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发散思维的若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散思维是一种让思路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立体型、辐射型思维方式,通俗地说,发散思维就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调动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拓宽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数学学习中,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理多用”等形式来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
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信息源,闪烁在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形式”和“意义”中的全部信息,常可被分解为若干子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说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所以需合理的联想。这就决定了来自同一信息源的联想的多向性。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联系,寻找知识之间的合理的结合点,追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从而获取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发散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方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联想的多向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3.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材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同等重要。发散思维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答案,而聚合思维则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以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像和假设,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新信息的形成”。聚合思维则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因而是已有  相似文献   

4.
涂舒 《江西教育》2002,(24):26-26
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又叫扩散性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主张面临问题要很快张开思维之网,通过快速联想获取众多可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息,提出两种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设和答案。例如:以“蜡烛”为发散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示:A.从用途看,蜡烛点燃可以照明,由此联想到那些无私奉献者,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  相似文献   

5.
发散思维作为一种新颖、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其创造性、多维性、精细性等诸多特点为人类分析和解决问题开拓了新的方向。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拓宽思路,由按部就班的“守业型”标准向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型”标准转变。文章将发散思维与人事工作特点相结合,探讨发散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使用阈限及由此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那么发散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 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发散,顾名思义就是向四面八方展开、扩大、分散。发散思维就是思考者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想开去,善于多向观察、多路思考,打破思维定向性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发散思维是相对集中思维而言的,指的是不依赖常规,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能从不同角度和方向,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赵晓伟 《学周刊C版》2011,(7):164-16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说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呢?从理论上说,发散性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就是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维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发散思维训练富有成效呢?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当前,解决问题教学虽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还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解决问题的教学既要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是习惯性的思维.对定势思维,我们承认其消极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其积极的一面,比如我们常说的“经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我们往往推崇发散思维,而否定定势思维.其实,我们将发散思维与定势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事实上,人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新的环境的,经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人们不断地用新经验去否定或修正老经验,以获得更为完善的新经验.这种“经验”实际上就是定势思维.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是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以利于加深认识和理解,它是开启思维大门、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政治课教学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智能型”、“开拓型”人才,必须从源头上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开发学生“智慧库”。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用图表示,它就是从一点出发向知识网络发出的一条射线,使之与两个或多个知识点之间形成联系.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具有多方向性、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它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逆向深入,采用探索、转化、变换、迁移、构造、变形、组合、分解等手法,开启学生心扉,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造就创造意识. 那么,初中学生怎样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  相似文献   

14.
岁丽 《教师》2015,(12)
发散性思维不依据常规做事情,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求多变,并通过多方面寻求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一个目标和思维起点出发,能够自己寻找不同的思维方向,并且可以根据提出的各种问题寻求各个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更加流畅,更具有变通性和独特性,并且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据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提倡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关键。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其实质是:创新、求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下面略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雷传平 《现代语文》2005,(1):121-122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修改等方面的思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译为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等)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全方位地来思考问题,是作文创新的核心能力.发散思维的特点是由中心向四面八方的.但是,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并不是每次都向各个方向均匀地发散的,而是可能主要沿着某一类方向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8.
王兆俊 《山东教育》2009,(10):33-34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人们多面向、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活跃幼儿思维,帮助他们养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提出新见解的良好思维习惯。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正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洪瑞 《成才之路》2012,(22):71-71
正对于定式思维,我们很多人在认识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往往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一面。而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总是在定式思维的基础上发生的,但这种思维方式有时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即会制约发散思维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定式思维的双重性。一、定式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学生积累新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思维定式的构建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学生解题时,大多都能迅速联想和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把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纳入到曾经解决的旧问题范畴,依据旧知识的方法产生新的联想,从而寻找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照远 《小学生》2010,(4):38-38
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存在两种思维方式:发散型思维方式和辐合型思维方式,具体区别在于辐合型思维方式是面对一个问题,寻找一条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发散型思维方式是面对一个问题,找出多条解决的办法。经研究发散性思维方法具有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更有利于新的发明创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