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整合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结合运动锻炼的调控作用,系统地整理运动锻炼改善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PubMed和ScienceDirect等网站中搜索关键词"exercise""depression""neurotrophic factors""HPA axis""immune system""BDNF""IL-6"等,分析相关文献,综述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机制以及运动锻炼改善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运动锻炼能够有效调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糖皮质激素水平、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形态结构以及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中枢神经系统海马神经发生,从而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结论:1)运动锻炼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物学相关机制缓解抑郁症症状;2)建议将运动锻炼作为缓解抑郁症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抗癌运动     
曹晓培 《健与美》2020,(4):62-66
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学教授凯瑟琳 施密茨博士为首,由其他机构的卫生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起了一项名为“通过运动战胜癌症(Moving Through Cancer)”的亲斤倡议,旨在改变癌症患者疏于运动的现状。Moving Through CmncerK补了关于如何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的有益提示。目前,有不同类型砲运动可供癌症患者选择,每种运动都有各自的好处。一份全面平衡的锻炼计划包括柔韧性锻炼、有氧锻炼、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和放松训练。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健康的有益影响已得到循证医学的充分证明,运动健康促进至少部分归因于运动过程中器官(组织)释放到循环中的运动因子引起器官(组织)间的“对话”或“交互作用”。总结运动因子的分类、功能和作用机制,阐释由运动诱导释放的肌因子、脂因子、骨因子、肝因子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认为运动诱导的肌因子、脂因子、骨因子、肝因子可通过“自对话”和器官(组织)与器官(组织)之间“对话”等形式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产生广泛影响,参与个体的健康维护和全身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种“对话”作用的效果取决于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等因素,这为理解运动健康促进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类型的细胞中均发现低氧可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的增高,说明存在1个普遍的氧感受和低氧信号转导机制。其中HIF-l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HIF-1的结构、功能和活性调节、与低氧信号转导的关系及低氧训练对低氧诱导因子-l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运动与低氧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于OA致残率很高,甚至会导致OA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虽然对OA的诱因、发展及治疗方面有了一定研究进展,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在综合分析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发现,关节内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MMPs等ECM降解酶是诱发OA的关键因素,促炎因子、ROS和ECM降解酶主要受Wnt、β-Catenin、TGF-β、SMAD2/3、NF-κB、P38 MAPK、KEAP1、NRF2等途径调控,这些信号通路共同诱导OA的发生。运动疗法可以通过调节p53、P21(Cip1)、p16INK4a、RB、TLR、JNK、NF-κB、SIRT、NRF2等途径来保护端粒、提升抗炎抗氧化能力,对于OA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长期科学化的运动可以提升机体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能力,通过运动疗法促进OA恢复相关分子机制、不同运动类型和强度下介导的“运动因子”表达的差异以及运动与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成果,探索了科学、精密的运动处方以及实施有效的运动疗法,为OA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与分析相关文献,对脂肪棕色化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理意义,运动锻炼对脂肪棕色化的影响,运动锻炼对代谢物的影响,以及代谢物参与运动诱导脂肪棕色化的可能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显示,运动可对循环系统中葡萄糖、丙酮酸和乳酸等糖代谢物,丙氨酸、支链氨基酸等氨基酸代谢物,游离脂肪酸等脂代谢物以及柠檬酸、琥珀酸和α-酮戊二酸等三羧酸循环代谢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琥珀酸、α-酮戊二酸、犬尿喹啉酸、β-氨基异丁酸和乳酸等代谢物参与运动诱导的白色脂肪棕色化。因此,研究认为:1)运动可通过诱导代谢物堆积参与促进脂肪棕色化;2)参与运动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进程的代谢物包括琥珀酸、α-酮戊二酸、犬尿喹啉酸、β-氨基异丁酸和乳酸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就运动锻炼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认为运动锻炼可以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血管活性物质、调节神经递质、调控基因表达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目前关于癌变过程基本认识和锻炼与癌症联系的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综述了锻炼影响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可能途径及其生物学机制,指出锻炼通过调节致癌物的激活与解毒,DNA修复过程和氧化损伤,肿瘤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能量平衡、体重/身体成分,类固醇激素,血管发生等机制干预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虽然明确了锻炼与癌症的某些联系,但有些途径和机制仍未得到澄清,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以后的研究应重视几个方面:1)标准化与锻炼有关的变量,以便不同的研究进行比较,也便于确定产生显著抗癌作用的锻炼形式、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等要素;2)注意各生物学途径间的相互影响;3)应包括非荷瘤动物和人,确定可否从动物转移到人体干预,从临床干预转移到锻炼预防和康复.  相似文献   

9.
MicroRNA是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其在发育和疾病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miRNA表达与多种癌症相关,可以充当抑癌基因,也可以充当癌基因。本文简要介绍了MicroRNA和癌细胞,然后讲述了microRNA-486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miRN-224及221对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MicroRNA-10a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microRNA-7对胃癌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miR-17-92基因簇作为致癌基因诱导肿瘤发生,miR-21可能作为胶质母细胞瘤的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Fs)缺失是导致脑功能衰退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患者常表现出静息性肌肉震颤、运动性肌力缺失、运动迟缓、姿势僵硬不稳、步态异常等病症,其病理基础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基底神经节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丢失和DA减少。研究认为,运动可通过促进NFs的表达,促进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DA的增多,改善PD的病理和病症。其机制可能与运动诱导NFs增多,进而调节PD病理相关分子酪氨酸羟化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突触素、α-突触核蛋白表达以及改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反应等有关,但其中的确切调节机制尚未得以完全揭示。同时,运动模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等因素,也在运动调节NFs表达中影响干预的差异。运动产生的机械刺激,引发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与脑内信号分子的变化,激活脑内NFs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NFs调节PD脑内的相关信号分子,改善或缓解PD。通过分析运动干预调控NFs的表达,进而作用于脑内PD病理相关分子,探讨NFs在运动调控PD病理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控锻炼对癌症患者康复期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浆MDA含量的影响.方法:上海市癌症俱乐部康复班新入学员47名,其中,男性21名,平均年龄61.19±8.53岁;女性26名,平均年龄56.35±6.17岁,平均癌龄为1.3±1.13年.受试者结束肿瘤常规治疗后,坚持3个月有指导的自控锻炼;锻炼方式为每周5~7天,每天1.5~2 h.3个月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肘静脉采血,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与实验前比较,3个月自控锻炼后,癌症患者红细胞SOD活性明显升高(P<0.001);GSH-Px活性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P<0.001).2)实验前,不同类型癌症患者之间红细胞SOD、GSH-Px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与消化系统癌症、消化系统癌与其他癌症患者血浆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乳腺癌患者血浆MD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癌症患者(P<0.01).3)3个月自控锻炼后,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红细胞SOD、GSH-Px活性及血浆MD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控锻炼能够提高癌症患者康复期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浆MDA含量.提示,自控锻炼对于改善癌症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自由基氧化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癌症是人类未能攻克的顽疾,人们常常“谈癌色变”,反映了它的危害的严重性。正因如此,有些癌症患者,不幸过早离开人世,不是由于癌症本身,而是被社会上的“恐癌症”吓死的。然而,这种“恐癌”心理并不是无法转变的,因为我们发现,各种证据表明,“三一二经络锻炼法”(以下简称“三一二”)有明显的防癌抗癌作用。实践证明,人人存在经络,而锻炼经络,确有“决死生、处百病”的重大作用。这里三一二的“三”,指的是三个穴位:合谷、内关、足三里的按摩;“一”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二”是以两条腿下蹲为主的体育运动。“三一二”为什么能防癌抗癌?首…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PT孔参与运动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线粒体PT孔的重要调控因素及其与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凋亡因子、Bcl-2家族的关系;探讨线粒体PT孔参与运动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和在运动训练中的潜在价值。提示:从更深层面认识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发运动营养补荆。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分子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骨骼肌分子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发现:体育锻炼可调节骨骼肌的分子钟,并影响昼夜节律的振幅和相位,骨骼肌的运动能力也受到昼夜节律基因振荡中断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时钟基因的表达亦具有特定的昼夜时间效应;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的授时途径主要表现在中央时钟的间接介导、骨骼肌收缩直接驱动、细胞反应因子的诱导、应激激素释放的调节等方面;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能有效改善骨骼肌萎缩、睡眠障碍、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认为:体育锻炼可在骨骼肌的昼夜节律系统中重新设置时钟,而个性化的定时锻炼亦可作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病理的有效处方,同时将运动和营养干预与分子钟同步也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锻炼对全身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 (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 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 名大学生,男女各5 名,然后完成 40 min 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 min 后每隔5 min 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 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 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 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 组大学生的RPE 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 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癌症是人类的大敌,现代人谈癌色变。如果让画家描绘一张拟人化的癌细胞,那—定是个刽子手的形象。但是,如果你真正听到过十个八个与我所讲的相类似的故事时,你一定又会觉得,癌细胞是个狡黠的“大幽默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RNA家族中发现了一类与基因表达调节密切相关的小分子——微小RNA(miRNA).它可以通过与特定mRNA结合或调节特定mRNA的蛋白质翻译过程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生物体的发育、衰老、死亡。本文从miRNA的生成、作用机制、特点及功能、与临床疾病和运动相关方面的关系等方面逐一阐述,揭示miRNA功能的广泛,进一步提出miRNA在体育运动这一新领域的某些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运动通过增加机械负荷或代谢应激可诱导不同的适应,从而调节生理系统的功能,如骨骼肌、心血管和神经系统.MicroRNAs(miRNA)是非编码、小分子mRNA,作为基因转录后的阻遏物.MicroRNAs通过直接阻遏或降解mRNA,沉默mRNA转录,最终影响蛋白的丰度.实验研究业已发现耐力和力量练习,骨骼肌特异miRNA的表达变化.在运动方面研究MicroRNAs分子行为可助于认识运动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本家 《精武》2012,(18):10-10,12
为了探究运动锻炼对大学生罔苍依赖的影响效果,对具有网络依赖倾向大学生进行运动处方实验。实验后结果表明:具有轻度网蓐倾向癌状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强迫性上同、戒断反应等因子分值上差异显著(p〈0.01),时间管理、成瘾耐受性和人际与健康因子分值上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重度网络依赖矗状实验组较对照姐无显著差异,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网巷依赖倾向的改善具有较为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认知功能衰退是老年人生活的常见现象,严重时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运动作为预防和控制各种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认知功能下降,延缓衰老。[目的]针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健身运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进行全面综述,分析不同类型健身运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正面效益,进而揭示健身运动促进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为有效缓解认知功能下降,延缓衰老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搜寻截止至2021年3月,包括Elsevier、Springer、Web of science、CNKI中文资料总库、万方数据以及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老年人、健身运动、认知功能等中英文文献,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入选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结果:健身运动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主要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包括健身运动可诱导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加,并刺激生长激素(GH)、第一类型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分泌,从而增强大脑氧合功能,减缓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健身运动还能调节促发炎细胞激素或抗发炎细胞激素等相关机制,进而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