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英语中“many”这个词是一个模糊词,到底多少才是“many”本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但在一定的语境制约下,“many”所指的数目是有一定的范围的。本文通过论述制约“many”这个模糊词的语义的语境因素、“many”论域的隶属函数及其模糊集约的构建、使用“many”时可能产生的语用失误等问题,尝试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去探讨语境对模糊词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处理”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也是一个意义模糊的词,其用法也较具模糊性,但是它在英语里的对应词却是极其精确的。因此,在翻译“处理”这个词时,我们要根据其所处语境,根据这个词所搭配的对象,做出相应的正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词的重叠从使用的角度看,是一种修辞手段,与之同现的是修辞意义.它一般是动态的.与之密切相关的是言内语境.具有修辞意义的词的重叠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个词在语法上一定是不能重叠的.第二,这个词在使用中如果受言内语境制约重叠了,那么它就是表示修辞意义的重叠.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我们的汉语语法学是成说一种“模糊语法学”,这也许有点虚无主义味道,但是,说汉语语法学领域里有着不少“模糊概念”,这恐怕并非虚语。所谓“虚词”,就是一个重要的“模糊概念”。对这个问题,笔者有些浅陋想法,这里整理出来,求教于大方之家。1—1 有三种“模糊”观点。一是词分虚实的根据是:实词“能够单独充当  相似文献   

6.
所谓零语境词,指的是这个词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存在,不具有语用意义。零语境词搭桥就是把几个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用曲折的情节将它们连接起来,编成一个生动有趣、形象鲜明、充满幻想的故事,使这些零语境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零语境词搭桥编故事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利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是一种言语交际现象,在一定语境中具有语用模糊性。语用模糊性表现为言语相对模糊,是言语本意与特定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在“模糊”与“非模糊”的分界上,同时还表现为模糊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怪XX的”是一个常见的格式,但能进入这个格式的词语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即这些词一般都包含一定的主观性色彩。“怪XX的”整体格式意义比较明显,但是不同情况下其表义的倾向是不同的,有时它强调评注性,有时它强调描述性。同时“怪XX的”的出现还要有一定的语境与之相配合,这是由“怪”与“怪XX的”格式认知上的特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关注语境在一定程度上要涉及到历史和意识形态,而结构主义将语境看作是一种共时性的文本间的关系。在文本的不同话语转换过程中,文本实际上面临着一个重新语境化的问题,因而“回到语境”这个提法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苏虹 《文教资料》2007,(8):87-89
词素语境制约着词语意义的理解,由词素语境的差异必然导致词汇特定内涵的不同。汉语修辞教学必须和一定的词素语境结合起来,用构词法从词形入手,掌握汉语词汇的词根、前缀和后缀,以把握词的修辞转义。在教学中,认真分析词的内部形式,通过在对词的“解剖”获得其理性意义的基础上对词的修辞转义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关注语境一定程度上就要涉及到历史和意识形态,而结构主义将语境看作是一种共时性的文本间的关系。在文本的不同话语转换过程中,文本实际上面临着一个重新语境化的问题,因而“回到语境”这个提法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何处”在人们的意识里一般表示“什么地方”的意思,但是,它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也可以表示“什么时候”的意思。这是因为一个词除了有字面意义外,一旦用于一定的语境,它便被赋予了语境义,语境义长期对该词的作用,新的意义也就产生了。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判断一个词在使用时的具体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何苗 《中学生英语》2014,(33):42-43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about the word “bag” or using the word “bag” in English.So today,let’s start with the word “bag”.英语中有很多表达与“袋子”一词相关或者使用了“袋子”这个词。今天我们就从“袋子”这个词说起吧。The bag is one of the most simple and useful things in the world.It is a(容器)made of paper or cloth.It has given the world many strange expressions that are not very simple.Some of them are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频繁,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在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受到一定的语境影响和制约。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以及语境的解释,分析商务英语语境中模糊语言使用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5.
古语云:文章本天成。那么,这个“天”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生活逻辑和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文章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都受着这个“天”的制约。只要我们能学习得法,闯过那个“天”,读和写也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一、依“天”析词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其用法也相当灵活,可引申,可比喻,  相似文献   

16.
引言语境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修辞学、语法学等语言学科共同关心的话题,这里主要讨论句法语境问题。所谓句法语境,是指跟句法结构密切关联的某些语用成分,它和修辞语境既对立又互补,共同构成语用环境。句法语境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句法结构及其语境的关系。而这个关系既包括句法结构生成的制约因素,又包括各种制约因素的功能与作用,同时还涉及到对这些制约因素范围的确定。答三句法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言语环境中的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然而,言语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既包…  相似文献   

17.
原语语境是原语话语产生的情景和原语本产生的社会背景、化背景以及原语话语或本中的词、短语、句子所处的上下。原语语境是理解原语本的基础,它直接制约着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李太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8-120
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翻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因素的共享程度。本文选择了“商务”这个语城,对商务语境与翻译之间关系,以及对翻译的制约作用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有“本土意识”,这似乎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改革本身就是在一定时空、一定地域内发生的,并受其民族文化、基本国情、教育实际情况等条件的制约。忽略了“本土意识”,基础教育改革就缺乏历史和现实根基。然而,我国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表现,却呈现出“本土意识”弱化的倾向,使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却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一些初浅讨论。  相似文献   

20.
学校变革是面对真实的问题、阻力而采取的行动,而行动需要思维方式的指导,行动的转变也源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学校管理变革作为学校变革这个“语境”的一个部分或是一个方面,它不是孤立于这个“语境”,而是与这个“语境”的其他方面相关联、影响的,这是言说学校管理变革的背景。学校管理变革是对如此存在的学校管理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战略行动。文章试图探讨支撑这个战略行动的思维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