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铸魂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肩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必须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课上课下全程育人,教学管理全员育人。  相似文献   

2.
李丽丽 《教师》2021,(17):13-14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新时代高校在推动"三全育人"的过程中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需要不断深入探析辅导员角色定位.当前,辅导员应当通过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营造"三全育人"氛围、搭建"三全育人"平台等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角色互构;应当从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不断...  相似文献   

3.
<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在课程思政理念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辅导员作为对学生了解较为深入的教职人员,同样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辅导员仅开展各类一般性事务工作,较少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辅导员普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这就要求积极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积极践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我国高校目前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两大主要承担力量,加强这两支队伍的融合和交流对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实现工作的协同创新和利益格局的突破十分的困难。因此,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如何实现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融合建设,以期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要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的育人团队,形成学校、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系)协调配合的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交互性、多样性、及时性、共享性,深刻影响了"日常思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辅导员的"日常思政"遭遇了传统教育模式受冲击、辅导员个人权威弱化、主流价值观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等现实困境。应努力提升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话语权,搭建"日常思政"的网络育人舞台,提升"日常思政"教育客体接受者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在提升教育工作成效同时,教师期许迎合网络时代,做好角色定位,使教育工作成效得以提升。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辅导员,在网络时代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思路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辅导工作有效落实,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秀峰  陈界 《文教资料》2011,(14):196-19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模式。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面临着由角色定位不清、职权模糊等造成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定实践困境的成因,提出了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缺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两大教育队伍。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特点,探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以协同理论为载体,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之必然,并对其协同育人之困境与模式进行分析。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构建大思政格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育人之必然,但面临顶层设计缺乏整体性、育人实施过程各自为营、合作平台建设长期缺位等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应构建职能部门与学院、学区与舍区、辅导员与担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业务与实践结合的“四联系”模式,稳固教育主体功能,助力协同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及协同育人使命.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两者长期处于疏离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职业分立、协同育人文件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藩篱,而且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缺乏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疏离现象既是高校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协同育人平台缺失的产物,也源于教师队伍的内动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灵活兼任辅导员是实现衔接的可行路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特长、有效补齐辅导员的理论短板,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素材、补充其实践短板,是打破疏离状态的良好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的实现,既需要高校用政策保障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又需要高校铺设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灵活的管理推进兼任工作.  相似文献   

13.
高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二者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协同互补的工作优势,结合各自的岗位工作特点和专业背景,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阐述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合力育人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以期在"大思政"视域下对高职院校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刘硕 《陕西教育》2020,(1):62-63
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创新工作策略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网络媒体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其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现实价值,提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与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建设发展对于人才的能力及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教师作为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简要分析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论述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创新的必要性,基于以上分析内容,提出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旨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化了十七大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新方向,而"课程思政"则是实施这一方向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同时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了如何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相融合,使教师更有激情和热爱自己的职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信息化引导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成为新型教育的引擎。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化来安排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以及如何克服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渐成为当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并就如何顺应网络信息化发展浪潮,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发展和长远进步。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势之所趋,带着“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实现”的三重追问,着力探究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安排与理论基础、现实需要与自身优势、实践路径,旨在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优势,协同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领导管理、运行监督、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的构建,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发挥二者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重要力量,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交流的现状分析入手,深刻分析了二者交流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阐述了从体制上搭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交流的平台;严把辅导员入口关,优先选拔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创新管理模式,拓宽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的发展空间等七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