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6PF和SCL-90量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独立性与躯体化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敏感性与躯体化、忧虑性与敌对、恃强性与恐怖、兴奋性与恐怖、忧虑性与偏执成显著相关。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应完善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调查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体育类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躯体化、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非体育类大学生相比,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强迫、敌对因子得分较高,而躯体化、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低.结论: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因素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稳定性、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4种个性特征总体状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普通人群;男女生在稳定性与忧虑性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年级之间个性心理健康表现出“两头好、中间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冬泳老人与一般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冬泳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冬泳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以79名冬泳老年人、72名老年大学学员及40名一般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用SCL-90为研究工具进行了测验调查。冬泳老年人在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阳性症均、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虎、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冬泳组均低于老年大学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体育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男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呈非常显著性差异。SCL-45总均分显著高于常模。女性在强迫、焦虑两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进一步提出,体育院校应充分发挥师资、场地、氛围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心理、身体健康发展,培养出身心俱优的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疆高师大学生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高师1147名大学生,对他们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段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体育锻炼运动量总体上分布比较均衡;中等运动量对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其作用主要集中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贫困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省3所新建院校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基本不存在差异;贫困生的锻炼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体育锻炼水平与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体育锻炼对策。方法: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问卷为工具,通过随机抽样207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10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症状)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职称在各项因子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因子与体育锻炼之间均有着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P<0.05;r<0);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t<0)。结论:(1)高级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教师中较为严重。(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3)保持适当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先锋  颜军 《体育科研》2005,26(1):69-7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心理量表,调查了江苏省苏州市、扬州市和淮安市3个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上。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性别、区域和年级上的比较,发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男生;3个地区中苏州市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体育选项课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体育选项课教学对高职学生的强迫、偏执和阳性项目未发生变化外,对学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比体育普修课学习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法,在健美操、武术选项课教学中,就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群体教学采用异质分组、分工合作、多元评价和积极反馈等方式,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2001级部分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对部分有心理障碍的新生,根据其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行了为期1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有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的大学生,其调节作用更为显。  相似文献   

13.
篮球游戏教学法对中学生学习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教学实验方法 ,对中学生进行篮球游戏教学与学习效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篮球游戏教学 ,提高了篮球的基本技术 ,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讲解能力、创造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篮球游戏教学法以其广泛的人际沟通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以其适宜的运动负荷增强学生体质 ,以其娱乐性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 ,以其竞争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以其锻炼性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 ,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智能的开发,积极情绪的培养,人格精神的塑造。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应把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目标,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密切结合,二者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研究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入手,运用《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等心理测验方法和模糊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数学方法,探讨了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与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影响体能发挥的相关心理因素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对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指出武术教学、武术活动不仅能有效的、经济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战胜各种困难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程度、焦虑程度、认知能力、人格作用、意志品质、进取精神等方面都有助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可以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类的与非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和总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因子都存在差异;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强迫、敌对、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比体育专业类的大学生低,但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这也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高校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寻找降低大学生焦虑状态的有效手段。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进行两次测评。结果显示,通过冬季户外有氧运动训练,实验组学生的焦虑情况轻于对照组的学生;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更加显著。建议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有氧运动,尤其是冬季户外有氧运动,以缓解或消除焦虑情绪,改善并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对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研究发现,拓展训练通过各种"先行后知"体验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后天习得的优秀特点和品质,特别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