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与"实"是辩证法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虚与实作为矛盾的双方,贯穿于武术运动的各个环节,虚可变实,实可变虚,虚实相生。文章从虚与实的释义、虚实的文化、技术层来详尽阐释其在武术中的作用。武术正是有了虚实,才使这种"战斗语言"更神秘,"虚""实"让武术进入了一种变幻莫测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蔡春明 《武当》2009,(5):30-31
虚实是八卦掌重要的理法特点之一,搏击时离开虚实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虚实贯穿八卦掌的始终。武谚道“明劲好练,柔劲难求”,整套拳法中虚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足有虚实,掌有虚实,眼有虚实,招有虚实,劲有虚实。要求当虚则虚,当实则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击则虚,击中为实,虚实随心。两者关系为虚为更好实,实则为虚隐蔽攻之,藏于内者为虚,形于外在者为实。  相似文献   

3.
王志远 《武当》2012,(9):23-24
[正文]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校勘][姚本]作"左实则左虚,右重则右轻。"[图本]作"左重则左必轻,右重则右必轻。"[诠释]此处之"重"者,指"实"也,虚实之实。非填实之谓重也。实者充也。惟实至虚生;实者真也,返归浑朴,培固本元;实者有也,有者始也,始极而终,终始随也;实者动也,动而生机,神活机变,分阴阳也。虚者空也,惟空始能容,惟虚始能生实;虚者伪也,  相似文献   

4.
假动作的种类很多,利用球作假动作;利用眼睛的视线方向,面部表情,头的转动,臂的挥摆,腰肩的晃动,腿的跨步等都可以作各种各样的假动作。这些动作虚中有实,实中确虚,虚实相间,使对手在自己面前感到这个动作是真的,那个动作也是真的,使虚的动作起到实的作用,使假的加强真的威力,使动作实而不死,“虚中藏实”。持球队员的假动作 (一)眼睛和面部表情结合的假动作  相似文献   

5.
一吨水是虚,一根针是实。弄清虚与实,才能分清劲与力。我们知道太极拳运动,是由看得见的"势",即息、盈、消、虚,和看不见的"机",连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拳式的循环往复,无始无端,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由此我们了解了,每式的完结处似有断续,而实则劲断意不断、知机知势、得机得势等很多的概念。但太极拳的众多概念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虚与实。  相似文献   

6.
1 虚实在动作中的体现 太极拳中的虚实是个具有广泛涵义的概念。一般可理解为动为虚,静为实;不着力为虚,着力为实;上为虚,下为实;外为虚,内为实;势中有玄为虚,势中无玄为实。太极拳的整套动作,都是由虚实、动静、刚柔相互转换而形成的整体动作。在身正、体松、轻缓的姿势和动作情况下要求身、手、步都分清虚实,并同内部的虚实转换相一致。因此,太极拳是要求  相似文献   

7.
棋谚图说     
实本攻虚柔克刚 虚以实攻,刚以柔制,如敌气宽而劲,当用宽松之敲击也。  相似文献   

8.
正现象神秘化、表演精细化、"门子"科学化、形式民族化构成当代中国魔术的本体;技术性、借物性、益智性、审美性构成当代中国魔术的特征。中国魔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中国魔术更是把魔术表演和艺术之美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国魔术中的"魔"是虚的现象,"术"是实的方法。魔术师表演时,必须做到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用来表达魔幻的目的,使观众误认为虚  相似文献   

9.
古典拳论曰:“麻麻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在众多演练太极拳的人中,在组织竞赛的个人与集体的太极拳演练中,不难看到许多虚实不明、双重并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练拳的实践体会和学习古典拳论的道理,仅谈一下太极拳架中的虚实双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古典拳论:“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在众多演练太极拳的人群中,在组织竞赛的个人与集体的太极拳演练中,不难看到许多虚实不明、双重并在的问题。本人根据自己练拳的实践体会和学习古典拳论的感悟,仅谈一下太极拳拳架中的虚实双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彦霞 《中华武术》2005,(11):26-27
太极拳的主要内容是走架和推手。走架讲究自身虚实变换,推手讲究彼此双方的虚实变换。何谓虚实?简单地说,走架时式式频频转换,是靠身体某些部位该着力时着力,该放松时放松,着力大意识重时谓实,小些时谓虚。杨澄甫先师说:“全身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推手是双方斗智斗勇,也是着力大之刹那谓实,小些时谓虚。  相似文献   

12.
车星辰 《武当》2008,(4):48-48
在临床上,老年人的病理特点可以概括为标实本虚与虚实夹杂两大类。所以,用药原则也应补虚与祛邪并重,补中有开,开中有补,方为合法。补虚之药,多以培补脾肾之品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刘云萍 《武当》2011,(12):15-16
一、太极拳也叫虚实拳太极拳从整体动作来分,动作达到终点定式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从动作局部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腿为"虚";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  相似文献   

15.
胡克禹 《武当》2009,(10):12-14
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变“单鞭”是虚脚转还是实脚转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杨式传人中一直争论不休,甚至杨家门人、亲族传人说法也不同,各执其辞。主张虚腿转者认为,“实脚磨转法”久练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造成膝关节疼痛,并说“虚转实不转”的练法是杨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杜子宇 《武当》2007,(4):16-17
一、虚实运用 在天为阴阳,在地为水火,在人为刚柔,在拳为虚实,是以天理为一贯。太极拳明虚实重变化,乃太极阴阳变化大律的巧取妙用。所谓动静开合、吞吐、长降、沾离、蓄发、柔刚、进退等等,都是虚实及其变化的直观展示,并依其错综而有序的虚实变化演绎天道自然之理。虚实变化首先是内在运化,意在内而益寿,意在外而攻打。从技击而言,虚实变化都蕴藏着战术策略的内涵特征。正所谓“兵行诡道”也。那么虚实灵变就成为“灵机活法”“隐显莫测”的重要机源。所以,在虚实的利用上都在“灵变暗换”上运机缘,找消息,要在真意和心神的灵变上寻求“莫测”。李派太极讲“有虚实、没虚实”,要求“练有归无”“神机莫测”。所谓“虚也实,实也虚,要实即实,要虚即虚”但“非虚实不变,而是灵换难辨”。“变在无形无象中,全凭心意一点灵”,灵者源于神。李瑞东老先生还云:“虚实之法,变化不一。有先虚后实,有虚实实,有实实虚,有虚实实,有实虚虚。”这也都说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突出难测之变。由此,也就形成了战术运用上的“分兵之法”、“逗引之法”、“稳军之法”、“激将之法”、“游战之法”等等。  相似文献   

17.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9):25-27
(接上期)四、分虚实原文: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所牵动。《拳谱》上说到的虚实问题共有七条,即,一、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一实;二、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四、偏重则随,双重则滞;五、意气能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六、变换虚实须留意;  相似文献   

18.
大成拳精义     
王芗斋 《武当》2006,(1):22-24
一、总则 1、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2、以声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3、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其平;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4、静中求动, 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  相似文献   

19.
祝大彤 《武当》2001,(9):16-16
太极拳技艺讲究手、眼、身、步、心、神、气、意四法四功。步即脚,这是拳之根本。以吴式杨禹廷83式太极拳为例,83式拳由326个动作组成,其中有163个阴动,163个阳动。一套拳练下来,326个阴阳变化,在脚下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实脚为阳,为重心脚;虚脚为阴,为非重心脚。如何操作呢?即实脚要实足,以支撑全身的重量;虚脚要虚净,须净得“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相似文献   

20.
倪蕴韬 《桥牌》2013,(3):56-57
所有进入复旦桥牌社的同学,不论牌技有没有长进,总是很快就学会了两个字:“实”和“虚”。最初这两个词自然是来源于叫牌中的实叫和虚叫,后来被衍生为一门花色的坚固与否、一手牌的牌力强弱、乃至打牌过程中的正解和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