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测定了34名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不同工作负荷时的通气量、吸氧量、心率、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氧脉搏曲线和呼吸当量曲线,确定了最大氧脉搏和最佳呼吸效率点及生理参数。探讨了最大氧脉搏、无氧阈、最佳呼吸效率点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篮球、中长跑、短跑、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中氧通气当量的变化曲线,并确定了最佳呼吸效率点.结果发现,不同专项运动员的氧通气当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运动时间的延长,氧通气当量先略下降,在运动负荷达到150W时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即最佳呼吸效率点,然后逐渐上升.结果提示,氧通气当量和最佳呼吸效率点可作为无氧阈深入研究的一种辅助手段,最佳呼吸效率点时的强度亦可作为有氧训练的界限强度.  相似文献   

3.
徐健  赵斌 《中华武术》2018,(4):42-43
该项训练主要可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呼吸效率和呼吸能力。中长跑运动员通过本项训练能保持良好的身体运动姿势。而保持良好的跑步姿势,可以有效地防止伤害,很好地提高长跑的效率。本文重在介绍核心稳定性在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长跑运动员针对本项训练的专项练习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正确性、身体协作性和适用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长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极需从生理机能、运动技术、训练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分析落后的原因,寻求改进的途径。为此,在1973—1975年期间对我国优秀马拉松、中长跑、自行车男女运动员的呼吸循环机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了解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探讨最大吸氧量与耐力项目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最大吸氧量水平的生理要素;讨论高原训练及不同强度的匀速运动在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指出,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均与耐力运动成绩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中长跑、竞走等项目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与赛艇运动的成绩相关如何,至今未见报导。为了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科学地安排训练,我们测定了浙江省男子赛艇队全体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并由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依次排列名次,用统计方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逐级递增负荷的方法测定了15名运动员(年龄21.6±2.4岁;身高186.9±3.6厘米;体重77.8±5.5公斤)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受试省坐在自行车功率计上(Jaeger45型),静息片刻后测定下列指标的安静值:呼吸频率(BF)、每分通气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玉江 《精武》2012,(16):11-11,13
通过运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新疆师范大学两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进行跟踪检测与分析,以此对其进行运动疲劳监控。目的: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期不同负荷下尿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来测评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是否合理,使教练制定更合理的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最佳的运动效果及成绩。  相似文献   

8.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中长跑的核心是速度,没有速度就不会有优异的成绩,但中长跑运动作为高水平竞技运动,发展到今天,运动员之间在技术、体能的差距日益缩小,心理因素在决定比赛成绩时的作用变得更加突出。文章结合训练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对在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中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是一项基本训练,对巩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至关重要。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经过低龄时期大量的有氧耐力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深入进行专项训练,促使专项成绩的提高,只有在无氧耐力的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原有的基础转移到专项运动水平上来。笔者在少年中长跑训练中采用超长距离训练和"间歇(变速)跑"训练法相结合等手段,使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1、训练方法: 1.1 训练方法的选择: 中长跑训练方法以发展代谢为主的主要有:间歇(变速)跑和间歇短跑。由于间歇短跑要求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作用、中长跑运动员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和建议.认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跑的效率、呼吸肌能力,以及维持良好身体姿势和预防损伤;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基本的腰椎-骨盆稳定性训练、高级腰椎-骨盆稳定性训练、动觉训练、功能运动训练几个阶段;训练中须区分动力性肌肉训练与稳定性肌肉训练,并保证躯干对侧肌力平衡、正常呼吸.  相似文献   

11.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法对参加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江苏省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和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江苏队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期间的生理学指标进行跟踪测定、评价,对训练进行了调控。研究表明:用心率、心功能指数、尿蛋白、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斯坦格试验与汉契试验、无氧闽等指标评定中长跑运动员赛前的机能状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需结合项目的特点和训练实际,加强监控和调控,进行综合分析;中长跑赛前训练安排应以专项素质为主,突出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速度力量在中长跑项目赛前训练要给予重视,负荷的安排是赛前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福海 《体育科学》2000,20(6):34-37
对7名世居高原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选择海拔3150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6周8次,每次24h)以及下平原训练(3周)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经海拔2260m~3150m交替训练后,VO2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表明有氧能力是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平与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我国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短期集训的科学化水平,本文利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探讨组合训练法对我国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专项耐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经组合训练后,最大摄氧量、400m和100m跑后血乳酸变化最大值、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等都明显增加,而尿液中尿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基础心率不变,这说明组合训练法能明显提高赛前准备阶段的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相似文献   

14.
顾荣瑞  张欣铭 《体育科学》1993,13(6):74-75,78
本研究对业余体校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正常训练的同时,利用体外反搏作为辅助训练手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运动成绩,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是我国长跑、马拉松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高原自然环境,进一步发挥高原训练效果,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还需要不断探索。一个完整的高原训练过程包括平原大运动量训练阶段、高原大强度训练阶段和赛前平原大强度训练阶段3个部分,应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负荷关系。  相似文献   

16.
Twenty specialist marathon runners and 23 specialist ultra-marathon runners underwent maximal exercise testing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value of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VO2max), peak treadmill running velocity, running velocity at the lactate turnpoint, VO2 at 16 km h-1, % VO2max at 16 km h-1, and running time in other races, for predicting performance in races of 10-90 km. Race time at 10 or 21.1 km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performance at 42.2 km in specialist marathon runners and at 42.2 and 90 km in specialist ultra-marathon runners (r = 0.91-0.97). Peak treadmill running velocity was the best laboratory-measured predictor of performance (r = -0.88(-)-0.94) at all distances in ultra-marathon specialists and at all distances except 42.2 km in marathon specialists. Other predictive variables were running velocity at the lactate turnpoint (r = -0.80(-)-0.92); % VO2max at 16 km h-1 (r = 0.76-0.90) and VO2max (r = 0.55(-)-0.86). Peak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s (r = 0.68-0.71) and VO2 at 16 km h-1 (r = 0.10-0.61) were less good predictors. These data indicate: (i) that in groups of trained long distance runners,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success in races of 10-90 km are the same; thus there may not be variables that predict success uniquely in either 10 km, marathon or ultra-marathon runners, and (ii) that peak treadmill running velocity is at least as good a predictor of running performance as is the lactate turnpoi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peak treadmill running velocity are not known but are not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maximum rates of muscle oxygen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无氧阈测定方法比较及其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各种无氧阈测值:通气阈(VT),4mmol乳酸阈(LT_4),血乳酸开始升高(LT_(OBLA)),个体无氧阈(IAT),血乳酸最大稳态(maxLass)和心率拐点(HRd)。发现各测值之间高度相关,但是maxLass与其它测值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AT在训练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生理依据。继而探讨了LT_4百分比强度对控制中长跑训练,改善运动员肌肉氧化代射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relate three determinants of distance running success, (a)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VO2max), (b) ventilatory threshold (VT), and (c) running economy (RE), to actual running time in a 5-km race (ART). Twenty-four female runners (M age = 15.9 years) from four high school teams that competed at the Massachusetts All-State 5-km Cross Country Championship Meet and placed 1st, 7th, 19th, and 20th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mean VO2max of these runners was 61.7 ml.kg-1.min-1, HRmax 201 b.min-1, VEmax 100 L.min-1, and RER 1.10. The VT occurred at 79% of the VO2max, and HR of 184 b.min-1 (92% of HRmax). The velocity at VT (vVT) and velocity at VO2max (vVO2max) was correlated with ART, r(22) = .78 and .77 (p less than .001), respectively. The VO2 at VT and at maximal exercise was correlated with ART by r(22) = -.66 and -.69 (p less than .001), respectively. The VO2 at 215 m.min-1 (8 mph) was poorly related to ART, r(22) = -.05, p greater than .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either of the derived variables vVT and vVO2max appear to explain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distance running performance among adolescent female cross country runners.  相似文献   

19.
女子短跑运动员递增负荷期间呼吸/代谢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nsormedics2900型呼吸代谢仪,通过观察女子400米短跑优秀运动员完成递增负荷过程中呼吸代谢机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呼吸代谢机能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呼吸商在递增负荷运动初期呈“V”型变化,假稳定状态阶段VE及RR指标均呈闽值性变化,其变化特征与神经及体液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