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武山  甘清瑛 《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我国游泳训练监控系统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国超 《中华武术》2006,(12):10-12
短跑训练的科学原理提到,必须始终将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作为训练中心,必须以无氧代谢训练为主,并将发展步频和步长作为训练重点。农村学校的基层短跑训练,应深入了解这些原理,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训练。另外,农村学生接受训练的年限短、基础差、水平低,因此,在实际训练中要考虑这些情况,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以短跑训练的科学原理作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科学地开展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初学竞走技术训练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走技术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在训练过程中只有在科学的训练理论与方法指导下,遵循合理的训练原则,依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及学习规律组织教学与训练,才能提高竞走技术训练的质量,取得满意的教学与训练效果。竞走是一项周期性运动。竞走技术从外形观察比较简单。所以,在技术教学训练中,运用程序式教法,实施完整法与分解法的有机结合,抓住竞走技术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训练中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动作,采用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手段,从而加快训练进度,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竞走技术训练的步…  相似文献   

4.
速度滑冰的无氧无乳酸训练及其相关力量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氧无乳酸训练对于短距离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学好无氧无乳酸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和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目的性和效果?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训练,强度约为最高强度的90%,持续时间15~30s,休息时问90。180s(做功:休息=1:6)。可以通过提高训练组数,缩短组间休时间,或提高训练强度来提高训练水平。每周2次训练就能维持训练效果。髋关节稳定性力量训练能够提高无氧无乳酸训练的冰上效果。  相似文献   

5.
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少儿的力量和运动成绩反复地克服阻力提高力量的训练被认为是抗阻力量训练(RST),它是大多数运动员训练的一部分。“抗阻力量训练”这一术语指的是力量训练的一般形式,例如:举重训练,健美训练,电阻力等等。抗阻力量训练已被证明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训练中若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篮球运动专项训练中存在许多训练安排上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练员的职能就是要合理解决训练计划安排上的矛盾,使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从量变到质变逐步地提高,篮球教练员必须遵循教学训练的规律,合理选择运动训练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多项运动中,软梯训练已被普遍应用。软梯训练能提高运动员身体灵敏度,使身体平衡,同时有效提升运动员体能。相对于传统的训练方法,软梯训练更具趣味性,为运动训练增添活力,能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消除厌烦情绪。基于此,在高校网球训练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可将软梯训练运用其中,作为主要训练方法之一,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坚持在全年训练的全过程,进行鞍马成套训练和强化成套训练的强度,是提高专项耐力、专项技术熟练性从而提高稳定性及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耿青青  石鸿儒 《体育科学》2004,24(5):29-31,41
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提高红细胞中2,3-磷酸甘油酸水平。为预防在高原上的过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从运动免疫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体育生专项训练与选项体育课教学整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训练时间,减轻学生的训练压力,充分发挥科组体育教师的专项能力,群策群力,提高学生的专项训练质量,不仅可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科成绩的提高,更好地为参加体育高考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控制呼吸技术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不同时期的训练需要,围绕呼吸来解决入门,通过控制呼吸来加深训练刺激,能提高有氧和无氧能力,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形态的健康发展,因此,科学地运用控制呼吸进行游泳的教学训练是提高游泳运动成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训练中的"同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球比赛,从全局来说,是检查和表现训练效果的基本形式,训练就是为了比赛,训练必须服从比赛;从局部来说,乒乓球运动员技术战术训练和适应能力的提高等,又要通过特定的比赛来进行。因此,比赛又是训练的一种基本手段,比赛是提高技、战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过冬训和春训的基础训练,学生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都得到了加强,随之而来的是一年中最主要的夏季训练。一般各个学校都会在暑假期间组织集训,加大训练强度,巩固技术,加强实战性训练,这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高的关键时期。可是,在夏季训练,高温热环境是大家最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克服的困难,它会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如何利用好这个重要训练期,尽可能每日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是每一位运动员和教练员关心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将16名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聚组训练组与传统力量训练组,设计为期6周的杠铃深蹲试验,采集2组受试者实验前后的深蹲最大力量(1RM)、30 m冲刺跑、原地纵跳CMJ(无摆臂)等数据,探究深蹲聚组训练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结果显示:6周深蹲训练后,聚组训练与传统训练对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均有显著提高,传统训练提高幅度优于聚组训练,其原因可能是传统深蹲训练代谢物的累积效应使机体适应性增强;CMJ纵跳、30 m冲刺跑成绩聚组训练均优于传统训练,聚组训练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其原因是聚组训练组间加入短间歇,能源物质得以恢复,使运动员训练时动作速度和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际乒联新规则对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荣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65-367
运用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剖析了国际乒联“大球”、“11分制”和“无遮挡发球”新规则,具体分析了新规则对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影响,结论表明:新规则的出台对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提出青少年训练要增强瞬间爆发力和耐力,提高对接发球抢攻和相持阶段训练的重视,提高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适应速度。  相似文献   

16.
提高游泳运动水平除实施科学训练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后备大军,少年儿童应是大军的主体。如何解决少年儿童运动员早期科学化训练问题,提高成才率,是摆在国际泳坛的共性问题。影响我国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成才率的主要原因;教练员素质亟待提高;少年儿童游泳竞赛模式成人化;长期施加超负荷和极限强度训练,训练手段过早专项化;训练的无序状态;缺乏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的影响,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和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SV和CO。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SV和CO有显性提高,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SV和CO才有显性提高,这提示短期耐力、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增强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  相似文献   

18.
对女子优秀标枪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女子标枪运动员身体训练的主要特点,是提高专项身项训练效果的前提,以专项速度力量训练为重点,是提高专项力量训练质量的主要途径,以专项动作速度训练为中心,是提高专项速度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专项身体训练手段的选择应与专项技术的用力顺序、动作幅度、以及紧张程度相一致或相近似。  相似文献   

19.
一、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高三体育考生不同于专业的投掷运动员,他们的训练时间短,学习任务重,不可能有充裕的训练时间和缜密的训练步骤。每个考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情况和专项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就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勿照抄别人的训练方法。同时一份科学的训练计划不仅可以避免训练时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更主要的是能把较短的有限的训练时间科学地安排好,用最佳的科学方法来提高每次训练课的效率,进而尽快地提高自己投掷成绩。下面是笔者在给高三体育考生辅导时制订的一份年度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0.
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并将水、陆训练相结合,把速度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技术训练之中,可有效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游泳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