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代刑法体系中的出军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出军制度起源于蒙古习惯法,入元后进入元代刑法体系成为减死一等的重要刑罚,仁宗延祐年间进一步发展,分为两个等级,构成了元代的流刑。元代流刑由于是在出军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呈现岀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点。元代出军制度的发展过程,很好地反映了蒙古习惯法与汉法相互结合与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流刑渊源于上古时期的流放制度,经过行政处分到刑罚制度的嬗变,其惩治力度不足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宋代在司法实践中,通过流刑主刑及附加刑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流刑惩治力度不足的问题,确保了流刑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宋代流刑虽然在刑名和内容上均沿袭了唐律中的相关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备,流刑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惩罚方式由单纯的流远变为流、杖、刺、徒数刑并用;适用犯罪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十恶重罪扩大为一般性犯罪;犯罪适用对象也已不局限于死罪贷命者,还包括一些犯杂罪者甚至是轻微犯罪者;流放期限也从有期变为终生服役等.  相似文献   

4.
唐宋是我国封建刑罚的完善和发展时期,封建制“五刑”经数百年演变终于确立。作为五刑之一的流刑在确立其重刑地位的同时,因其固有的缺陷,唐中期后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至宋初演变为一种新的刑罚——“配流”。配流刑的出现是封建统治者“明德慎罚”传统思想的反映,体现了唐宋之际社会的重大变革。宋代的“配流”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虽因时期不同效果各异,在实施上比传统流刑残酷,但它弥补了“折杖法”实行后刑罚体系的缺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秦汉的迁徒刑罚包括迁徙边郡、免宫就国或归本郡、謫戍、谪徙和迁虏等不同的惩治手段,它虽然和后代的流刑属于同一刑种,但是其地位和具体内容却不尽相同。秦汉的迁徙未被冽入正刑,处罚程度轻于重徒刑,有关的法规很不完善。从其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来看,我国封建社会在秦汉时代确立巩固,奴隶制下的主刑——肉刑不适应新生产关系的需要而被废除,而流刑得以发展推广,逐步填补了刑法体系中出现的空缺。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其内容逐渐完善,终于在北朝隋唐时期列入常用的“五刑”,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刑罚。  相似文献   

6.
元代包公戏一度繁盛 ,主要原因有二 :一为元代百姓渴望清平政治的共同心态所致 ,因为元代刑律缓弛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官僚素质极低 ,权豪势要横行 ,从而在元代社会形成一种肃清吏治、惩治权要的共同情绪。二则得益于前代公案文学的滋养 ,从上古神话传说到秦汉小说、唐传奇、宋话本等都在题材、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包公杂剧形成文学方面的滋养  相似文献   

7.
元代理学最重要的特征即"朱陆和会"。金华理学作为元代理学中的重要一脉,充分体现了元代理学"朱陆和会"的特点。其"理流为文"的过程为:金华理学自"北山四先生"之一的许谦时,已有流而为文的趋向;柳贯、黄溍以逮宋濂、戴良等人在流为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理学虽流而为文,但理学之影响仍在,只是"文显道薄"。造成这一变化的最深层原因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士人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论北朝的流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刑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主要刑罚手段之一 ,是封建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本文从流刑制度的源流出发着重探析了北朝流刑制度的成因和特点 ,并给予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9.
元代刑法中的死刑制度是近年元代法律史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①.由于元代史籍中与死刑相关的诸多记载本身存在颇多歧异与错谬,故元代的法定死刑处决方式究竟有哪几种,其具体实施情形又是如何,至今学界仍存在两种几乎截然不同的代表性意见.曾代伟先生认为,元初沿用金《泰和律》,死刑有斩、绞之制;至元八年禁行金律后,绞刑被废除,仅存凌迟和斩刑,旨在将斩减一等的生命刑,用杖一百七流远代之,即“有斩无绞”,而在司法实践中,死刑又以所谓的“敲”刑(杖杀)来代替,此系元朝统治者用轻典、行仁政使然②.  相似文献   

10.
希腊悲剧与中国元代悲剧虽然产生的时间不一,但其中的女性形象都呈现出刚柔相济的悲剧美,面对厄运,她们都表现出与传统女性美标准背离的独立自强、意志刚毅和敢做敢为,同时又不失女性的贤德、温良与柔美。尤其在元杂剧里,女性在舞台上激情呐喊,其音,其行,其心,由远而近,由模糊到清晰,使得在历史中消隐了的女性,终于从元代悲剧文学中脱颖而出,表现了对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美”标准的背离与颠覆。  相似文献   

11.
对被认为有罪、错的状元实施处罚,明代最为残酷,唐代次之;最为宽容的是宋代,清代次之;五代中原地区、辽、金、元等各朝从有限的相关资料看,处于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2.
减死刑是汉代一种重要的刑罚.两汉时期的减死刑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与赎死属于不同性质的刑罚.宫刑及徙刑作为减死刑也需分作不同阶段进行讨论.减死刑在两汉时期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减罪序列.  相似文献   

13.
杖刑是《唐律》规定的五种法定刑罚之一,《唐律》对杖刑制度作了具体规定,但是 唐代杖刑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是杖刑被广泛用做附加刑;其次,唐供许多死罪被以杖杀的方式执行,杖杀成为绞,斩以外的又一死刑方式,第三,唐供中后期又出现了新的决杖方式即“一顿杖”及脊杖。杖刑在唐代名轻而实重。宋代基本上完全沿用了唐代杖刑制度。  相似文献   

14.
西周"礼"、"刑"法制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的礼是在维护男尊女卑、等级秩序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旨在确认、调整和维护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政权组织关系和伦理社会秩序的规范体系。周礼对西周社会起着法律调节作用,具有法的构成要素: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西周的礼、刑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礼是刑的渊源和基础,礼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是惩恶于已然的制裁。西周礼刑法律原则的适用,旨在维护等级秩序、强调官僚贵族与平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经历了268年的盛衰变化,在此期间,典章制度也不断变更。行政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典章制度之一,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对有关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和概述,可为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律,为研究秦史,尤其是研治秦代法制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依据秦简律及有关史料,从赎刑的种类,取赎的方式,取赎的方式。取赎的范围,取赎刑徒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秦代的赎刑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易经》的部分卜辞中 ,记载了商周时代的“自由刑”:一是圜土之刑 ,包括该刑在刑罚中的地位、执行处所、执行方式、防范罪犯逃脱的设施、刑期等内容 ;二是肉刑的附加刑 ;三是坐嘉石之刑。以上内容可与《周礼》的有关记载互为佐证 ,较为可信地反映出商周刑罚种类之一的“自由刑”的史实  相似文献   

18.
从出土简牍看秦汉“隐官”的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和里耶秦简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隐官”的确切记载,并可发现秦“隐官”的四个来源:冤假错案的平反者;军功以免的部分工隶臣;受肉刑处罚而后获免罪者;私属放免者。从而说明“隐官”不可能是某种机构,而应该是受过肉刑处罚,因特殊原因被官府确认为可怜悯者,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或照顾,但他们既不属黔首或庶人,也不是官私奴婢,应该是处在两者之间的身份特殊的低贱者。  相似文献   

19.
“缇萦救父”事件引发了汉文帝时期肉刑的废除。肉刑废除时立法技术有缺陷,这没有改变肉刑废除的历史必然性。死刑的废除也涉及到同样的立法技术问题,基于文明的发展,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立即废除死刑,再完善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