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番子拳名的“番”与“翻”张克俭(武汉体育学院)番子拳,是我国北方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原名“八闪番”又名“番拳”,有绝技快招之称。番子拳是武术中短打类的拳术,拳法密聚多变,技法迅速连环。故曰:番拳法连环,爆竹一挂鞭,双拳密如雨,出招似闪电。史料记载,明...  相似文献   

2.
番子拳概说     
番子拳概说赵国庆(武汉体育学院)1番子拳的源流番子拳的起源众说纷坛,首见于史料的是明朝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该书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  相似文献   

3.
戳脚拳是以腿法为主的传统拳种,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在沈阳地区,就有戳脚翻子、胡氏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此三支传承至今。笔者练的是地行戳脚与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拳是先师高伯川(1897~1970年)所传。高师是河北蠡县人,11岁时拜师学艺,21岁艺成后走南闯北,孤身一人,终身未娶,后落脚沈阳。高师一生淡泊名利,曾担任过冯玉祥部队的武术教官。冯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5,(8):10-11
天水武术的门派较多,主要有:东门派、军营派、高家棍(壳子棍)、安家山一梢棍、豹子坪换手鞭杆、沙石坡铁门扭丝栓鞭杆、赵家柔软功、咸振刚硬功派等门派。还有一些拳术、棍术流派,如回民童家拳、台子派的子拳、子棍,以黄宝珊、李雄武为代表的发展派。这些流振在近年传播较广。影响也很大.是天水武术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七番胜负史上首现弃手 在七番胜负史上首次发生了难得一见的稀罕事,出现了“弃手”(即放弃着手的权力)。交替落子是围棋的基本规则,任何一本入门书上都是这样表述的。但是,“弃手”即主动放弃着手权力的情况也有。这种罕见的事情在2月27、28日进行的第32届棋圣战七番胜负第5局,山下敬吾棋圣对挑战者赵洽勋十段(执黑)的对局中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K.Aardal等人给出了一种求解变量有上下界的丢番图方程组的算法。文章利用Mathematica这门编程语言就可将该算法简单地实现。文中进行了相关的数值实验,说明了用Mathematica这门编程语言来求解变量有上下界的丢番图方程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花棆胡老奉     
这是一个以真实人物为主体的武林传奇故事。“花枪胡老奉”是清末民初关东著名武师,与郝鸣久、杨俊峰并誉为“奉天三老”,他以高尚的武德,奇绝的武功,名震关东,曾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东北军及大帅府武术教习。胡奉三为人正直,侠肝义胆,富有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戳脚趟子拳,遗传至今,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相似文献   

8.
好运的白棋     
《围棋天地》2010,(17):16-16
8月19日.日本第35届碁圣战挑战五番胜负第4局在大阪关西棋院进行。挑战者坂井秀至七段坐镇主场,执白3目半击败在位薯圣张栩九段.再度扳平比分,五番胜负已经变成一局决胜。有趣的是,在本届碁圣战前四局中,均是执白者获胜。  相似文献   

9.
双周记     
《围棋天地》2007,(23):22-23
七番胜负之魔11月19日。日本第敦届棋圣战挑战者决定战.中,赵治勋九段击败张栩九段。自2002年10月挑战名人位失利以来,赵冶勋五年多之后再度登上了匕番胜负的舞台。日前,日本棋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棋圣、名人和本因坊这三大采用匕局四胜制的比赛中,赵冶勋出战37次,29胜8败,胜率高达78.38%,而他在十段、天元、王座和小棋圣战这四个五番胜负头衔战中的成绩却只有12胜12负。似乎赵治勋天生就是为七番胜负而生,“七番胜负之魔”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的民勤县古称镇番,旧属凉州辖境,据当地文献《镇番遗事历鉴》卷一记载,明朝“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重阳节,邑民于城北教场赛驼,红柳岗牧民刘玑如夺其冠。”这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一则时间最早、纪年确切,而且记载也较为详细的古代民间赛驼资料。镇番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特征解析和环比计算等研究方法,对田径组合项群世界优秀运动员多年训练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随着训练阶段的深化和竞技能力的提高,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比重呈递减趋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比重呈平缓递增趋势,技术训练比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从基础训练阶段至初级专项训练阶段,最大速度训练的环比增长系数趋于递增,但进入专项提高阶段以后,速度训练负荷量的环比增长系数却呈递减趋势,虽然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练习的总量在绝对值上要高于最大速度,但负荷强度却远远低于最大速度,反映出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训练对提高组合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旨在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构建我国足球专项训练原则的理论体系。结果表明,足球专项训练原则可在一般训练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专项化、系统化和概念明确化的整理和提炼;足球专项训练原则可包括实战训练、合理负荷、系统训练、有效控制、全面训练、区别对待、周期训练7方面的内容。从整体上和层次上可归纳为实战训练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合理负荷训练原则、有效控制训练原则。足球训练原则的重新构建为我国足球训练思维的系统化提供了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马氏周期训练理论的质疑,不应该停留在片面的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来反映整个运动训练过程,毕竟运动训练的过程还包含青少年阶段的训练。笔者剖析认为:不可以片断训练过程来取代整体过程,必须从运动训练的整体来思考和分析运动训练的问题。针对马氏周期理论探讨了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向,指出了我国训练学研究的两个流派将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15.
赛艇运动高原和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耐力项目,赛艇运动也因合理地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综合各家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女子划艇队夺冠成员在2017年天津全运赛前12周训练负荷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总结高龄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结论:女划运动员在第一阶段以恢复、提升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为重点;第二阶段以巩固、提升有氧能力和强化水上专项能力进行训练实施。训练的总量趋势大体呈先增量后减量;越临近比赛,水上训练量逐步增加,陆上训练量逐渐减少。江西女划队以有氧训练为主,有氧训练所占的比列最高;水上抗阻训练比例和水上速度训练比例相当;SKM训练类型的训练比例最低,模拟比赛训练的比例仅高于SKM训练类型。陆上机能训练中大力量训练比例最高;力量耐力次之;陆上有氧训练再次之,其中,自身负重和核心训练是调节性训练,比例较低。此外,江西女划队特别注重运动员的机能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多元培训方式进行研究。在阐述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职责及其培训价值、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多元培训方式:实践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一般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自主培训与组织培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力量训练分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龚建芳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81-86,99
力量训练分期是建立在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训练体系的力量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研究证实,与非分期力量训练相比,分期力量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更明显,力量和爆发力(或肌肉耐力)增长和保持更显著,并能有效预防过度训练。然而,在力量训练线性(传统)分期和非线性分期(包括周内、周间和双周起伏式分期)模式间还存在一定差异和分歧,并未形成研究定论。回顾了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力量训练分期与非分期以及不同力量训练分期模式的基本结构、训练效果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力量训练分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争议,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个案运动训练理论引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运动训练理论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基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竞技体育的个案训练化特征,提出了个案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和个案训练理论,由一般到个别,构成了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个案训练的基本概念是个案、个性、个体、个别和个人。个案训练的基本训练形式是个性化训练、个体化训练、个别化训练和个人化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武山  甘清瑛 《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我国游泳训练监控系统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