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受到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的束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各层次培养目标系统性不强;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不畅;各层次衔接不好;输送人才的质量不高;业余训练淘汰率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办体育的积极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把后备人才培养引入社会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竞技效益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拓展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领域,较深入探讨体育学的一些问题,采用路径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效益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效益主要只体现于国内比赛,而不是奥运会和世锦赛。  相似文献   

3.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现存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整理、查阅国内文献资料,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体制;业余体校、足球学校等存在的问题;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指出我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为探讨和展望中国足球未来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日男子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整理、查阅国内文献资料,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体制、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日本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对比,目的在于指出我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为探讨和展望中国足球未来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春源 《体育世界》2007,(11):57-59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与数理统计等方法。了解我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影响我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受到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的束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各层次培养目标系统性不强;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不畅;业余训练淘汰率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办体育的积极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把后备人才培养引入社会化、市场化,据此提出我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单一,培养体系不完善,构建多层次的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我国沙滩排球水平的前提.(2)依靠俱乐部培养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具有可行性,但在选材、训练手段和方法上有局限性.(3)通过俱乐部培养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可以解决训练经费短缺,优秀后备人才缺乏和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积极性不高等矛盾,同时它可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率,拓宽后备人才培养途径;(4)影响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有外部激励因素、内在保障因素和科学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受到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的束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各层次培养目标系统性不强;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不畅;各层次衔接不好;输送人才的质量不高;业余训练淘汰率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办体育的积极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把后备人才培养引入社会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阐述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和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为主,中、小学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上发挥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各职业俱乐部把联赛放在第一位,无暇顾及自己的后备梯队的培养,以及受我国教育制度等因素影响,学校足球运动开展不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业余体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肯定了业余体校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发现了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可持续性发展上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期对我国业余体校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选拔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概括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挑选模式、评价模式和淘汰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改进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而竞技体育要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应培养出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才。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整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县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和根基。结合县级体校重竞技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浅析目前县级体校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中国和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第25届、第26届、第27届3届奥运会田径决赛成绩和第7届、第8届、第9届全运会田径决赛成绩的整理、统计,用客观数据说明了世界田径运动在高水平上保持稳定,投掷项目水平在第27届奥运会中得到重视并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田径运动整体出现滑坡,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有被逐渐拉大的趋势,优势项目滑坡明显。我国选手竞争力较低,因此,培养大量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从城运会游泳比赛看中国游泳后备人才储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城运会游泳比赛,对我国竞技游泳的后备人才的储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运会男子运动员参赛年龄合适,涌现出成绩好、年龄小的运动员,女运动员整体年龄偏大,缺少运动成绩好而年龄小的尖子运动员;城运会教练员是一批素质好、年龄适宜、训练经验丰富的优秀游泳教练员,他们是我国游泳项目走向世界的有力保障;女子项目要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好成绩,除了保持现有的优秀运动员良好的竞技能力、延长运动寿命外,还需要不断培养新人才能寻求突破,而在男子项目上较长距离项目是我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论长三角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健  马志和 《体育科学》2005,25(11):11-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长江三角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发展中的难题,受投资主体单一及竞赛制度的制约,行政区之间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效益较低。开发思路:应该站在国家“奥运战略”的高度,加强区域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合作,以发挥比较优势并提升整体竞争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的历史分为竞训初起、专门发展、转入低潮、重振与停滞、恢复发展、步入艰难几个阶段,竞技体校在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发挥了独特和积极的作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培养优秀运动员和高水平教练员是高等体育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体育院校具有人才优势、基础条件优势和培养体系优势。调整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是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奥运争光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应立足于新型的“举国体制”.在寻求新的“金牌增长点”、实施后备人才工程、科技服务与创新工程、教练员培训工程、运动员教育工程、场地设施与经费投入工程等增强奥运实力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体育市场,建立自身“造血”机制;讲究效益与效率;协调好奥运战略与全运会战略的关系;着眼于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积极引导社会公民参与“奥运争光计划”。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运动员在第2 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有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训练中的一些问题。只有深化训练体制改革,注重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传统项目投入与潜在优势项目的开发,不断培养后备人才,才能提高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结构特征及奥运设项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理统计法以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项目设置、各省(区、市)十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项目结构和效益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国运动项目结构的非均衡特征及形成机制,考察运动项目结构与全运战略和奥运战略的协调程度,对运动项目设项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运动项目布局主要以全运竞争格局为导向,区域布局与普及率失衡,项目结构与奥运战略存在一定偏差,奥运设项效益偏低,通过竞赛体制改革,增进奥运战略导向力度,对运动项目结构进行调整是提高奥运设项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跨项选材是我国推进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备战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上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发展经历了"无序化"和"规模化"两个阶段。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规模化跨项选材的经验表明:传统选材依旧是运动员成才的主要途径,跨项选材是传统选材的有益补充;跨项选材是运动员成才的关键环节,长期培养和全面保障的意义深远;现有的跨项以赛艇、自行车和跆拳道等夏奥项目以及俯式冰橇等冬奥项目为主。从短期备战角度来看,我国要遴选适合跨项的运动项目,加强备战保障工作,提高运动员成才效率;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要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强化政策引导、深化竞赛改革,进一步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