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流水之畔,红尘滚滚.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顺逆、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入江流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相似文献   

2.
时光能否倒流、能否静止?对这个问 题一直争论不休。按照相对论观点,乘坐 接近光速太空船旅行的人将比地球上的同 龄者年轻。真可谓:"世界真奇妙,时空 有隧道;不知其魔法,归来人不老。"那 到底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穿越"时空隧道" 神秘再现的人呢?  相似文献   

3.
你是动不动就生气的"小气鬼"吗?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气得火冒三丈吗?生气时你又能否控制住自己?请你对照下列各题自测一下,希望对你了解自己的性格有所帮助哟。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给外国留学生上汉语课时,曾出过一道关于汉语量词跟名词的搭配题.全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把"匹"和"狼"搭配在了一起,我们感到吃惊.他们说,汉语里不是有"七匹狼"和"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的说法吗?那么,"匹"和"狼"究竟能否搭配在一起呢?  相似文献   

5.
孙伟河 《考试周刊》2008,(7):109-11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里涉及不同种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够带电.我们质疑:摩擦后,物体所带的电荷是摩擦力"摩"出来的吗?不接触、不用摩擦能否起电?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也可以起电吗?不断摩擦,电会不断增多吗?……带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励"与"厉"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励"的常用义是"劝勉,鼓励",但它在作"磨练,振奋"讲时,又可与"厉"相通,"励精图治"就可写作"厉精图治".那么,"再接再厉"能否写成"再接再励"呢?……  相似文献   

7.
"扩招"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现象,从大学扩招到中学扩招,甚至到初中、小学、幼儿园,可以说凡是有条件的,都在进行扩招.那么,"扩招"之后学校的办学效果如何?"扩招"之后地区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能否得到应有的保障?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珂珂 雨晨,你能否评价下自己?生活中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雨晨 我有个显著特性——笑点低,以至于做数学题时,都能被那些不着边际的信息逗乐.同桌问我"是不是没吃药",我就一本正经地反问他:"人间喜剧,为何不笑?"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但是却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在没有父母监护和教导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需求?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本镇所辖村屯和学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汤正康 《广东教育》2002,(7):19-19,13
有一个问题常萦绕我的脑际:作为中小学校长,能否表现出独有的"这一个"?办学思想、管理方式、言谈举止等能否都成为独有的"这一个",给人以个性感、独特感?一所学校是否有生气、有特色、有知名度,是否形成了独特的教书育人氛围,自然与是否培育了一支独特的教师队伍密切相关,但从根本上说,核心问题是校长之所为,因为"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校长如何成为独有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上"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趋向义,也可表示继续义.不同义"V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后接宾语、能否扩展、能否拆开、"V上"中的"上"能否用"下、起来"等替换.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课前思考] 为什么学生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很难?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复杂"的除法算理?怎样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算法应该只是告知的吗?学生能否自己总结出算法?  相似文献   

14.
"认识正负数"的内容,在新课标出台之前,是安排在初一教学;新课标出台之后,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将其安排在五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否接受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又有何区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学这一内容在目标定位上又有何区别?于是,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获得了一些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会不会自主探索,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水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引"的时机,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呢?  相似文献   

17.
一次闲聊中,听到高三的一名学生说:"我一上午没时间上厕所."另一个说:"我妈妈让我多喝水,可我在学校根本没时间喝水,老师不能按时下课,刚下课,下一节课的老师又进来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先是震惊,再一想,"拖堂"致使学生不能休息足10分钟,在校园里,尤其是在毕业班中是司空见惯的.然而"拖堂"真的能提高成绩吗?"拖堂"真的是无足挂齿的小事吗?我以为,能否按时下课,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的体现,也不仅仅是能否遵守学校制度或纪律的事情,而是一个关系到教育观念、教学效率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组织学校全体员工学习时事政治、提高理论素养、了解学校决策,学校一般一周或两周组织一次教职工会议.开会时一般都由领导组织和主持,但是,不管领导讲的内容多么重要,大多数老师都没有真正往心里听,会场纪律零乱无序,会议效果并不理想.由此联想到自己课堂上出现的类似情况:凡是教师讲授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就是学生听课最容易走神的时候;后来,对课堂教学作一些调整,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提倡学生的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渐渐地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再由此联想:课堂的自主参与式教学活动方式能否适用于领导组织的教职员工学习?能否变"灌输式"的教职工会议为"对话式"?能不能把教职工会议变成领导与老师民主、平等的共享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基础物质).种子萌发的"基质"一般是土壤.那么种子能否在石砾、细沙中以及水面上萌发成幼苗呢?试做做实验看看.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滴水能够穿石?一种常见的说法是,由于水滴不断冲击,每次冲击石块均产生极微小的损伤,久而久之,便可穿石了.一滴水为什么能使石头产生微小的损伤呢?假设我们将水滴换成乒乓球.让乒乓球一个接一个不断地落在石头上.能否"穿石"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木制乒乓球台的坚硬程度比石头差,但是一张乒乓球台无论使用多少年,从未发生过中间部分的磨损比边缘部分严重的现象,而乒乓球的撞击力比水滴大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