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方案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生理适应以及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4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上肢HIT组、下肢HIT组和对照组,每组n=15。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上肢HIT组和下肢HIT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分别进行4周(2次/周)上肢或下肢HIT方案训练。于实验前后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和皮质醇(C)含量。结果上肢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上肢HIT组最大有氧功率(MAP)增加(P<0.05),下肢HIT组乳酸阈功率(P_(LT))升高(P<0.05)。下肢Wingate实验时,下肢HIT组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平均功率(MP)和峰值功率(PP)上升(P<0.05),第3和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血乳酸下降(P<0.05)。下肢HIT组T/C比值上调(P<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上肢HIT仅改善上肢有氧运动能力,而下肢HIT则同时提高上肢有氧运动能力和下肢无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同一项群训练的迁移理论,验证INT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名平均年龄18岁的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对EG受试者进行8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 CG受试者进行8周传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在实验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下肢爆发力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训练干预后,EG与CG受试者相比,助跑垂直纵跳、垂直纵跳、单脚侧跳和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研究结论:INT训练能够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在球类实践或训练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抗阻训练、超等长训练、动态稳定训练、速度训练和灵敏训练等与专项技术运动相结合,提升在比赛中的专项动作效率,使INT训练的综合效果能直接运用到比赛所需的技战术动作模式中,为运动员训练效果的专项化迁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肌肉递增强度工作时肌氧含量变化与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肌氧拐点与无氧阈拐点产生的机制及在测定最大有氧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17名按运动水平分为A、B两组在功率自行车上以逐级递增负荷蹬车,测定右股外侧肌肌氧含量并同步测量VE、VCO2、VO2、HR,并在每级负荷末测定血乳酸。结果:研究发现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呈台阶状下降,负荷较低时,肌氧在负荷开始阶段迅速下降之后保持平衡或升高,负荷较高时肌氧持续下降,肌氧的变化与血容量相吻合。肌氧含量与摄氧量、心率及血乳酸等值高度相关(P<0.01)。肌氧下降时出现拐点与乳酸阈、通气阈拐点基本一致。结论:研究表明NIRS测定动态肌肉收缩时肌氧含量变化对运动强度具有较高敏感性;肌氧拐点与通气无氧阈、心率无氧阈、乳酸阈在时间和强度上相一致,表明肌氧含量的测定可以用于人体最大有氧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NIRS技术无损监测赛艇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时骨骼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并同步监测受试者气体代谢部分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评定寻求新的检测方法与手段。结果表明,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运动负荷的变化,因而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可作为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模拟“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LoHi训练法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为LoHi训练法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对1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2周的LoHi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气体代谢、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能力测试;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进行5次专项有氧能力的测试.结果2周LoHi训练后,①男运动员VO2max、VO2max/kg、Vemax和O2-plusemax显著提高(P<0.05),女运动员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后,男女运动员运动后的Bla均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0.001),男女间无性别差异(P>0.05);同时运动后Bla的下降率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③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中,男运动员Wmax提高了12.7%(P<0.01),女运动员则提高了6.12%(P>0.05); Tmax男子提高17.7%(P<0.05),女子提高7.44%(P<0.05);④男运动员在2周LoHi训练过程中运动成绩呈升高趋势,Bla呈逐渐下降趋势,训练后7d运动成绩最好,Bla却下降51.9%(P<0.01);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成绩和Bla均呈下降趋势,训练后7d运动成绩最高,18d下降,但Bla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1).结论两周LoHi训练提高了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特别使运动员的一般有氧能力和专项有氧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女运动员对缺氧的适应能力明显低于男子,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女子足球运动员剥夺睡眠前、睡眠剥夺后以及休息一定时间,部分运动表现能力的变化,希望可以通过研究睡眠剥夺后和睡眠剥夺正常休息后运动能力的变化,给予女子足球运动员出发外地赛场时间选择上的一些建议。方法:随机选取11名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11名受试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睡眠剥夺实验。在剥夺睡眠实验前均进行30m冲刺跑测试。结果:实验组睡眠剥夺后,30m冲刺跑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女子足球运动员睡眠剥夺后,速度能力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对提高CBA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所测试的24名陕西东盛俱乐部的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对照组(12名)和HiHiLo组(12名).对递增负荷运动时两组运动员的无氧阈(AT),血乳酸水平(lactate of blood)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进行测定.结果:HiHiLo组无氧阈功率从实验前(152.84±24.92)W提高至实验后的(168.86±25.39)W(P<0.01).血乳酸指标在150W至240W时段低于其实验前水平(P<0.05和P<0.01).VO2max指标从实验前(52.65 ±4.87)ml/kg/min提高至实验后的(63.86±6.82)(P<0.05).实验对照组无氧阈功率、血乳酸水平和VO2max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住高练低训可以有效提高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拳击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影响,拳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高水平拳击运动员30人,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拳击运动员进行两次相同的拳击训练,实验组在额外训练的基础上在低氧训练室进行常压训练,对照组只在常氧条件下进行锻炼。所有运动员干预6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45-50分钟。在干预前后对所有运动员进行无氧Wingate测试和有氧分级测试。结果:研究表明在无氧方面,实验组干预前后无氧功率显著提高(P<0.05),由976w提升至1021w,达到峰值功率的时间显著降低(P<0.05),由6.27s降低到5.25s,而对照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并不显著(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明显更优(P<0.05)。在有氧能力方面,两组拳击运动员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本研究认为,间歇性低氧训练能有效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而对有氧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小鼠有氧代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含量的影响。方法:经典方法测试间歇性低氧训练心肌、脑、股四头肌中CCO、SDH的含量。结果:心肌组织中,低氧训练组(EHG)比对照组(CG)和运动组(EG)及低氧组(HG)中CCO和SDH含量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组织中,EHG中CCO含量最高,和CG、EG及HG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HG比CG和EG中SDH含量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HG比HG的SDH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四头肌组织中,EHG中CCO含量最高,其中EHG与C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EG和HG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EHG中SDH的含量最高,其中EHG和C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HG及EG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提高小鼠心肌、脑组织及股四头肌中CCO和SDH的含量,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为此训练方法运用到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我国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状况。对24名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期的运动能力进行监控,测定其Yo-Yo间歇恢复测试(YIRT)指标及血乳酸、心率、最大摄氧量等运动能力指标,并探讨运用YIRT监控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身体训练后青少年冰球运动员YIRT成绩和最大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YIRT后的血乳酸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摄氧量无差异(P〉0.05)。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推断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供能是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有氧氧化系统为辅,磷酸原系统参与部分动作的模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YIRT与血乳酸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应进行长期、阶段性的连续监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一年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一年训练前后握力、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血清睾酮、免疫球蛋白等机能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1.经过一年训练 ,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 ,体重 ,握力均有显著增长 ,说明训练符合生长规律。 2 通过 1年训练 ,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负荷后 2、5、10min血乳酸水平下降、清除加快 ,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 ,表明采用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3 在训练后 ,出现免疫球蛋白下降的现象 ,是今后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心率拐点在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评定中的应用的可能性,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选拔和科学训练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U-15队的20名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测定最大摄氧量、心率、氧脉搏、通气量、呼吸商值;确定通气无氧阈、乳酸无氧阈、心率拐点。研究结果:本研究测得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心肺功能各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受试者乳酸无氧阈、心率拐点的出现在时间上有高度的一致性。不同受试者个体乳酸阈、心率拐点、通气无氧阈出现的时间和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有明显差异,随着最大有氧能力的增大向右漂移。Conconi心率拐点可以用来评定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八一铁人三项队运动饮料复合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方法筛选铁人三项队专项训练中不同运动饮料对运动员体能耐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33高能饮料和多维电解质泡腾片的复合饮料,以及高能速力饮料,对提高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对有氧能力的促进作用均不理想;在维持运动员长时间运动训练时的体内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水平方面,复合饮料体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环境下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方法:通过无损伤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监测11名优秀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急性低氧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和心肺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1)低氧运动时,无氧阈(V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出现时对应的心率、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气体代谢和功率均下降,显著低于常氧运动时的值;2)低氧环境下,从开始运动到75%最大功率,Δ[HbO2]降低、Δ[HHb]增高;由75%至100%最大功率时,Δ[HbO2]保持不变,而Δ[HHb]和Δ[THb]增加;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下低氧Δ[HbO2]均显著高于常氧值,Δ[HHb]在50%、75%和100%最大功率时均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结论:1)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低氧下运动时低氧通气反应高于常氧水平,说明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时的低氧通气反应有利于提高其有氧能力,进而提高运动成绩。2)低氧运动时Δ[HbO2]高于常氧值,Δ[HHb]低于常氧值,提示肌氧含量是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测试,掌握了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为教练员针对性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对9名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测试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呼吸商,最高心率和氧脉搏等指标。结果表明:青少年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为3066.7±182.67m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为50.5±3.03ml/min.kg;青少年运动员有必要定期进行有氧能力测试,可以掌握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变化情况,也将为训练计划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 min递增法、1 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am Pro运动心肺功能仪观察最大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呼吸商(RQ)等指标,运动前、后采集血乳酸(Lac).结果: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的VO2max、HRmax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实验的RQ、Lac指标差异无显著规律性.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没有统计学差异,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均可作为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耐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对女大学生肺通气机能的影响,为有氧健身操运动提高肺通气机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西师范大学大二学生中24名普通女大学生,对其进行12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所有测试者均采用功率Custo-Med 3000型自行车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测试运动干预前后肺通气量(VE)、潮气量(VT)、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呼吸商(RQ).结果: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后,递增负荷下女大学生肺通气量(VE)、潮气量(VT)、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和呼吸商(RQ)各指标都升高,且与干预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健身操可对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产生良性影响,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功能,有效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和运输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增大肺活量.  相似文献   

18.
大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免疫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向辉  郝选明 《体育学刊》2011,18(4):127-132
为了解较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液细胞和分子免疫状态的影响规律。对5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16周较大强度的间歇有氧练习和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练习后观察其血压与免疫稳态的变化。结果发现,经2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后,所有受试者IL-4的浓度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大强度间歇训练后IFN-γ、IFN-γ与和IL-4比值却出现了明显的提高(P<0.05),中等强度持续有氧练习前后IFN-γ、IFN-γ与IL-4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果表明大强度间歇练习不会导致高血压患者Th1/Th2的偏移而引起免疫系统稳态失衡;二种练习方式均能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显著降低,但持续性有氧练习对脉压的影响不明显,而大强度间歇有氧练习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脉压。高血压患者进行较大强度的间歇运动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2014年5~8月夏训期间,对黑龙江省速滑队中最优秀的16名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男运动员8名,女运动员8名,均为运动健将及国际健将等级)夏训前后实施训练监控,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睾酮、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有氧阈和无氧阈等多项监控指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夏训后,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提高,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男女运动员800 m跑血乳酸峰值升高都非常显著(P<0.01);男女运动员有氧阈强度和无氧阈强度提高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结论:1.田径800 m跑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对比夏训前后运动员800 m跑成绩和血乳酸峰值,认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2.有氧阈和无氧阈测试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分析得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旨在探索适合我国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孙会  徐小慧 《体育学刊》2012,(3):130-134
以6名上海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体重控制、运动能力和体液离子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每周3次体脂率测试;每2周测试1次无氧运动能力和体液离子情况。结果显示,第3周体重和体脂率显著下降(P<0.05),第5周体重发生高度显著变化(P<0.01),体脂率和瘦体重显著下降(P<0.05);无氧运动能力在整个控重过程无显著变化(P>0.05);第3周Na+升高非常显著(P<0.01),Ca2+显著升高(P<0.05),CO2CP下降(P<0.05),第5周Na+浓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控重前(P<0.05),Ca2+显著升高(P<0.05),CO2CP明显下降(P<0.01)。研究表明通过延长整理活动和增加有氧训练课可以实现运动员控重以消耗脂肪为主的目标,能够保证运动员无氧能力不损失,通过电解质饮料补充能够维持队员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