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出示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男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师: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懂,怎样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生1:“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我读时强调“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是当时最有名的科学家,而伽利略却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生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我读时突出“大”和“全”是为了说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权威,但他有时也会犯错误,伽利略敢于怀…  相似文献   

2.
一、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自主选择的机会,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教师和学生商量着学:“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懂?”“怎样才能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读出来呢?”“先试着体会,再和你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信息博览     
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 一、迷信权威,亦步亦趋一切人云亦云的“理论”或仅仅是为别人的思想‘作注”的“体会”都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然而不少教育科研的主要工作,正是为权威们的思想提供“论证”。  相似文献   

5.
有教育就有选拔,就有考试,就要研究考试,搞好应试教学。应试教学不等于应试教育。搞好应试教学,就是要研究考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考试的规律和科学备考的方法,切实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复习教学方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更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而是独树一帜,独辟蹊径,深入研究教学与备考之间的关系,本着求实、科学、高效的原则,认真搞好中、高考复习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克服中小学教育中由来已久的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八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写了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进行试验,破除对“权威”盲目迷信的故事。这一故事告诉人们:“原来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一、认知、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 ,会用“情谊”、“雪中送炭”造句。2.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一般方法。3.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背诵课文。二、情意目标想像课文叙述的情境 ,体会中朝两国军民在共同浴血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并从中受到感染。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 ,重点掌握“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代价、情谊”的意思。2.熟读课文 ,初步概括大娘、小金花、大嫂分…  相似文献   

8.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①小华军的故事 ;②刘思影的有关录像片段 ;③算命先生的自白 ;④一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成功图片 ;⑤科技成果图片集锦等。2.教师准备揭穿“神符显字”、“斩妖见血”现象的课堂实验用品。3.教师课前调查学生对迷信问题感到困惑的现象。4.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迷信害人、科学战胜迷信的事例。[教师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科学与迷信认识上的真实思想 ,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课前材料收集活动 ,不仅为课堂交流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一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5.学生座位设计成马蹄型围坐式。教学过…  相似文献   

9.
吕茜琳 《云南教育》2002,(16):31-3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和特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对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论述提出质疑。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显性目标,还要发掘和探索《历史课程标准》背后的隐性目标的实现。”关于近代科学发展的教学,“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应该是课程标准的“隐陛目标”.在高中科学史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而使科学精神培养这一“隐性目标”缺席。为此,笔者结合自己“重演伽利略思想实验”的教学片断来对历史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谈一点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王永华 《教学月刊》2008,(11):51-53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日常的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进行科学试验的故事,阐明了,对待“真理”应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心思想。课文叙述条理分明,逐层深入,逻辑性强。教学时拟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辅导自学研讨分段 1.简介伽利略事迹,出示自学思考题:(1)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2)“真理”是什么意思?人们是  相似文献   

13.
张芸 《福建教育》2010,(2):24-25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印象最深的段落;通过学习伽利略质疑的内容,理解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矛盾之处,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和执著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用“对应思想”解应用题的教学体会静宁县城关小学任具祥在新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册都适当渗透一些用“对应思想”解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对应思想”解题,效果较好。例1.甲乙两数的和是56,甲数是乙数的7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此题...  相似文献   

15.
复习是教学中重要一环,教师应该重视,但是,如何对待复习,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两种不同的作法。一种是以提高升学率为复习的唯一目的,搞猜题、压题,“题海战术”。其结果是:升学率提高了,而考生却高分低能,违背了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一种是为了认真贯彻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精心组织复习,着眼于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发展能力,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反对前者而提倡后者,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端正复习态度,总结复习经验,创新复习方法,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以下我们编发的有关复习的三篇文章,从不同方面谈了作者在教学第一线,指导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广大历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自主选择的机会,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都全对的。”教师和学生商量着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继续复习汉语拼音,掌握42个生字及2个多音字,要求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字义。2、理解本组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初步认识定语的作用;通过词的逻辑归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用“像”,”像……一  相似文献   

18.
“语史教学科学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求知”层面的语文教学特质的规律探求;二是“求实”层面的语文教学最优化的实践追寻。语文教学从属于“科学世界”语文教育,而非“生活世界”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是“交往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宏观架构起了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加强“双基”教学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中相互渗透着的两个方面,在平面几何复习中,如何立足于“双基”、着眼于培养能力及正确处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下面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着重分析灵活使用定理。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用好教材,通过朗读、品味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情感体验。通过搜集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语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陶冶情操。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生字,理解“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探索精神。3.学生学会检索和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走近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课文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