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李正 《武当》2011,(7):11-12
练太极拳一定要"放松",这是任何一位初学者入门都会听到太极拳老师强调的问题。然而,练习者往往会在这个"松"的要求下,变得更紧张,动作更僵硬,更笨拙。于是,什么是"松"?为什么要"松"?如何才能"松"?就成了太极拳练习者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各派太极拳各有其特点,但总的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笔者以为,要打好太极拳,应注意以下三四五。三松练习太极拳必须用心用意去练,而不是靠力量。意是指意会、意识等,是心理活动。用意练习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三松。一是松心。所谓松心就是心要放松。练拳时,一定要手眼结合,眼看手,随手而转。用手和眼捆住意识,使思想集中,才能排除杂念、心态平静、心情放松。  相似文献   

3.
朱利尧 《武当》2014,(11):28+2-28
“松”本来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妙之处,但却被许多练太极拳的人给误解了。他们把松散或摇来晃去当成了松。在诸多的现实中,或者是在许多拳理拳法上看到的松散论,一味地强调松,一次又一次的误导着热爱太极拳的人们。不信你到网上看看,写太极拳文章的都是一个调,一味强调松散。我见过有篇文章更可笑,说什么功夫是放松出来的。我就奇了怪了,一味的胡摇乱晃讲放松,你真的能晃出真功夫来?!我是不相信的。至于“松”,到底是否需要练?如何才叫“松”?我想在这里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放松? 1.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在放松状态下的运动,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技术特点决定了放松是太极拳第一要素.就像走路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  相似文献   

5.
守气为根基     
颜予生 《武当》2003,(7):55-55
“松、静、自然”是内功入门要领。松者放松之意,只在放松全身,利于感应各部位变化。静是思虑的安静,无思无想,才能感应并觉知各部位的不同变化与状态,气血的正常状态、运行,不思善恶是非的本来状态。自然是指平常的不加思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世界上最盛行的两大健身项目,同属于都是东方文化的中国太极拳和印度瑜伽来看,健身效果最主要就是来源于它们的共同特征"松"与"静"。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它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道德修养等优点于一体,备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很多专业著作中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当然也有层次理解的问题。太极拳中的"松"是练习太极拳的关键之一",松"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健康,体质的改善具有很大的帮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的"松"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并阐明了松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练习者更好的理解松的意义,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8.
于素梅  李文兰 《体育教学》2012,(10):47-48,2
体育课的放松活动,看似老生常谈的事情,但当你定下神来再次回顾你的所见、所闻、所思的时候,就发现真的很有必要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理一理课改前后存在的新老问题。这种梳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规范放松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等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建顺 《体育教学》2012,(10):49-50
放松活动是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效的放松活动能够使学生身心疲劳得以有效缓解,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如何进行有效的放松活动呢?一、放松勿忘安全隐患案例:这是一节绳类教学课,放松时教师组织学生人手一根跳绳,先进行一些静力拉伸放松活动,然后让学生自由跳绳达到心理放松。可是,就在这时,学生手中摇动中的绳子打到了其他同学的眉睫,学生闭着眼睛在痛苦地哭泣着。  相似文献   

10.
陈国友 《收藏界》2012,(1):76-76
本人集得一枚"本命元神"母钱(图1),拓片(图2)。径4.8厘米,穿0.9厘米,厚0.3厘米,重36.1克。此钱正面有九叠篆"本命元神",背面有多种吉祥物,有青松、蝙蝠、祥云、龟鹤、星官组成如愿的吉语,即"松柏同春"、"龟鹤齐寿"、"福寿双全"等,它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及演绎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锦立 《武当》2023,(10):19-20
<正>怎样才是“松”?如何做好“松”?是太极拳爱好者恒久不变的话题,有关论点文章不计其数,也不乏经典,但笔者还是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太极拳“松”的理解。首先,我们给太极拳“松”下一个定义。把它当作名词来理解,犹如一棵苍翠劲松,舒枝展叶,傲骨挺立,安若磐石。比如太极拳在预备势时,就应聚精会神、含胸拔背、敛气静心,给人以劲松遒劲之美感与力感,并将这种精、气、神贯彻行拳始终。再把太极拳的“松”当作形容词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张春晖 《新体育》2014,(2):52-55
“黑豹",这个词有很多含义。猫科动物、一支乐队、一部电影……对于足球迷来说,“黑豹"代表着世界足坛的神。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史籍对汉高祖刘邦"三尺斩蛇剑"进行考证,结论为:(1)剑的规格起源西周,分上、中、下三种制式",三尺"是上制,长度约合0.7米;重量为"九锊",即三斤十二两,折合为0.96公斤;剑身纹有大篆书体"赤霄"两字,还饰有七采珠、九华玉,剑刃如霜雪,剑匣上镶有五色琉璃;(2)"三尺斩蛇剑"存放在位于未央宫中的"武库",吕后曾将"武库"更名为"灵金藏";惠帝即位后改称"灵金内府";神爵元年(前61),中宗孝宣皇帝建"神祠"供奉;至晋元康五年(295)因武库起火而烧毁;(3)"佩剑"的风尚在汉朝重新开启,尽管"三尺斩蛇剑"的来源与结局充斥着"神"与"灵",但却是权力的道具,是武装建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祝大彤 《武当》2009,(4):21-21
1.静松:静松是取站、坐、卧等三种练功姿势,具体要求,九松十要一虚灵。九松:从脚脚趾)往上关节一节一节放松,踝、膝、胯、腰、肩、肘、腕、手(手指)等放松九大关节,且节节贯串。放松十要:要溜臀,裹裆,收小腹,收吸左右腹股沟,松腰,收吸左右胸窝,空胸,圆背,放松脖颈。“一虚灵”指顶上虚灵,不要刻意去立顶、悬顶,顶上自然虚灵为好。九松十要摸得着,有感觉,资深练家可以看得见,初学者看不见,渐渐可以在接触部位有所感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足球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瞬间误判"的现象,文章从心理,生理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参加足球甲级联赛哈尔滨赛区以及全国足球超级联赛吉林和辽宁赛区的80名足球裁判员进行走访得出:克服心理障碍、熟悉参赛双方球队的攻守战术、了解球员的技术特点、提高判断预见力、注意合理放松、提高有限注意容量,是解决"瞬间误判"的有效纠正方法。从而提高足球裁判员的执法水平,降低瞬间误判的出现几率,保证比赛公正、公平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易鸣 《精武》2006,(4):12-12
八卦掌的“寸劲”在电影《武林志》中有一个场面:神掌李在岸边一掌打死牛二,他用的就是寸劲。寸劲的特点是发力时与被击处较近,一般在一寸左右,而且发力突然、猛烈,不易被发现,来不及躲闪或招架,因而具有很强的威力。八卦掌的塌掌、掖掌、撞肘等招法都是练寸劲。要发好寸劲,需按要领去做,松肩坠肘,虚领顶劲,  相似文献   

17.
陈瑞海 《收藏界》2011,(5):94-95
贵刊2010年第4期,刊文《契丹国立国开元大银币》("神册万年"),读后感到有多处值得商榷。一、辽太祖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契丹国,开元大银钱不是"神册万年",而应是"神册元年"钱(图1),该钱也为银质。"××万年"、"××万岁"这类钱,按华光普先生把它归类为"宫钱"或"庆典钱",如南宋"绍定万岁"、金"泰和万年"、辽"皇帝万岁"等等。另见有"神册通宝"、  相似文献   

18.
朱天册 《武当》2009,(4):22-22
形、意、神为形意拳的三大基础,它们之间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形”为基础,“意”作灵魂,而“神”则为神。  相似文献   

19.
太极实话     
吴实 《武当》2012,(9):20-21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让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  相似文献   

20.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形骸透松,精神昂扬,笑面悦目,旷达驱郁。纤毫张合,百脉畅通。意动气随,神引身行。由里及表,下带上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