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化学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手段。听课教师要科学地分析所听课的水平 ,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对一个化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评课的基本要求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该堂课的教材内容、难点、重点及考纲要求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对该课所用的仪器、教具等也应尽可能的熟悉 ,并做一个大概的课堂设计 ,以便听课时的观摩和课后的交流。评课应以评价这一堂课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 ,尽量避免单纯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 ,…  相似文献   

2.
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听课教师要科学地分析所听的课,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的学校工作中,大多数校长都能参与听课活动,可听课之后与教师一同评课的却不多。因为不能及时与教师交流,被听课的教师并没有得到多少提高,而校长的工作效率却降低了许多。笔者呼吁:校长不仅要经常听课,还要参与评课,在评课时要努力做到五个“转向”。
  一是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维”。校长评课要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改革要求从甄别与选拔功能转向发展功能”的理念,即从单一评价学生一堂课认知多少,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的多维度考量。包括对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学习习惯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评价改变也是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下中说课、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撰写是英语老师相互学习和帮助的最好交流方式。说课、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撰写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更新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和探讨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教学艺术和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说课、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撰写也是英语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锤炼、自我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仇亚宾  张晓宇 《考试周刊》2014,(77):108-108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师的一个职业性要求。经文献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体育课听课评课的现状并不理想,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提出高校体育课互助式听课议课设计,包括准备、实施、定期交流三部分,其中实施部分又包括发出邀请、课前交流、上课和听课和课后交流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课改”的重头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课改”理念,并通过反思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教研组要通过以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理念,共同进行教学创新。近来,许多教师和教研员都提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应怎样评价一堂课呢?既然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教研活动要听课、评课,就必须对评价一堂课有  相似文献   

7.
听课与评课是中学教研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提高业务素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听课评课常有校内和校际两种形式。1 组织准备 校际的听课评课往往得到更多的关注,组织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根据学期工作计划,事先通知听课的时间、地点、讲课教师、课题等项目,以便让听课的教师有一定的时间先了解该课题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仓促应“听”,降低听课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不但要把备课、讲课和关注学生学习作为主要内容,还要把教师的听课、说课、评课作为必备的内容。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也要通过对听课、说课、评课的研究,丰富教学素养,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学校领导、教研员都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课后少不了要进行一番分析、指导、评价,这就是评课。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课呢?笔者认为评课应把“指导教学,提高教师”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评课不应把重点放在对某节课优劣的评价上,而应把这节课当作“素材”,通过评课不仅使教师知道这节课教  相似文献   

10.
听课评课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与经验的思考,认识自己教学的长与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听课评课实质就是对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重要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基本要求、要素、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课堂--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师生互动精神交往的平台.听课评课--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笔者发现许多老师对听课评课产生了误区.本文就"为什么要听课、听课听什么、怎么听好课、听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谈谈和听课评课有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听课前应先听取上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一堂课的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评课应根据评课目的,有重点地选择2至3个方面加以深入分析。评课应以激励为主,充分肯定优点,提出指导建议,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生成的内容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最关 键的是要提高教师的课堂 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课 堂教学水平最主要的是要 坚持将听课、评课同说课、 写课结合起来,在学习、 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形成 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在 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与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 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适 应并达到优化组合的动态 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应体现教学目标的多 元化、教学方法的多维化 和信息交流的多向化。 “听课”是教师教学 方法多元化的具体过程。 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 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4.
现在,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听课教师要科学地分析所听课的层次,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对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这种活动让教师自觉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各自的教学水平,从而高效、快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评课是听课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艺术、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全面、理性分析。充分发挥评课应有的功能,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听课前应先听取上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 一堂课的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评课应根据评课目的,有重点地选择2至3个方面加以深入分析。 评课应以激励为主,充分肯定优点,提出指导建议,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生成的内容给予高度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现在,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听课教师要科学地分析所听课的层次,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对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这种活动让教师自觉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各自的教学水平,从而高效、快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教学等,听课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多学校也开展了“每日一课”活动,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听课和评课担当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的职能.教师借助于听课和评课这一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然而,现实的听课和评课,长期以来只被当作一项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个要完成的任务,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鞠宁 《辽宁教育》2006,(12):16-18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