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健康成长.传统的德育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在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德育创新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视角阐述了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德育教育,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家庭、学校共促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坚 《知识窗》2013,(12):30-30
德育在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更大的成功。本文先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又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以期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已正式步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促使工作与学习发生了较大转变,对中学德育也提出全新挑战。应用信息技术可从不同维度有序开展德育工作。这与以往德育教育相比,更加开放、丰富、多彩和有趣。中学德育工作应依托信息技术,强化管理,加大内部整合,摆正位置,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水平。笔者将结合现有经验成果,围绕中学德育教育,着重探讨信息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都将赋予中学德育课教学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为德育课教师才能的展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德育课教师要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改变德育课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无味,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德育课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很多的新技术运用到初中课程的教学中。微课的出现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将微课程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至关重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德育工作过程愈加复杂,怎样优化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任务已成为困扰中职教师的一大难题。新课程标准在客观上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关键阵地,实现德育工作的生活化、信息化和实效性。德育工作不但应当传输思想道德知识,尤为关键的是还要使德育成果回归生活。本文重点探析在当下时代的环境中,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优化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者的首--求,为了让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更加生动,有时效,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通过电化教育手段,强化德育渗透,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让德育工作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件事,可以说,电化教育可以让德育工作如虎添翼,能够给学生以强大的感染力,并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其内心的情感,让电化教育成为提高育人手段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很重要的,对人的一生起着统率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影响人一生的行为。但丁说:"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而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既能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这本身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德性,加强了他们灵魂的力量。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设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地去营造德育的整体氛围,并努力地去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到好处地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高职班主任组织德育工作时,必须运用激励策略,引导学生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并且开阔视野范围,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德育工作以及激励教育的有机结合,极有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的优化,能够促进高职学生顺利走向更大的成功.这样一来,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本文具体分析了高职班主任德育...  相似文献   

11.
全球一体化、信息多元化的网络环境要求改革传统的情报道德伦理教育。本文首先全面分析了信息网络技术下情报道德伦理的特征;其次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给传统情报道德伦理带来的问题;最后从社会制约、个体制约和物质制约三个层面提出网络环境下情报道德伦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倩 《科教文汇》2020,(14):80-8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为教师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与机遇。信息化时代下,由于高职正处于接受新事物、初步形成价值观的阶段,很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因此高职教师C语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以高职C语言教育为主,探讨高职C语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鸣 《科教文汇》2014,(30):8-9
伴随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飞信、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在这特定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就更为突出了。应对现行环境所产生的新问题,通过新媒体来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是我们必须应对的重大考验,又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思政网络阵地的建设、队伍的建设、提升学生知识辨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试图构建利用新媒体来加强和巩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汪涛 《科教文汇》2014,(15):10-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并存,多元文化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必然形成激荡和碰撞,加之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族高校生会产生诸多矛盾与困惑。本文在对民族高校生德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加强民族高校生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指出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交锋,民族高校生的道德教育要增强对话意识,创新民主、开放的新型教育管理手段,以不断提升新时期民族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阵地,发挥和利用网络优势,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应,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创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6550篇题名包含“课程思政”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工具,从文献的发表年份、中图分类号、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等四个维度对课程思政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数量迅猛增长,英语类、医学类课程的研究成果最多;实施课程思政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教学改革,并有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宋晨光 《科教文汇》2011,(18):136-136,137
德育是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都必须具有或达到的基本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生物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匡立波 《科教文汇》2014,(7):9-9,17
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校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和德育效果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亟须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让大学生学会理性认知媒体信息,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医德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性德育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德育理念。本文从对医学生进行主体性德育的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医德教育主体性的缺失问题,将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培养分为三个时期,并从德育的视角探讨主体性德育模式,以期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毛毳 《科教文汇》2012,(4):17-18
在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被置于首位.现今教育的对象是那些在生活水平提高、科技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生活的,自我意识颇为强烈的学生,这也就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德育工作,细致入微地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使得教师在获得德育教育成效的同时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