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楼梦》文本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从《红楼梦》文本中截取一个片断,对其作系统描写、分析,可以揭示出文本的能指符号层、所指符号层的构造机制;并进一步指出,《红楼梦》文本多义模式的深层理据在于文本能指、所指符号的多种排列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由一语符向另一语符转换的过程,不同的语符系统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如何将源语中独特的语符准确地转换为能为目的语文化所承载的语符系统,是译学界始终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在符号学语义模式内进行意义剖析,探讨《阿Q正传》英译本中译者对三种符号意义的动态选择。  相似文献   

3.
英语涉海习语是与航海、海洋、渔业有关的英语习语,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语义学、语用学或翻译学角度分析习语的意义、交际功能和翻译。该研究试图从莫里斯符号学体系的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角度探讨英语涉海习语的语符之间的关系、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者的意义,解读涉海习语的语符特点,符号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为英语习语的研究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4.
《易经》的卦符是最古老的符号系统之一。本文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卦符的符号性质、符号体系 ,以及它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诠释 ,以图破除人们对卦符的神秘感 ,并对《易经》符号的魅力有更深的认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文本语符充满了多义性,反映了汉语语符结合的基本规律。描写、分析《红楼梦》语符的转换机制,有助于较为深入地探讨汉语语符转换的系统规律。  相似文献   

6.
"之称"是《广雅疏证》中一个常用的训释用语,由"之称"构成的训释主要用四种格式。其中在"……,……之称"格式中,训释语经常不是被释语的所指,而是解释被释语的语源、属性、特点、功用、类属、方位、别称等。"……有……之称"是用来解释训释语的名源的。"……是……之称"用来解释异体字的意义。"……亦……之称"用于解释多义词的后一个义项。  相似文献   

7.
《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结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理论体系的专著。此书的主要贡献一是在探源溯流基础上揭示了语符学理论的概貌,二是建立了一座语言学理论的新"象牙之塔"。除此,该书的研究方法对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探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是任意的,梳理羌族"释比"的音译现象颇有意义。运用"单纯拟音"或"音译增义"等具体手段对羌语",c pi"进行处理,可以为《羌族释比经典》中诸多"神名"的英译策略提供思路,采用直译、音译、意译、加注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解构中重新建构的文学语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语符对规则的颠覆解构使符号体系形成了一个无坐标空间。解构是从对语符的编排组合而言 ,对语符的审读则意味着一种重新建构。从解构到重建是语符从外在层面的颠覆错位转化为内在层面的平衡协调的审美过程。这一过程又意味着语符编码者与解码者的链接 ,而构筑这一链接的是语境。语符的解构是在多维语境层面下的颠覆错位 ,它的重建得力于对语境各因素的整合重组。交际双方由此共同完成了从语符意义到意味转化的审美体悟。  相似文献   

10.
语符学是语言学史上最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忽视了这一理论的研究。在新世纪里,《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探索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理论体系的专著,让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一现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学派的学说有了进一步认识。《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提出的理论体系也为我们探求其他语言学理论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1.
雷雨》中,“病”字出现最为频繁,每次出现都随着具体语境的变化而有审美及涵义上的种种不同,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戏剧氛围的渲染、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解读《雷雨》审美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化进化过程中,音乐被看成了文化符号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各种形式被赋予比喻义,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符号意义。音乐文化符号被作为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来理解和研究,它除了自身就是一种可被感知的形式外,还可在符号使用者的思想中表达其他的东西。从符号学角度去阐释音乐文化,无疑是音乐学及音乐人类学理论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曹禺以巴赫的作为贯穿<雷雨>序幕和尾声的背景音乐,是别有深意和匠心的.但是几乎没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音乐语言与文本的深层结构、精神内涵之间的深刻联系.巴赫是"西方音乐之父",其的复调、和声、对位等多种手法的高超运用所营造出的极为复杂的音乐结构和相当深刻的思想情感,对曹禺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雷雨>有着明显的宗教氛围,突出了神秘与救赎的宗教精神.在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的设置上,曹禺犹如一位交响乐指挥,以丰富复杂的复调结构把冲突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它的诞生,在20世纪的中国话剧界,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雷雨”。虽然曹禺一再否认自己对他人的借鉴,但是无论情节发展、主题意蕴还是象征隐喻,曹禺的《雷雨》受到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的显著影响,已经被相当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依据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两部剧作的原型叙事结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从符号学角度看,电影《阿凡达》实际上说的是异族之间的理解与沟通问题。地球人类与纳威族使用了各自不同的符号系统,符号的意图意义、文本意义、解释意义在这部电影中悲剧性地不一致,导致两者对符号认知的巨大差异。双方对宇宙万物、自然生态具有不同的理解和价值判断,这体现在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中,如艾娃、灵魂树、神树的种子、狮鹰翼兽等等。知晓对方世界的符号意义才有可能获得相互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16.
鸟,在中国文化中最早出现时即作为兄弟的象征。到唐代,由于统治者的刻意提倡,这种象征意义就更加明确。杜诗中几次用到鹡鴒鸟,也是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但杜甫决非单纯意义上地附庸时代,而是他对兄弟之情的重视使然。  相似文献   

17.
副词“还”经常用于反问句,帮助形成反问语气。本文对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11集台词和《雷雨》中的“还”类反问句作了统计分析,认为反问句中副词“还”有4种意义: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增量;元语增量;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文本是一种内含价值的符号系统,教学阐释、理解主体基于自身的经验接受文本意义或生成意义。这决定了教学中的文本阐释始终处于两难,这种两难就是解释学发展史上所谓的理解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理解的趋同性与创造性以及:意义的确定性与多元性的“解释学冲突”。在化解这种冲突,解答新课程教学出现所谓的“预设”与“生成”的困惑等方面,儒家经典的文本阐释智慧能给人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由语转而注音即为转注。转注造字法是以一个部首字为义符,用一个标音构件而造出新字,新字与源字(义符)同义。转注字是由于远古字音变化而产生的,转注字是义符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同源字,转注是一种特殊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20.
光,在基督教教教义里面有着非常神圣的意义,其含义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同样,在浩若烟海的基督教美术作品中,光的含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光,既是上帝三个位格的象征,也是蜕变的象征、复活的象征、精神开启的象征,同时还是基督徒的象征,也是基督教信仰的象征。要清楚无误地赏析众多的基督教美术作品,就必须结合对《圣经》中教义的解读,逐一辨析其含义,才能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