识,打造开放共享多维触达治理模式;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据流通生态圈,深入挖掘海量数据价值;巩固技术运用意识与技术素养,落实核心技术突破与科技成果转化;细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治理规则,合理规避治理过程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数据驱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核心要素和逻辑架构出发,厘清数据驱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探究数据驱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和相关实践经验,将数据驱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划分为初始、规划、实段、检测和收尾5个阶段,构建出数据驱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模型,旨在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转型和效能提升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时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其服务效率和治理能力的关键途径。从理论层面来看,数字化时代下的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治理主体方面,应注重多元主体的相互协同;在治理客体方面,应注重数据共享及安全管理;在治理方式方面,应加强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但目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还面临治理主体联动欠缺、治理客体价值缺位、治理方式表层悬浮等现实挑战。对此,需要进一步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优化治理模式;优化海量信息的数据挖掘,健全数据生态体系;提高技术运用意识与素养,突破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数字时代背景,梳理数字治理的理论基础,明晰全民健身数字治理的内涵特征,由行为层面、组织层面、数据层面3个层面共同构成全民健身数字治理体系的治理框架,归纳其公共数据开放化、数字技术精准化和多元主体协同化3类基本特征,并提出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促进公共数据共建共享;整合全民健身资源,优化服务治理平台;注重数据安全保障,创新动态监管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基于TOE分析框架,运用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全民健身治理中的数据孤岛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数据孤岛表现出基于治理主体(政府主体、社会主体、科研主体)形成的数据孤岛和基于治理项目(不同类型项目、不同区域项目)形成的数据孤岛。根据TOE分析其致因,表现在技术方面:全民健身数字技术标准滞后,数据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组织方面:主体数据素养不足,共享意识滞后,治理组织及主体利益掣肘,共享的能动性不足;环境方面:整体性制度设计薄弱,法制建设滞后,数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易滋生市场垄断。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矫正策略:技术层面,健全数据建设的标准体系,完善数字系统的安全保障技术,为全民健身数据共享搭建技术保障平台;组织层面,提升治理主体的数据素养,均衡各主体共享利益,激发组织共享的能动性;环境层面,从整体性视角完善数据共享的法规制度体系,营造数据协同共享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精准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是精确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的技术底座。依托大数据精准赋能,体现变革实践逻辑;基于知识发展,体现制度变迁逻辑;立足需求演变,体现变革目标逻辑;思想观念转变,体现变革价值逻辑。依托服务协作与平台合作等形式,大数据精准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委托+平台合作型、协同+平台共享型、合力+平台互助型三种供给模式。供给模式变革呈现出的发展态势为:服务合作与服务递送,供给主体多元协同化;平台构建与推广应用,供给方式集成便捷化;数据汇集与数据分析,供给内容精准个性化;数据跟踪与数据使用,供给效果标准可视化等,最终精准服务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我国县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特点的深刻理解决定了共同富裕道路上我国县域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未来走向。运用文献资料、实证调研等研究方法探究新发展阶段我国县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特点、难点与路径。研究认为,协同目标的共识性、协同主体的多元性、协同方式的差异性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县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特点。难点: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协同治理难以实现有法可依;治理主体缺少合作,协同治理的体制仍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协同治理难以形成多元共治格局;评估机制不完善,协同治理的评估结果不实用。路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协同治理的制度供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协同治理的管理体制;深化治理主体改革,优化协同治理的服务机制;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健全协同治理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转型升级是培育全民健身发展新模式、推进全民健身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升级,本研究从理念转变、技术赋能、人才支撑以及制度规范等方面,厘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转型升级的逻辑理路及现实样态。目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转型升级存在智慧理念转变不足、技术持续创新不强、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健全等困境。践行方略:深化价值引领,培育和提高主体智慧思维与协同参与意识;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保障健身大数据的质量与效用;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与质量优化;加强制度供给,夯实智慧化服务环境规范与保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行动路向。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数字时代背景下探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动力机制与实现通路。研究提出了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的创新路径,即创新主体协同供给模式,塑造智慧化服务场景;构筑数字化服务平台,精准定制个性化产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培育数字化专业人才,以期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更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奠定良好的理论借鉴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该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其实践转向。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供给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目标。宏观层面,数字赋能推动了全民健身“智”与“治”的高效融合;中观层面,数字赋能促进了全民健身“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微观层面,数字赋能实现了全民健身“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赋能全民健身供需协同新方向、打造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新生态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1.
数字赋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期待、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以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为导向,提炼数字赋能的内在逻辑,具体归纳为需求精准识别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产品个性化定制实现更加可及的服务全民共享,资源优化配置促使更加均衡的服务全域覆盖,数字化互联空间打造更加便捷的新型服务载体,多主体网络互嵌构成更高效率的部门协同供给。立足数字赋能的地方应用实践,分析需求识别的数据失真、个性化服务的技术障碍、资源调配的数字鸿沟、空间改造的表面数字化、部门协同的低效能等现实短板。优化居民健身需求数据采集的流程与范围,加强数据深度分析与应用;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个性化定制的技术研发,重点提升服务感知易用性;扩大落后地区数字体育基础设施规模,引导全民健身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研制体育场馆数字化建设的行业标准,提升场馆服务便捷化体验;提高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多主体业务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数字时代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学科发展的融合性共同决定了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具有多学科辐射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基于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性、全面性、创新性地回答了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学理逻辑。研究认为:从政治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体现了“赋权”逻辑;从管理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更加优化“需求获取—供给决策—流程管理—绩效评价”这一管理运行过程,彰显了“提质”逻辑;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信息机制、激励机制、效率机制、节能机制,蕴含了“增效”逻辑;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更加适应“场景社会”“缩时社会”“分众社会”“异步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需求,折射了“使能”逻辑。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多学科系统思维在推进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复杂工程中...  相似文献   

13.
运用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就目前我国数智社区体育建设的必要性、所处困境及治理路径进行了有针对性研究,发现保障资源覆盖不均、智慧化程度低、建设主体模糊与缺位、融资渠道狭窄等是我国社区全民健身建设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由此,提出从协同治理的角度,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与政府共同搭建全民健身智慧小区共享平台,实现以社区为核心、以小区为基本单元的全民健身生态圈,并进一步对平台的建设原则、系统框架及主体功能进行了初步设计与阐述。在未来,杭州市全民健身数智小区共享平台的推进,需要着力加强政府责任、政策指导、部门协同、多元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方能促进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耿轩 《湖北体育科技》2023,(10):917-92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以需求为导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如何围绕群众需求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是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实践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厘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逻辑、困境和纾困策略。针对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出现的主体分散困境、目标偏离困境、资源有限困境、反馈渠道单一等现实问题,认为消解问题需围绕政策引领、统筹推进各项供给内容;数字赋能,借助“互联网+”的科技能力助推精准施策;运用开放包容的视野,增加多种社会群体参与多元供给;精准靶向人民需求,纾困供需矛盾,到达供需平衡等。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源源创新赋予全民健身场馆新的时代意涵,接续助力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释数字技术助力全民健身场馆智慧化的价值,审视现状并提出改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推动全民健身场馆智慧化升级中具有健身过程科学性、优化健身活动体验感、提升健身参与便捷性、激发公众对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等多方价值。同时,发现数字技术助力全民健身场馆智慧化中存在顶层设计缺失、协同发展受限、技术发展欠缺、数据流通阻塞和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各方职责;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协同发展;完善技术建设,推进成果转化;保障数据安全,加快数据流通;培养复合人才,优化人力体系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在全民健身空间拓展上的主要举措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运营管理方式、集约复合利用资源、迎合群众健身需求、拓展空间多元功能等方式是拓展全民健身空间的重要方式。强调主题特色与精神文化的表达、遵循相关建设标准的规定与要求、重视对城市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鼓励项目设施的功能性叠加设置、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构建,是这些国家拓展全民健身空间的重要经验。基于此,为促进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空间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强化全民健身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联系;以精准化供给为导向,树立全民健身空间“三全”理念;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全民健身空间公共服务效能;以数字化赋能为手段,增强全民健身空间智慧化体验;以场景化改造为杠杆,形成全民健身空间主题氛围;以多元化合作为基础,释放全民健身空间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困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求的参与人群更广泛需要重新认识人的需求,要素支撑更强大需要整体系统治理,体制机制更灵活需要转变组织培育范式,资源布局更均衡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平台。结合发达国家治理经验,提出相关策略:全民健身政策建构需要重新全面认识人的需求,促使健身人群更广泛;全民健身治理结构应采用整体系统方法,寻求要素支撑更强大;体育社会组织培育要健全内在方法论,锻造可复制的能力内核;治理手段需注重打造数据化共享平台,统筹资源布局更均衡。  相似文献   

18.
建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是我国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的基层实践,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务实之举。采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行动进行研究,归纳出“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内外协同”与“网格协同”等4类建设模式,并构建了制度—主体—服务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中主要存在行政支持有限、科学规划不足、标准规范缺乏等制度环境局限;政府、企业、社区以及居民等建设主体分别面临监管缺位、盈利困难、涉入不足以及数字鸿沟等行动困局;服务转型中存在服务框架落后、复合人才短缺、数据利用低效等主要难题。针对上述问题,认为健全制度规划环境、破除建设主体困局、消解服务转型难题是我国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探讨推进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旨在发挥制度在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中的应有效能。现阶段,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制度创新主体缺位、节奏缓慢和效率不高。研究认为:新时期,需要以利益为核心,主动回应全民健身治理多元主体的合理诉求,建立健全其正当权益保障机制;以协同为手段,促进全民健身治理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与配合,聚合全民健身治理多元主体力量,提升治理效率;以参与为关键,实现全民健身治理多元主体的分工有序和良性互动,形成"体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广大民众"三位一体的"网络型"治理格局,进而提升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县域推进为研究视角探讨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意义、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实施。意义:畅通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公共服务功能互补,推动社会经济共同繁荣。困境:全民健身工作制度尚需完善,多元主体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市场组织参与机制亟待建立,体育财力投入力度仍需加强。路径:完善县域全民健身工作制度,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打通市场组织参与机制堵点,强化基层体育治理财力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