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熹陈亮之间的论战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论战之一。他们二人在论战中主要讨论了“王霸义利”、“醇儒与成人”等问题,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尝试解释论战产生的原因,认为他们二人在解决南宋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局势问题上,一个站在了儒家内圣立场,一个站在了儒家外王的立场,由此引发了这场论战。  相似文献   

2.
“信教自由论战”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重要论争。这次论战以思想文化界著名人物陈独秀、蔡元培、吴虞等人为一方,以周作人、钱玄同等人为另一方,双方就非基督教运动是否符合宪法“信教自由”原则以及相关的各种问题展开了论辩,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一阵轩然大波。本文对此次论战的起因、论战内容及论战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吕振羽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转向历史研究、参与社会史论战的过程战促使吕振羽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他在社会史论战中抓住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商业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具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斗争意义。他提出的“殷商奴隶制论”、“西周封建论”、“春秋、战国之际封建制转化论”,奠定了他在古史研究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分离主义思潮俨然成为台湾一切化活动的基本教义,成为意识形态霸权的情况下,台湾坛围绕着“中国结”与“台湾结”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论战,有的还成为“事件”,如两岸诗学交流的碰撞、挑战独派霸权论述、“皇民学”的复辟、“台湾学经典”争辩的政治化、学史编写问题上的“双陈”大战,从中不难看到世纪末的台湾坛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梁实秋谈文学的基点,他认为文学所表现的人性,应是在理性制约之下的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是没有时代与阶级的分别的,具有永久性。他与鲁迅等左翼作家之间的论战,首先是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论争的焦点并不在同一问题上,是一场错位的论战。他反对左翼文学,除了政治上的偏见和文学观念的原因外,还与他的自由主义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论中苏论战中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苏论战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中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与原理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等四个方面。使中国共产党在中苏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论战中认识路径发生了偏差、国际与国内双重因素的混合驱动、国家利益争执的结果。回顾这段历史给我们启示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民族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引言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结束语引言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人最初找到了焉克思主义来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经过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的。  相似文献   

10.
1.何为“思想解放”?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11.
革命派对于民主问题的理解显得较为简单,他们在论战中更多地关注“排满”,将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视作“排满”的必然结果,因而对民主问题准备不足。立宪派对于民主问题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新之间关系的认识上虽然也不尽完整,但关注国民素质在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又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尽管双方在论战中多有差异,但对于以政治制度民主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强烈诉求又在深层次上显示出了较大的同一性。两派的政治理想在某种程度上都没有能得到实现,说明胜利并非革命派所独有,而失败也并非只属于立宪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后,毛泽东改变了原先“世界大战可以避免或推迟”的判断,突出地强调战争爆发的危险性,从而对中国的建设走向产生极大的影响。毛泽东这一判断变化的过程,与中苏两党关系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苏两党从产生分歧、摩擦到公开论战,在一系列问题上形成对立,其中包括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中苏论战产生的影响是多层面的。从中苏论战的影响这一大背景,厘清毛泽东改变判断的原因,有助于更准确和更科学地作出历史的评价。毛泽东形成“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以及对战争的高度警觉,决不是其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在特定时代背景影响下、特殊历史事件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已多有讨论康德、柏格森等西方哲学家对张君劢“科玄论战”的影响,而论战期间来华讲学并与张君劢有密切交往的另一位哲学家——杜里舒其影响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①本文主要探讨德国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对玄学派主将张君劢进行“科玄论战”的具体影响,以更深入剖析张君劢论战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张君劢在“科玄论战”中吸取了杜里舒的“自由意志”、进化论、形而上学等思想与经历。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论战,即“科学与玄学”之争。在这场论战中,“科学派”提出了完全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即哲学科学化的自然史观。这虽然基本上属于庸俗唯物主义的范畴,但对“玄学派”所依据的柏格森的非理性哲学有一定的否定作用。由于科玄两派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科学功能问题,对“科学派”来说,哲学科学化乃是科学精神深化的体现,带有明显的近代哲学色彩。但因其哲学基础的薄弱,最终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本文试对“科学派”的宇宙观即自然史观作些简要探讨与分析。11923年春,张君励在清华大学作了题…  相似文献   

15.
中苏大论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场论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至于世界政治格局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与其他各国学者一样,日本学者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日本学术界有关中苏论战爆发的原因、论战涉及的理论问题以及论战所带来的历史教训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深化中苏论战的认识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32年,他与当时的教育学者对教育学的学术价值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本文探讨了此场论战的背景、过程并与美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大论战”作了对比。评析此场论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洞察把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理解他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是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实践中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讲授对立统一规律时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我国哲学界曾经进行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大论战被那个所谓“理论权威”康生判为哲学战线“三次原则性的大斗争”之一,以学术批  相似文献   

18.
宿静 《文教资料》2006,(21):62-63
本文从“科玄论战”的论战过程及论战之后现代新儒学的活跃入手,具体分析科玄之争,得出了科学派胜而未胜,玄学派败而未败的结论,并进一步阐释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问题与主义”论战,是五四时期第一次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潮的公开激烈的战斗。斗争完全表明,革命的先驱者李大钊同志,是一名英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士。陈毅同志曾以“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的诗句来颂扬李大钊,实际上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他最公正的评价。可是万恶的“四人帮”,为了要把这位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打成“资产级级民主派”,竟然污蔑这次“问题与主义”论战是所谓“资产阶级内部的争论”,他当时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论文,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来欢迎十  相似文献   

20.
中苏大论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更加严重,使苏联党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的倾向更加严重,中国党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更加严重。尽管中苏双方都声称论战是为了捍卫、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场论战中受到了最大的伤害。与此相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因此受到了最大的伤害,埋下了其在20世纪柬步入低谷的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