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标准是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居民的可支付能力和接受教育的收益率是影响研究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生均成本进行测算后,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研究生学费占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标准是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居民的可支付能力和接受教育的收益率是影响研究收费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十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生均成本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并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生学费占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每年收取学费的标准是参照高校年生均培养成本、政府财政拨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确定下来的,每年收费标准的确定,因地因校而宜,并由省级政府批准。一般来讲,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重点高校和一般高校,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据统计分析,发达地区院校收费较高,平均在3500元(每生每学年,下同)以上,欠发达地区收费较低,平均收费低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教育收取学费的理论依据有:公共产品说,教育投资个人收益说,能力说,选择说,成本说,公平说;影响高等教育收费的经济因素包括:各方面承担的能力,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等教育的供需状况,生均培养成本。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等教育收费理论,并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收费的几种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忠 《培训与研究》2007,24(7):89-91
自1997年高校收费并轨以来,学费逐年上涨。目前,人们对现行的收费金额已是难以应付,硝高等教育逐年增高的经济门槛更是忧心忡忡。本文拟从高校学费标准的技术层面——生均培养成本,以及学费标准执行过程中的法规割度层面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普通公立高校学费标准是否偏高是高等教育领域内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明晰这一问题应从学费标准确立的政策依据入手。目前我国把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25%作为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对学费和生均成本进行分析与比较,认为:在学费政策执行中,生均教育成本不仅难以准确计量,而且学费标准占生均教育成本的比重早已超出政策所规定的25%的限度,学费标准偏高。因此,政府应从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加大对公立高等教育投资力度、采取学费标准听证制度等方面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教育收取学费的理论依据有:公共产品说,教育投资个人收益说,能力说,选择说,成本说,公平说;影响高等教育收费的经济因素包括:各方面承担的能力,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等教育的供需状况,生均培养成本.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等教育收费理论,并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收费的几种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学费政策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健 《江苏高教》1998,(1):41-44
关于高校学费政策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高教经费研究曹健我国高校学费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让高等教育的求学者及其家庭作为主体之一参与高等教育投资①。学费政策的近期目标,是收取的学费达到生均培养成本的25%②。这一政策是在何种...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收费,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等教育学费的收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费又是其价格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取决于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成本、居民家庭承受能力以及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收费标准的确定:是成本计量问题还是价格管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大学要依据生均教育成本 ,同时参考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 ,适当收取一定比例的学费。这一规定实际上引发了两个理论上的难题 :一是大学的教育成本计量要尽量准确 ,以充当收费依据 ;二是适当比例的成本分担 ,需要一个判断和管理“适当”比例的机制。实际上 ,大学教育成本的计量虽然有助于规范大学的收费行为 ,但它并不是解决大学收费问题的必要前提 ,针对大学的价格管理机制已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成本的深入分析表明 ,是学费和财政经费决定了生均教育成本而非相反 ,应用成本补偿理论中的成本决定法确定合理学费的方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合理学费应由教育消费者依据教育投资私人收益判断 ;财政拨款应由政府依据教育社会收益判断 ,并据此确定大学生均拨款。确定成本约束下的市场化互补模型作为向成本补偿理论本义的回归 ,清晰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各方如何依据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负担教育成本比例的问题 ,同时透明、公正、高效地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分工形成和合理分类发展等多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仅以大学生学费来看,用所有大学最低学费标准5000元计(在我国统一招生的2200多所大学中,学费只有5000元的不足四分之一),这一项,就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2%,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5%(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一条线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摊比例不超过20%,即假定高等教育成本为2万元,学生的学费最多为4000元。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占据着公办与民办的双重优惠,凭借母体高校的品牌和本科起点的优势,同时又按照人均培养成本收取学费,在短期内规模迅速扩张。但是,独立学院蓬勃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时,要注重其内在价值和公平取向。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根据生均支出来确定教育成本,并据此制定学费标准存在不合理性。满足高校办学基本支出需要的目标成本,应该成为核算教育成本和制定学费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搜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学费标准,获得样本,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对人均GDP与学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给出x0,即可求出y0及其对应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concerns regarding runaway college tuition and student loan debt have risen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undermining confidence in the value of a college degree. Ironically, the very issue that is now causing such alarm—high tuition—has been a signature feature of the financial model intentionally employed by the vast majority of smaller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members of the Council for Christia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CCCU). In the “high-price–high-aid” model,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mark up their “sticker price” (meaning the publicized cost of attending per year) and then offset the tuition hike with sizable discounts that take the form of institutional grants marketed as scholarship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stitutional benefit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tuition discounting, giv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effects within the evangelical Christian seg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offering a set of principles for reforming tuition pricing and financial aid practices at Christ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立高校收费成为热点问题,研究文献也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的内容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学费的构成、收费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收费引发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方面。目前,高校收费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已经基本清晰,关键是如何确定生均成本和分担比例和规范收费。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学费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入最优组合预测模型计算出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均培养成本,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