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后的诗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柳宗元柳州计作进行研究,指出在柳州,柳宗无真正发乎本心的创作只有诗,而这也使柳宗元成为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诗人,从永州到柳州,对于柳宗元来说,是从文到诗的转变,是从永州时期的政治情感、文化情感中走出来,进入现实情感,从而形成了柳州诗作最集中的风格--郁结。  相似文献   

2.
论柳宗元柳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及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情感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因再次受贬而心情较永州时期更加抑郁痛苦绝望;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兴利除弊,竭尽全力治理柳州。同时柳州的山水也孕育了他创作的灵感,其诗歌风格不再以永州时期的简古疏淡为特殊风貌,而是有所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全新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诗文创作的繁荣,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时期.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他更多地从切实的内心感受的角度体认佛学义理的境界;同时,柳宗元的诗文创作出现许多新变,从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到文学风格,都受到佛教影响并留下很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一百余篇诗文 ,这些诗文以治理地方、关心国事、抒发忧愤为主题 ,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思想和活动的轨迹 ,也反映了他在生活的最后岁月里创作上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柳宗元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崭露头角,平步青云,身居高位,后因参与"永贞革新",受到牵连,被朝廷一贬再贬,但在担任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期间,为后世留下了《永州八记》等诸多不朽诗文。为此,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即使让柳宗元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可以在一个时期内出将入相,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 ,无论题材特点、思想方面和体制风格都与现代的和西方的迥异。特别是古诗 ,在整个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盛唐是诗的天国。如果说 ,其诗国的天空是星汉灿烂 ,光辉照人 ,后来者没有飞光耀采的才华就会相形之下而黯然失色 ,那么 ,中唐前期的柳宗元就确实不愧是盛唐之后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柳宗元 (773— 81 9) ,字子厚 ,河东人 ,其诗文集名《柳河东集》。他被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也称柳柳州。其散文和翰愈齐名 ,在当时的诗坛上最负盛名而为人们所并称的是韦 (应物 )柳。他因为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其再贬柳州时,在公务之余创作的一篇优秀的作品,同被贬永州后写的山水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一样,<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也是他山水游记中的优秀作品.这篇作品脉络清晰,结构合理,短小精致,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再现形象特征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山水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永州时期偏向于清、静,这是因为他在永州时期还对未来充满信心,和不断地表现自己的清白;而柳州期间的山水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了很大地变化,以当地风物为表现,意象峻峭险恶,这表现了他强烈的情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韩国朝鲜时期汉文四大家之首李廷龟的山水游记做了简要分析,从清新幽丽的表达技巧这一角度进一步考察了永州八记的文学价值。在韩国朝鲜时期官僚文人古文运动的大背景下,柳宗元在山水文学创作的文学价值,再加上同是官僚文人的身份认同感,此时期的官僚文人将柳宗元视为效仿的对象,他的集大成作品永州八记成为模拟的典范。本文通过进一步考察此时期朝鲜官僚文人代表李廷龟的文学作品,并与柳宗元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山水创作文章表达技巧的层次上确实曾效仿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这一文学事实,并通过李廷龟具体的山水游记作品加以佐证。通过这一现象,说明朝鲜时期的官僚文人在山水游记创作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收容,也体现了其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文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贡贵训 《学语文》2008,(4):21-21
韩愈说柳宗元“俊杰廉悍”,“踔立风发”,“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家”。但由于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改革运动失败,走上了流落南荒的放逐之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圣恩倘忽念行苇,十年残踏久已劳”(《寄韦珩》),而恰是仕途的不顺和内心的苦闷促成他在文学创作的丰收。《新唐书·柳宗元传》说他:“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在永州的十年正是柳宗元诗文创作上最多产的时期,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在此地写成。  相似文献   

11.
贬谪寓居永州十年是柳宗元偏离中央政治中心极其艰难痛苦的十年。但这也因此成为他文学创作最为宏富,文学风格奠定了关键十年,在十年荒蛮之地的贬谪生活中,同以永州为中心的知交友好唱和交游,是他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柳宗元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2.
刘基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成就,后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也自负一代文宗。论文抓住刘基散文的理明气昌与气昌而奇的风格特征,从散文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考察其艺术成就与影响,论述了刘基在唐宋八大家地位的确立与宗尚形成中的先导作用,及其与明代复古运动的关系等,进一步深化了对刘基散文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茅坤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地位特殊,是柳宗元文章地位奠定的关键人物。茅坤与柳宗元有相似的经历,对柳宗元能做出较客观评价。茅坤在韩柳问题上,能客观地评价柳宗元文章的地位,韩柳并称,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虽是协作者,但其成就与韩愈一样,在山水游记上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茅坤认为柳宗元是自古以来山水游记文章做得最好的文人,永州和柳州的山水与柳宗元的遭遇相结合,形成了柳宗元的游记文章,“公与山川两相遭”。茅坤还指出,柳宗元的文章是“谷风凄雨四至”,有风骚之旨。茅坤真正发现了柳宗元文章的价值,真正认识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章的地位,这在柳宗元文章接受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文学风格观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刘勰在《体性》篇中论述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才气学习”四个因素构成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作家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形成。他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既剖析了每一种风格的特点,又举出具体作家实例予以佐证。刘勰试图通过作者才性批评联系作品批评,并提出作家与作品相结合的创作才性风格观,形成了系统的文学风格观。  相似文献   

15.
路遥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观念既是自己长期崇尚风格的延续,又与个人的精神气质、生活经历有关,也受到了柳青的影响。他始终注重以社会历史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一方面强调真实客观再现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强调历史性。在对时代环境的描摹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呈现中,真正做到了环境的典型和人物性格的典型。路遥并不着意于现实批判,而是强调文学为人生服务。这种创作观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对其研究和分析,有利于衡量路遥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
《比兴》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六篇,是刘勰对古代诗文创作方法的论述。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对于赋,刘勰在《诠赋》篇已结合对辞赋的论述讲到一些。本篇专论比、兴,除二者关系较为密切外,也说明刘勰认为在艺术方法上,比、兴更值得探讨和总结。刘勰虽以"比兴"并称为题来论述他的创作观,在篇中提出了自己对比、兴的理解,也试图把比、兴方法和思想内容的表达密切联系起来,并在字里行间强烈表达了"兴"之创作方法的重要性,但他在篇幅上却以极大的空间来专论"比"的特质和运用,始终没有明确的描述"兴"的内涵及其使用方法,使我们难以清晰得见刘勰的"兴"义观。本文拟结合刘勰的时代特征和他的文学评论思想探析其隐于其中的"兴"之义。  相似文献   

17.
“象形”“会意”思维规律奠定了传统艺术思维民族性特征基础。“赋”“比”“兴”恰是其运用于艺术表现中的结果;刘勰“神思”说,正是基于造字思维在艺术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而作的抽象和概括;“象形”“会意”思维还相应造就了中国传统独特的艺术追求:“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18.
以《艺概》著称于世的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将毕生论文艺的札记汇集于此,是对前代文艺批评的总结,本文选取其中的《诗概》为考察对象,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角度探讨其诗歌美学。刘熙载的《诗概》作为中国诗歌理论的总结性作品,除了具有《艺概》所具有的总结性、全面性和公允性的特点外,同时刘熙载本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的时代和前代的影响,将诗论笼罩于儒家诗教框架下,但是他所提倡的艺术源于生活、自然清新的风格对后人学习和鉴赏文艺作品所具有指导作用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