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赛代练":我国运动训练界需要科学认识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赛代练"不是不练,而是通过高水平的比赛来完成训练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比赛经验、比赛心理和运动员的自信心等方面。"以赛代练法"实质上是"比赛训练法"中一种典型的高水平类型,也即正式比赛的类型。比赛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训练,"以赛代练"不能"重赛轻练",比赛是发现训练问题的途径,训练是解决比赛问题的方法。"以赛代练"同样离不开训练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1.训练指导思想我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以强度为主体及合适的训练负荷,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机能和技能。训练计划的千变万化离不开强度、密度和量三者的协调配合。我觉得强度是关键,就像火候什么时间该练什么这个很重要。国外的训练特点是以赛带练,比赛的训练强度远远高过训练的比  相似文献   

3.
田径竞赛制度改革对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观点,分析田径竞赛制度改革后,田径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固有模式产生其变革的必然性,并对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对其成绩的影响进行剖析,认为“以赛带练”能有效提高田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就是创造优异成绩,并通过比赛检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赛促练、以赛带练、赛练结合,已成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尤其是以欧洲为代表的高频率、多赛次的竞赛特征,充分体现了当今田径训练与比赛的有机结合。中国田径协会也及时地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在竞赛制度上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5.
"比赛训练法"与"以赛代练"的训练学阐释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简单的"以练代赛"或"以赛代练",都是违反训练学规律的.因此,在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突破的情况下,需要从运动训练学科的角度认真总结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科学理论问题,更是竞技体育技术实践与管理的指导性问题."以赛代练",不是不练,提法的科学理解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6.
"以赛带练"的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 着我国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各运动项目普遍实施了“以赛带练”的科学训练计划。为此 ,国内的竞赛体制也相应改革并与国际接轨 ,各个项目竞赛日程安排也充分考虑到了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赛的日程 ,并参照国际赛制相应实施了大奖赛制度、主客场制度等。这一与以往传统计划迥然不同的举措 ,既与国际运动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也为我国运动员跻身世界赛场参加激烈角逐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目前 ,“以赛带练”训练指导思想已逐渐渗透到我国各竞技项目之中。下面从运动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论证这一现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新赛制、新规则下排球赛间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间训练是在新赛制、新规则的前提下 ,为保证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训练过程。这种赛季持续时间长 ,赛练间隔时间短 ,赛次多 ,必须明确“赛练结合 ,以赛带练 ,以赛促练”的赛间训练指导思想。训练必须具有较强的战术针对性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使运动员在整个赛季保持充沛的体能  相似文献   

8.
罗晓珊 《精武》2012,(22):85-86
网球赛事多,比赛频,如何处理好训练与比赛的关系是关键,合理优化地安排训练和比赛是获取比赛胜利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奥运积分周期为例,分析国家女子网球队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训练和比赛安排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奥运积分周期这一特殊赛季的训练和比赛安排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何选赛、参赛是奥运积分周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我国部分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训练实际情况及分析国内外有关竞走的资料,在重新认识运动训练实质的基础上,探析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提出:运动训练的实质是运动员在系统目标导向下,对训练负荷刺激的连续自组织过程;把握竞走运动的本质要求,贯彻体能训练技术化的指导思想;构建运动员个性化小周期训练负荷结构,贯彻"赛练结合、以赛促训"训练思想;训练手段应尽可能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贯彻实战需要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6,(3):25-28
中国足球落后的核心问题是技术落后。中国足球应学习国际体坛的先进训练方法,认识足球的高技术性质,提高训练内容的专项化程度,以赛带练,重视儿童足球,制定缜密的联赛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蹦床运动员体能需求、赛前体能训练的思路、赛前体能训练的实施与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赛前体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提高运动能力、夺取比赛优胜。要处理好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还应做好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专项性和区别性。蹦床运动员赛前体能训练负荷强度要相对平稳,动作设计要与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或成套动作相接近,训练安排要程序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手感”练习对篮球必修课技术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采用增加学生在篮球课堂上触球时间和运用多种“手感”练习方法的手段,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手感”练习既对提高篮球必修课技术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帮助,又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智力、篮球意识和战术思维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2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运用游戏结合"平衡"性疗育方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采GMFM量表评定,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析、找出问题。采用WeeFIM量表对患儿的疗效进行评定。实验组以设计游戏结合"平衡"性疗育方法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平衡"性疗育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结果和结论:两组患儿入组时GMFM-88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9.56,P〈0.01。游戏结合"平衡"性疗育方法作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影响篮球比赛罚球的主要心理因素及其调控训练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罚球是一种特殊的投篮技术,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少运动员在训练时命中率很高,而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往往罚球不中。通过对比赛的观察统计及文献研究等方法,探讨影响罚球命中率的主要心理因素及其训练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6.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茅鹏 《体育与科学》2011,32(1):89-93,112
钟文先生在《人民日报》慨叹"三大球的沉沦"。"三大球沉沦"的直接表现是球场战斗力软弱,深层原因是训练思路问题。球队实力并非束缚于固定因素,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训练方法乃竞赛生死之间灵活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基层排球比赛中,由于二传手高度缺乏,但又要增加二号位拦网高度,提出了反“四二”配备阵式,并对反“四二”配备阵式的优缺点及训练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控好运动员参赛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取得九运会决赛权 ,在九运会预选赛 (第1站、第 2站 )的赛前各周 ,对上海队男子重剑重点运动员运动时的心率、血色素、血尿素氮、血睾酮、皮质醇、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运动时、心境状态等指标进行了定期的监测。结果显示 :1)血色素和血尿素氮能很好地反映击剑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和身体机能状况 ;2 )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睾酮水平呈下降趋势 ;3) POMS量表还可以用来监控大赛前运动员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0.
论排球运动中的“节奏制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雄 《体育科研》2004,25(6):44-46
通过对排球运动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从攻防双方节奏的角度,提出中国及亚洲排球应倡导"二传快、第三次击球更快"的技战术的应用,以"节奏制胜"来对抗欧美球队的"体能制胜",确立"节奏制胜"在排球运动发展、创新中的主导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