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不可估量。从乡土小说的三大家鲁迅、沈从文、赵树理的创作与文本的解读中,可见民间文学对现代文学乡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文学思想中具有鲜明的民间视野和民间情怀,他高度推崇民间文学的独特价值,大力倡导新文学向民间文学学习,参与征集歌谣的运动,加入歌谣研究会,重视歌谣研究;他倡导白话文学,整理中国白话文学史;他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也以民间文学为师法的对象,体现出鲜明的民间视野和民间情怀。胡适文学思想中的民间视野和民间情怀的形成,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也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诉求有关。文学的现代性诉求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催生了胡适的民间视野和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以故乡益阳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不是“十七年”时代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充分的乡土性,并且与现代文学发展时期的乡土小说特色不同的新的乡土小说。他的这些乡土小说在“十七年”时代延续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静农以爱情小说的创作走上坛,而真正确立了他在现代小说史上地位的是乡土小说的创作。他的乡土小说描写了古老乡镇的风俗人情画面,展现了乡村百姓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老中国儿女灵魂的愚昧与麻木,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后期的小说创作重在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形象的塑造上,属于早期革命学的范畴。他走了一条从爱情小说到乡土小说,到革命小说,再从革命小说回归到乡土小说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5.
易卜生的戏剧和诗歌创作与挪威民间文学传统的联系极其紧密。易卜生深受北欧民间文学传统的熏陶,从小养成了豪迈率真的民间莽汉性格,成年后致力于挖掘民间文学传统,讴歌民族传统中的英雄气概和进取精神。时代潮流和民族传统造就了易卜生,他主动汇入时代潮流并发展了民族传统,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将民间艺术形式与现代精神品格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6.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的优秀一员,他以溪镇为自己着力表现的乡土世界。其笔下的乡土世界展示了文化风俗、人性与人的价值并表现出对人物细密的剖析能力以及“悲喜剧”相互交融等创作特色。作者通过对封建传统的批判,显示出小说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其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直接受到民间创作基础的制约,由此呈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学的属性。文中对志怪小说的真实性、传奇性、情节的程式化及故事的艺术旨趣等问题,从民间创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未被研究者所普遍重视的问题,以期引起学术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小说多以家乡为背景,在坚持民间立场和民间话语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叙写中国的乡土人生与乡村习俗,同时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实现了对乡土文学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该小说的故事创意沿袭了民间文学中传统的故事模式,穿插了大量丰富生动、趣味盎然的风俗民情,始终笼罩着一种独特的“荒原意志”地域悲剧色调,整部小说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乡情、深沉的悲戚,显示了哈代作为一位乡土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崭露头角的新写实主义作家群,以原生态的写实为依托,用几乎零度的情感温度记录着赤裸裸的生存现实。刘震云作为新写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直言说着历史、民间、乡土、文化,将创作与乡村世界紧密相连,立足于民间,关注着人性,思考着社会,营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乡土世界。本文就刘震云乡土小说中的民间文化书写进行论述,试图挖掘他的写作立场和民间内涵。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汲取民间文学的语言、技巧和精神气韵开展创作,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浓郁的民间歌谣特征。易卜生诗歌题材主要来自民间文学,最常用民间意象中的林妖和水精意象。在艺术形式上体现出民间歌谣的特征:歌唱的因素、回环的句式、节与节的反复、民间的机智和幽默风趣。易卜生诗歌是他生命轨迹的艺术性记录,他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将民间艺术形式与现代精神品格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无论是其开篇,收束,还是其情节模式、结构方式、叙事风格都鲜明地内蕴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学叙事特征,但绝不是对传统民间义学叙事模式的简单摹拟。《边城》的叙事天然溶进了作家对人生变幻莫测的现代性哲学性的思考和体验,律动着作家带有独特个性印记的互渗性创作思维,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自行消解了作品中既有的民间文学叙事模式,这实际上是作家对传统民间文学叙事模式进行现代性言述之使然。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均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是沈从文的创作源泉之一,他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民间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从而更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阿来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与藏族民间机智人物阿古顿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二者身份来看,阿古顿巴的流浪汉身份和傻子视角的功用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藏族民间传说中的机智人物阿古顿巴到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傻子,藏族作家阿来熟稔地运用汉字诠释了他的创作与藏族民间文学间的关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乡土小说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传统,也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贾平凹具有强烈的世俗关怀精神,对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向本贵的乡土小说创作更注意反映目前农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可称为“问题小说”。这些小说体现了他的思想的深刻性,高度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性,是我国乡土小说创作的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可分为写实类和抒情类两种基本形态,写实类乡土小说与抒情类乡土小说存在显在的分野,汪曾祺属于后者。他往往于乡土社会的边缘处入手展现乡土的特征,而描写正在消逝的传统职业是汪曾祺清新、灵动的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民间化叙事是新时期陕西小说普遍具有的创作倾向。这与陕西作家大多具有农村生活经历、熟悉乡土民间文化有关,也与当代文学深厚的民间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新时期陕西作家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其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莫言的小说观念和创新经验,为陕西作家在创作中克服这些问题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实力作家,有着清醒的民间乡土意识,一直关注着底层民间人民的生存状况。阎连科在创作中饱含着对底层人民强烈而又热切的情感,创作了一系列呈现民间乡土情景的作品。在世界现代化的洪流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他的目光仍紧紧追随着民间的乡土生活,在他的笔下以他从容的想象力展现了民间生活中的无奈与痛楚,以及民间蓬勃的生命力和人们坚守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从生存的惯常性、美好性和神圣性三个方面分析了郭文斌乡土小说诗意世界的构成。认为郭文斌的乡土小说创作具体面对的是西海固的民间生存,但其写作的气质却远远超出了地域的界限,而提供了一种普遍的生存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