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GIS数据库并分析肥胖和体质总体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利用2000年和2005年对江苏省国民体质调查的数据,建立GlS空间数据库.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分别对江苏省成年人肥胖率和体质总分进行全局性和局域性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全局性分析显示,无论是成年人肥胖率还是体质总分的增量变化的标准化结果Z(I)均大于1.65,说明江苏省成年人的肥胖率和体质总分的增量变化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性分析显示,全省成年人肥胖率的增量变化在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苏中地区则呈现空间负相关性.另外,对体质总分增量变化的局域性分析显示,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苏北地区表现为空间负相关性,苏中地区则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1)各市成年人无论肥胖率还是体质总分的变化在空间上均具有趋同性;(2)肥胖率的增量在苏南和苏北呈现同步高增长的趋势,而在苏中则表现为同步低增长的趋势.体质总分的增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南部地区表现为同步增长的趋势,而在北部地区则表现出负向趋同性,形成一个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空间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现状,把握2000年到2005年农村居民体质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和地区的体质等级水平情况,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年份、地区的体质总分改变情况。结论:苏南地区农村居民体质水平变动不大,苏中有明显改善,但不合格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苏北的体质水平整体有所下降。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居民体育锻炼,做好农村居民体质水平宣教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差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江苏省13个地级市、64个主要涉农县(市/区)、15 606个行政村全部按三类及以上标准建设了体育场地,968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有39915个较大自然村进行了健身点的建设。在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方面,苏南与苏中、苏北之间都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反映出苏南地区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标准明显高于苏中与苏北地区,苏中与苏北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方面,苏南地区较苏中和苏北地区规模大,建设速度快,体育设施档次高,苏中和苏北地区差别不大。在较大自然村小篮板安装方面,苏北地区自然村小篮板安装数量明显多于苏南及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则多于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和流行特点,为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次合计85362个样本的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资料,分析比较10年间江苏省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特征。超重和肥胖采用中国人群BMI标准评价。结果:(1)10年间江苏省成年居民标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增加了8.7%和43.4%,其中城镇分别增加3%和20.8%,同期农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大幅度增加了13.7%和77.8%,2010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6.4%和11.9%,全省估计的超重人数增加了343.9万,肥胖人数增加了281.7万;(2)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各出生队列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全年龄段均呈现上升趋势,45岁前增幅较大,50岁后增幅平缓,10年间男性的肥胖率增幅高于女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调整OR值为:男性1.693(女性参照),苏中1.147和苏北1.387(苏南参照),城镇1.127(农村参照),2005年度1.138和2010年度1.291(2000年参照),所有P<0.001。结论:江苏省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居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45岁以前人群、农村地区人群肥胖率增幅较快,是今后肥胖控制的重点群体;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南北地域、监测年度的超重和肥胖风险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的区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南、中、北3个区域39193名成年人体质调研和测试,苏中总达标率大于苏北,苏北大于苏南,各区域各项指标有较大差异,把各地区的体质达标率与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结合,没有发现明显的规律。该研究建议应该制定区域性评价标准,把国民体质状况纳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强调科学锻炼以提高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国民体质评价总分和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江苏省幼儿体质与地区经济差异无关;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家庭收入有关;成年人和老年人体质与人口增长率及恩格尔系数相关;城市人体质与恩格尔系数负相关而农村相反,反映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体质整体改善尚不协调,特别是农村人群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济、烟、滨三地区成年人肥胖现象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2005年济南、烟台、滨州三地区成年人部分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身体质量指数法为评定标准,探讨肥胖者的现状及特点。结果表明:山东省三地区成年人总肥胖率达15.4%,其中成年男性肥胖率为17.0%,女性肥胖率为13.8%。三地区成年人肥胖率存在性别、地区、年龄组的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高于女性,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随年龄的增加,肥胖率发生显著性增加。城乡间无差异(P〉0.05),但城男与乡男、城女与乡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成年人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分布变化趋势,为肥胖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3次国民体质调查资料,分析高血压与肥胖的分布及关系;并建立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GIS数据库,采用空间局部内插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成年人高血压与肥胖空间分布的数字高程模型。结果:共调查85 371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1.4%,高于女性的14.1%(P<0.01)。农村成年人发生高血压的比例为21.5%,高于城镇的15.7%(P<0.01);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P<0.01)。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年龄越小,肥胖致高血压的风险越高。成年人肥胖导致高血压总的OR值为2.66(P<0.01),其中女性为2.42(P<0.01),男性为2.69(P<0.01)。高血压的空间分布图显示,2000年成年人高血压的高发地区主要聚集与江苏北部,在江苏南部同时存在着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的区域。在随后的10年间,北部的高发区域已经逐步蔓延到江苏中部地区,而江苏南部高血压人群的范围虽然没有明显扩大,但是高血压患病率却有明显上升。肥胖的空间分布图显示,2000年江苏省成年人肥胖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从北部向南部肥胖率逐渐下降,从西部向东部肥胖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在随后的10年间,北部与中部两个高发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有逐渐融合的趋势。结论:江苏省成年人肥胖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两者的高发区域都在逐渐扩大,提示肥胖与高血压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0年和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体质资料,纵向观察体质变化特点,为更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14年和200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20-59岁成年人测试数据,分析年代纵向差异与趋势.结果:2014年成年人体质达标率较2000年下降1%;2014年成年人身高、体重较2000年均有所上升,超重和肥胖率、腰围超标率较显著增加;2014年成年人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和闭眼单脚站立较2000年有所下降,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纵跳和俯卧撑(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有所提高.结论:与2000年相比较,2014年四川省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增长较多,超重和肥胖现象较为突出,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成绩有升有降,整体体质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江苏省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并探索其人口学影响因素,为高中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治理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抽取的1 03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运用《普通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测试(HRFK-24)》测试体质健康知识,运用SPSS 23.0对不同地区、年级、性别的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对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的人口学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江苏省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13.90分,及格率为49.61%。在体质健康知识四个维度成绩方面,体质健康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知识最弱,及格率为10.68%。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和地区等因素对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分数高于男生,苏北学生分数高于苏南和苏中,高一学生得分高于高二。结论:江苏省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年级和性别是影响高中生体质健康知识的人口学因素。在学生体质健康知识的四个维度方面,体质健康测量和评价、体重控制和能量平衡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建议:学生体质健康知识亟须治理,可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领域强化体质健康知识教育;国家要制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契机,通过对镇江市城镇成年人进行体质健康抽样调查,依据社会分层理论对镇江市测试成年人群进行分组,对不同阶层成年人体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镇江市不同社会分层成年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成都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年龄增长,成都市幼儿身体充实度和成年人肥胖程度逐步增加,进入老年以后,肥胖程度有所下降。城镇人群身体形态指标均大于乡村。动脉血压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35岁以后增幅较为明显。身体素质在幼儿时期(3~6岁)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成年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分析发现,城乡人群体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2005年监测结果相比,幼儿、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测试值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而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测试值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老年人身体形态与2005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较2005年有所提高。2010年成都市市民体质综合评价不合格率大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而优秀率和良好率则小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欣  范本浩 《体育科研》2008,29(1):21-28
本文通过对2005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老年人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0年监测结果的比较。探讨上海市成年人、老年人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影响体质变化的原因,为本市全民健身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5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体质监测按国家统一方案实施。结果:成年人、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年龄变化趋势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总体相同,但在变化发生的时间、幅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体质合格率、优良率均较高。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项机能、素质指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与2000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比较.男性超重、肥胖增幅较大.心肺耐力没有明显改善,但其他机能、素质指标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上海成年人、老年人的体质变化趋势和特点,各项比较分析显示,成年人、老年人体质总体良好,其原因与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全民健身运运的开展,以及本市体育健身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但应关注静态生活方式、防患意识不强、锻炼效益不佳等因素对市民体质的影响,对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绝对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以及常住人口与GDP的视角区位熵探讨江苏省体育产业集聚问题。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结果体育产业产值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该地区集聚程度最高;3个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体育产业相对于苏南地区人口数量有显著优势,苏中地区有明显优势、苏北地区存在劣势。现阶段政府行为和产业政策是影响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地区综合实力和人口、生产要素与区位优势是诱导性因素。结论加强苏南地区“区域增长极”的形成,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培育体育产业空间载体,保障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加强交通网建设,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人体质水平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我国国民体质水平地域分布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以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20~59岁成年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监测城市为单位(共93个单位),选取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身体形态综合指数、身体机能综合指数、身体素质综合指数和体质单指标等作为体质数据分析指标;登录国家和地方气象局和测绘局网站对93个监测城市自然地理指标进行调查、整理.计算比较体质数据、指标数据与自然环境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国民体质综合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着地球经度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距离河海路程呈显著相关关系,越是靠近河海,人群体质水平越高;气温、海拔高度、地球纬度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北方地区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南方地区;身体机能综合指数随着地球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南方地区人群素质水平与海拔高度、地球经度的关系密切程度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肺活量与海拔高度简单相关系数为-0.315,偏相关分析后相关系数为-0.508,不同的海拔高度的人群,肺活量差异具显著性;结论:我国成年人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地球纬度相关系数很低,且无统计学意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经度呈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即成年人体质水平总体上无南北差异,主要呈东高西低分布.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如下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二是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三是20~69岁所有年龄段乡村人群体质水平比同年龄段的城镇人群要差;四是  相似文献   

17.
一。青少年趣味性集体锻炼项目研制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我国的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的国民体质近20多年不断下降。2010年初公布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再次下降,从最能反映体质的肥胖和近视状况就可见一斑。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27%为胖墩儿,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校园里的“眼镜胖墩”现象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8.
影响甘肃省国民体质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哲 《体育科技》2010,31(1):100-102,109
不同地区国民体质存在差异的情况,使对国民体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具有可行性。通过对2005年甘肃省兰州、武威、天水、酒泉、庆阳、临夏地区国民体质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横向相关分析和对1997-2005年甘肃省国民体质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纵向相关分析,揭示甘肃省国民体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为甘肃省全民健身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资料,揭示了江苏省20~69岁居民的血压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不同血压水平对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成年人和老年人血压偏高检出率随增龄而上升,且男性高于女性。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工人、农民和运输工人的检出率也偏高。肥胖是血压升高的潜在因素,血压偏高对人体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建军  杨婷 《精武》2013,(17):131-132
采用文献研读,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幼儿部分)进行再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6岁幼儿体质状况总体良好,纵向各指标(除柔韧素质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横向数据间比较显示,总体上各指标(除柔韧素质外)随年代的变化亦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上肢力量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