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声  卢丹 《软科学》2011,25(2):20-23
以2003~2007年度披露的R&D投入相关信息来研究R&D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对下年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下年的经营业绩不相关;(2)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均不相关;(3)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托宾Q显著正相关,R&D投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CEO特征、R&D强度以及外部环境关系的 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静  井润田 《科研管理》2009,30(5):178-186
摘要:采用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调查(ICS)中来自中国、巴西、南非企业的数据,研究CEO人口统计学特征对R&D强度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政府政策、法律体系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CEO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担任CEO前在本产业的工作时间)和R&D强度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社会文化对CEO特征和R&D强度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中国、巴西两国的CEO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R&D强度之间的正相关性显著高于南非。政府政策在CEO教育水平和R&D强度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政府政策越不稳定,CEO的教育水平和R&D强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越强;但政府政策对CEO工作经验和R&D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法律体系并未在CEO特征和R&D强度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玉明  李荣  闵亦杰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17-1425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行为。研发投资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其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及其情境因素尚缺乏广泛的经验证据。通过构建企业创新文化、研发投资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理论模型,以2009-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文化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文化能够从价值观念、制度以及企业行为实践等方面影响企业进而促进研发投资;(2)制度环境负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相比于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创新文化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更大;(3)两职合一正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创新文化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包括股权制衡和股权集中两方面,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股独大"的股权集中现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更加明显。采用混合截面层次回归法,研究了2007—2010年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R&D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股权制衡显著正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3)股权集中显著负向调节R&D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经理自主权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经理自主权总体上对企业R&D投入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以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兼任"为特征的经理职位权和以营运资金或自由现金流为特征的经理运作权均与R&D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但以高管薪酬差异为特征的经理薪酬权与R&D投入的关系不明显.另外,R&D强度还与总经理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是否为高科技行业以及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规模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与股权集中度、经理变更、资产收益率、年份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沪深两市105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衡量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六项指标、高管激励的三项指标及企业R&D投入的两项指标,构建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激励与企业R&D投入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团队教育程度和专业背景与企业R&D的人力资源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职能背景与企业R&D经费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而高管团队年龄与企业R&D的经费投入水平显著负相关。(2)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正向促进了企业的R&D投入水平。(3)高管股权激励在高管团队年龄和企业R&D经费投入的之间关系上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在高管团队性别和企业R&D人力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外部合作关系和内部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不同内部经理人治理机制下外部纵向合作企业的关系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筛选出2009—2012年度的13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论包括:(1)客户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供应商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2)经理人激励机制对客户集中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但是,经理人监督机制中两职分离、独董数量和监事会持股对两者间关系分别存在负向、正向和正向调节效应,监事会规模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3)经理人激励机制中,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供应商集中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关系分别存在正向和负向调节效应,经理人监督机制中两职分离和独董数量对两者间关系都存在负向调节效应,监事会规模和持股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环境问题置于战略层面的高度考虑在企业环境管理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当前关注绿色创新战略实施积极作用的权变性的文献十分有限。本文整合Hart(1995)的自然资源基础理论以及Teece(1986)的互补性资产理论,实证检验绿色创新战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绿色创新战略提升企业价值所需的内部关键能力与资源(创新能力和组织冗余)及其作用机制。运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收集江苏省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库绿色数据,实证研究表明:(1)现阶段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战略与价值呈显著负相关;(2)创新能力对绿色创新战略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冗余资源中,非沉淀性冗余资源能够正向调节绿色创新战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而沉淀性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不显著;(4)进一步的三项交互(Three-way Interaction)分析表明企业的非沉淀性冗余资源较充足时,能够增强创新能力对绿色创新战略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该研究结论深化、拓展了自然资源基础理论,为企业践行绿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2004-2008年披露的R&D支出的602个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CEO任期与R&D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EO的任期与R&D强度呈倒U型关系,且这一转折点发生在CEO任期约为7年的时候.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层次的CEO,其任期与R&D强度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小于45岁的CEO,其任期与R&D强度显著正相关,年龄大于等于45岁的CEO,其任期与R&D强度显著负相关;学历低于本科的CEO,其任期与R&D强度呈倒U型关系,学历高于本科的CEO,其任期与R&D强度显著正相关,而学历为本科的CEO,其任期与R&D强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的新经济社会,R&D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企业的R&D投入能给企业带来未来市场价值.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对R&D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以中国沪深两市2002至2009年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经营利润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各期R&D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都与企业经营利润正相关,并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R&D资金投入的滞后期为1期,R&D人员投入的滞后期为2期.此外,企业股权性质和所处行业性质也影响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5—2007年连续披露R&D支出信息的107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Q值均一假设与Q值非均一假设两种情况分别建立计量模型对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上市公司R&D支出、无形资产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2)在国内现有数据库条件下,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代理变量,虽然对企业价值存在影响,但不十分显著,存在一定的应用约束;(3)技术创新的企业价值增长作用未体现明显的行业差异性,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具有显著的知识资产价值转化效率优势;(4)相较Q值均一假设模型而言,Q值非均一假设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解释力度,能更好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在社会网络中占据一个能获取更多外部资源的位置,对于企业R&D绩效提升来说是一种优势。然而一些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观点。本研究对这种理论和现实的矛盾进行了分析。经过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技术积累是社会网络位置和企业R&D绩效之间的重要调节变量。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本研究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二模社会网络,并用结构洞、点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接近度中心性测量了焦点企业的社会网络位置。企业R&D绩效则通过DEA方法测量得出。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积累的门槛效应是显著的,但对不同性质的社会网络位置的门槛作用有差异。本研究从技术积累的视角解释了社会网络位置和企业R&D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70家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选择企业内部R&D能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两个因素,探讨其与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通过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验证了:企业R&D能力越强,越偏好于选择非产权合作模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越偏好于选择非产权合作模式。另外,研究开发动机、技术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英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与资本结构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与其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熊彼特假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阶段,民营上市公司规模与R&D投资之间是否呈现与上述发现相类似的经验结论?基于此,以在中国A股和B股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并按其控股权性质不同分为创始家族控制的和非创始家族控制两类)为研究对象,对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关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资相互关系的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严焰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13,34(5):48-55
现有研究在探讨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忽略了技术获取模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为调节变量,提出了R&D投入、技术来源、国外技术引进方式和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浙江高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分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以自主研发作为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技术资料或专利作为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以合作研发为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设备、购买样品、聘请国外技术人员等为引进国外技术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AJ模型的基础上,把溢出看作是随着技术兼容性的增大而增大的内生变量,对存在内生外溢条件下企业的R&D决策和创新动机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R&D竞争情形下,技术兼容性程度越低,企业R&D投资越多,产品成本降低幅度越大。当企业具有较低(较高)R&D投资效率时,较高的技术兼容性会增进(削弱)其创新动机;(2)在R&D合作情形下,技术兼容性程度越高,企业R&D将投资越多,产品成本降低幅度越大,其创新动机也越强。  相似文献   

18.
企业规模与R&D投入关系研究——基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Lowess修匀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较低,抑制了其R&D投入的频度,使企业R&D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就存在R&D投资的企业而言,小企业R&D投入强度并不低,R&D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倾斜的“V”型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潘海生  蒙生儒 《预测》2023,(1):53-6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动态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动态创新能力中介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3)研发水平负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创新补助正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优化产学研联盟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陈钰芬  叶伟巍 《科学学研究》2013,(2):266-275,285
利用外部知识实现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创新实践的常用策略。究竟内部R&D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过多的外部知识搜寻是否会削弱企业内部R&D的战略性地位?本文基于209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企业内部R&D活动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知识搜寻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同类型的外部合作对象对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企业在创新实践中,内部R&D和纵向合作企业与横向合作企业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协同的关系,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内部R&D和大学/研究机构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性。内部R&D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抑或替代的关系,主要受企业对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