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结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理论体系的专著。此书的主要贡献一是在探源溯流基础上揭示了语符学理论的概貌,二是建立了一座语言学理论的新"象牙之塔"。除此,该书的研究方法对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探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王德福先生的专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叶尔姆斯列夫的研究型著作,作者从语言模型方面来解析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基本清理了这一学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叶尔姆斯列夫语符学的四个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尔姆斯列夫在《语言理论导论》等作中提出了建立语符学(元语言学)理论的构想。本认为,叶氏在《语言理论导论》中提出了四个理论模型,即语言功能模型,外延符号模型,内涵符号模型以及元符号(元语言)模型,它们是叶尔姆斯列夫为首的结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理论的核心,对西方语言学、修辞学、艺学以及哲学等起到影响的也主要是这四个理论模型。同时,它们也是人们理解、把握整个语符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的哥本哈根学派继承了索绪尔的思想,其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等人创建的语符学理论为现代语言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贡献集中反映在其语言理论的创新精神、注重创建语言学的元理论以及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和方法等方面.语符学理论的不足主要是唯理主义的语言观导致的形而上学、极端的形式化追求以及为突出创新而提出的过多的概念术语.只有看到贡献和不足两个方面,我们才能客观把握一个学派的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叶姆斯列夫创立的语符学在语言学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该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王德福博士的《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对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有学者以为,这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次从语言模型角度对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体系作出的深入研究,这并非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9.
《雷雨》文本作为一个大的符号系统,有着特定的指称意义。"雷"是这个大的符号系统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语符在文本中大量出现,它所指称的意义极为丰富。运用结构主义语符学理论去探析"雷"这一语符所指称的意义是什么,将有利于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雷雨》并阐述《雷雨》文本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独特性使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产生了动摇;语符任意性主要体现在拼音文字为书写形式的语言中,在印欧语系中更具有代表性;汉语的形音分离使语符的能指与所指更加复杂,并更多体现象似和可论证性;基于充分考证汉语基础上建立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才使语言学大厦更完整。  相似文献   

11.
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是我国虚词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专著。它不仅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在虚词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袁仁林的虚词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对虚词的理解与分析具有独到之处,即基于汉民族整体文化背景和思维特点之上,通过综合把握丰富的语言材料来分析汉语虚词,所以在训释方法上也具有汉语语法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最初的阅读中,韩东的《扎根》给人一种游离于动乱岁月之外的田园牧歌的情趣,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与《扎根》收放自如的结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却又不乏温情的真诚叙述,以及冷静而略带嘲讽、轻松调侃中又透着现实冷酷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这样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使这本"复写之书"不仅有着自身的"主题、节奏和结构方式",还揭示了人的个体存在与历史之间、历史真实与文本真实之间所"潜藏的丰富的可能性",并形成了与通常的文革题材、知青题材以及新写实、先锋小说之间似与不似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以"胡吴(徐)之争"与《逻辑与语言学习》为阵地的论争是语言学上两次"除非"之争,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从词义、词性和逻辑关系角度进行的"除非"论争。如果想对除非句的逻辑语义特征、语法意义、句式分类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应忽视历时角度的研究,应注重语料调查与分析,并充分借鉴外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范著的形成,基于对二元对抗思维和“斗争史观”的摈弃以及多元共生文学史观的建构。让原始资料说话是它的又一特色,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例如相关报章的通检以及促成专业资料库的建立等等。它还启示我们,应该关注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联结点,这是它们所以能够共生的基础。范著的体制则贯穿着通俗丈学的“动力机制”功能及其运作过程,展示了文化市场对多元共生景观的布局、平衡和稳定所起的关键作用,既是对通俗文化特性的准确把握,也提供了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Chomsky的TG理论(生成语法)以其极强的解释力成为当代语言学的主流,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在分别介绍TG理论中的"格理论"和"题元理论"的基础上,以英汉"被动结构"与"非宾格现象"为例,对它们的生成进行解读,望能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的困惑,并再次论证了TG理论在语言解释中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低诗歌第一部研究专著,张嘉谚教授的《中国低诗歌》为中国诗学史作了一次宝贵的理论拾遗。文章在《中国低诗歌》基础上试图着重指出“审丑”写作是文学史上的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中心概念的“诗性正治”为一个民族的文学迷津指明了新的方向、“个体先锋”要求的不仅是叛逆性格,更需要敏感的艺术触角和杰出的语言天赋,尤其需要提防低诗歌写作当中存在的致命误区。  相似文献   

18.
诗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对小学生进行诗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孩子们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和诗化的心灵,奠定其一生诗意的人性基础。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诗的激情注入教学,巧用诗歌,激发兴趣,体验诗歌,展开想象,培养语感,运用语言,拓展表达能力,时时用诗歌的和煦春风熏染小学生,把语言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孩子们心灵的最深处,激发他们的激情,引起对诗歌美好的共鸣,营造处处诗化的氛围,其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于他们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评价理论介入子系统对中英语言学学术书评展开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在对144篇书评的评价部分进行介入资源的标注和归类统计后发现:中文书评作者在评论时偏向于使用闭合资源来凸显权威姿态,而英文评论者则更多的使用开放资源来体现他们对读者声音的更多的兼容。  相似文献   

20.
"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