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这个锲入点来全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内在特点和外在形式的体现,以及它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认同研究视角,对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变迁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传统武术在发展历程中在对异文化认同的境遇下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变迁,正是由于这种对异文化的认同而导致了传统武术的异化发展。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以中国文化传统作为其发展基点,在凸显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下寻求传统武术发展新的内在动力,以实现对于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武术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居住于山东的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德州地区回族武术成为山东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代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从德州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史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德州回族武术的宗教文化背景、社会习武风气、民俗民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回族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代特点,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浙西南畲族武术的地域文化进行探讨。认为浙西南地区畲族的传统武术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和民族特色,除了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呈现出民俗信仰与祭祀仪式的传承性以及民族生存与娱乐的广泛性等地域文化特征。建议地方政府将畲族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集强身健体、技击防卫、娱乐观赏等价值功能于一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传统武术在现今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产生了新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一带一路”倡议对传统武术产生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武术的当代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回族武术一向以种类繁多、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同时回族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本文就其形成的一些文化现象和社会成因从民族学、历史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方法,从多角度视野对回族武术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存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这个切入点来全面了解和研究少数民族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内在文化多元特点,并着重从民族迁徙、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环境的变迁来阐释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内在传承、发展和演变规律,以及它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刘琛凤 《武当》2023,(1):83-85
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我国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武术训练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规律,研究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背景下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进行文化解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对其概念的理解,而且更能提高我们对两者的认识,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武术文化,而现代武术则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性体育文化。对两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1999~2008年我国传统武术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根据其研究的内容分析传统武术科学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近十年关于传统武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文化与保护、传统武术的基础理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上存在重复且不均衡和传统武术在学校领域的研究较少等现象,跨学科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武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行研究,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巴渝武术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区域武术文化,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针对巴渝武术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巴渝武术文化传承思路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影像媒介为武术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在视觉文化下,武术以其独特优点与视觉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现代传播特点的文化形态——武术视觉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做了释义:"在传播当中,武术内容转化成影像,形成的感性直观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整体勾勒出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谱系。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觉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武术影像的符号语言,揭示视觉文化传播映射出来的一些理论,使其成为破译武术内容的时代追求,从而形成武术视觉文化的谱系脉络,完善武术传播理论。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在武术视觉传播中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话语体系,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少林寺这种特定的宗教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文章从区域文化的视角就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认为:当地习武风俗与少林寺僧带艺入寺,为少林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僧人修禅健身以及抵御恶劣自然环境,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内部动力;寺院经济的产生和政治的需求,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外部动力;佛教的世俗化是少林武术形成的理论基础,并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根,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现代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在西方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统一规范而发展起来的竞技化的武术体系。在世界体育呈现出东西方融合发展的今天,如何立足于现状,科学合理地发展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使它们比翼双飞,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杜娟  张敏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2):112-113
邪教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一些人的精神生活匮乏有着密切的联系。武术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健身作用已为人们所熟知。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是抵制邪教组织侵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水族武术的生存状态,从实践平台的变迁、国家政策、文化与经济冲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族武术传承的相关因素,并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政策资源等方面构建了水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浅谈武术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术文化是以武术为载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不同于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的。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武术文化中的武术技击内容、武德以及武术的美学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其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武术礼仪是武术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体现了习武者尊师重道,克己复礼,遵守武术道德。文章通过传统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与当代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得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严重缺失,并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探究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传承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颜世亮 《体育科技》2014,(1):163-16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下,阐述了现代学校武术教育中存在的"教育与教学混淆"、"重技术教学轻理论育心"等种种弊端,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使更多的学校重视文化传承和武术教育,有关教师加强武术教育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