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研机构组织结构有序度与柔性度的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分析了熵理论在组织结构中的应用,探讨了科研型组织结构内部信息流动的特征,运用时效质量模型分析了组织结构静态下的的有序度。在分析组织结构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定义了组织结构的变化熵和柔性度,举例说明了矩阵制组织结构的柔性优于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文章最后分析了科研型组织中有序度与柔性度的关系,提出了科研型组织设计其组织结构时注意增强其应变能力和敏捷性。  相似文献   

2.
组织结构与知识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结构转型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知识的重要性凸现了从知识转化角度关注企业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分析了知识转化要素,研究了其对组织成长和组织结构变迁的影响,分析了组织结构与知识转化过程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组织的知识转化特点,进而,对企业组织转型成败的原因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知识转化要素特征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匹配性正是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转型成败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协组织治理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组织治理结构的角度分析了高校科协组织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组织发展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依据社团组织治理结构理论进行了高校科协组织治理结构设计,并研究了高校科协应有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藉此推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了信息经济的概念,给出了信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比较;然后,分析了信息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同时引申出用企业协同度来衡量企业组织结构的效率;最后,提出信息经济下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在分析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等传统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对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分权结构和矩阵结构等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上述六种典型的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结构与国家高新区集聚创新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组织构成分析,构建了不同结构形态下的网络组织结构演变模型,并运用结构洞理论,从知识流动角度剖析了国家高新区网络组织的区域集聚创新机理和发展机制,提出了基于网络组织结构优化和要素互补的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席酉民  郭士伊 《预测》2008,27(2):1-7
不同的组织成员具有怎样的结构关系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创新的组织——这一经典的组织管理问题,在当前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下需要重新思考,因为由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成员的传统结构成员关系模式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下日益限制成员潜能的发挥和影响组织性能的改善。本文利用"质"和"构"等概念,先重点分析了组织的成员要素与成员间要素及其各自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然后把结构和成员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明确地区分为:同质异构、同质同构、异质异构、异质同构等四种基本要素配置类型,初步分析了每种类型对组织协调性和创新性的影响。最后说明了这种分析对组织研究的意义,以及未来研究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是当前图书馆组织结构研究课题中较少涉及的领域。通过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因子集权重进行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最终量化图书馆组织结构评价结果,为图书馆改进和完善组织结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组织结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组织结构边界的模糊化.  相似文献   

10.
王蕾  李芸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84-85
论述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几种基本形式,各种组织结构对于收益支出的影响。并针对企业发展各阶段所适应的组织结构,以及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向以流程为核心的竞争,提升组织的适应能力要求组织结构能够敏捷、动态地进行组合和配置,对流程进行管理.模块化组织是组织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成,协调是流程的核心,是模块化组织的根本内涵.基于对模块化组织模式的基本区分及对模块化组织活动过程的描述,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模块化组织协调机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2.
刘万利  贾宪州 《软科学》2009,23(7):141-144
从宏观层面角度,对模块化组织中"强势"和"弱势"核心企业模式的形成和角色进行了分析;在对模块化组织的组织设计、价值创新机制形成、组织治理模式等进行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组织的制度、结构、流程以及治理模式进行了设计,以更好地发挥模块化组织"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路径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瑜  任浩 《科研管理》2014,35(1):149-155
作为市场中一种新兴的制度安排,模块化组织彰显了价值创新的优越性。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路径是组织成长方式、战略方案和实施途径选择匹配的集合。本文首先识别了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三种路径——竞合互动、价值对流和模块操作路径,并对比了三种路径的价值创新要素及创新效率。基于此,构建了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路径演化模型,路径演化沿着"竞合互动路径→价值对流路径→模块操作路径"的方向。最后,以美邦集团26年的发展历程为纵向案例研究,实证剖析了价值创新路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A variety of academic studies argue that a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an organization and the design of the products that this organization produces. Specifically, products tend to “mirror” the architectures of the organizations in which they are developed. This dynamic occurs because the organiza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s, problem solving routine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constrain the space in which it searches for new solutions. Such a relationship is important, given that product architecture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product performance, product variety, process flexibility and even the path of industry evolution.We explore this relationship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Our research takes advantage of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that we observe products that fulfill the same function being developed by very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At one extreme are commercial software firms,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tightly-coupl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goals, structure and behavior. At the other, are open source software communities,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s are much more loosely-coupled by comparison. The mirroring hypothesis predicts that these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will produce products with distinctly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Specifically, loosely-coupled organizations will develop more modular designs than tightly-coupled organizations.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using a sample of matched-pair products.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mirroring hypothesis. In all of the pairs we examine, the product developed by the loosely-coupled organization is significantly more modular than the product from the tightly-coupled organization. We measure modularity by capturing the level of coupling between a product's components. The magnitude of the differences is substantial—up to a factor of six, 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for a design change in one component to propagate to others. Our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in highlight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decisions on the technical structure of the artifacts that these organizations subsequently develop.  相似文献   

15.
知识型企业的模块化组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工业时代,模块化方法在生严型企业的组织设计中被广泛运用,然而,以技术模块化为墨础的组织设计方法在当前知识型企业实践方面遇到了空前挑战.由于知识难以标准化处理,这就要求知识模块设计既要考虑知识深度的完备性,又要考虑模块间知识沟通的完整性.从组织(深度)知识活动角度入手,利用模块化分析知识型企业中组织知识的内涵,进而揭示组织知识的模块化原理,提出模块化组织设计方法.最后以某设计院为例进一步解释知识型企业的组织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6.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2,43(11):73-82
如何揭开数字化转型提升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面纱,既是创新战略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难题。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数字化转型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杠杆机制(模块化产品架构)和协同机制(模块化组织架构),以“战略—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跨层次的模块化架构演进动态分析,提出模块化架构与治理机制协同的双重演化路径。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枢纽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2)模块化产品架构与模块化组织架构分别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上述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模块化产品架构及其镜像的模块化组织架构的演进,是现阶段枢纽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结构支撑。微观上揭示数字化转型的黑箱机制是对以往研究的丰富与补充,并启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松散耦合系统: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技术创新网络看成是由模块化结点形成的复杂网络组织,网络结点模块的双重性特征,使得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性和模块结点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协调,超越了传统的组织理论。Weick等的松散耦合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技术创新网络及其结点模块特征的分析。从网络整体性与模块独立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松散耦合理论映像的N—M(Network—Modularity)矩阵,提出了技术创新网络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的观点,并对技术创新网络的松散组织结构与弱耦合关系强度及耦合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创新是新形式下的趋势,企业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战略转变,需要有适应性的组织结构与协调机制作保障。实践中常因组织结构变革的滞后性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然而企业组织结构如何变革才能适应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实施,学术界尚缺乏系统讨论。本文根据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理论,基于组织结构化功能类型划分的逻辑视角分别对构成组织结构的三个维度:组织制度结构、组织层级结构和组织文化结构等三个方面探讨适应企业开放式创新战略的组织结构变革策略,以期能推动我国企业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也可一定程度丰富了组织变革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管理界,团队的作用有目共睹,但都还处在建立单一团队的范畴.对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的研究并不多见.论文根据团队的特点和优点,提出构建一种基于团队的、从战略层到战术层直到操作层的新型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发挥团队优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郝斌  任浩 《软科学》2008,22(2):13-17
组织模块化设计过程伴随着三种价值操作,即模块化设计的价值扩散、价值引导和价值整合,同时也创造了成本价值、选择价值和协同价值等三种设计价值。在设计价值追逐中,模块化组织内部展开了设计主导权争夺战,群体的进化博弈催生了两种模块化组织模式:一种是单头领导式的模块化组织模式,另一种是模块集群化的模块化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