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健身功法,我部特开办“朱砂掌健身养生功”函授班。 “朱砂掌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功法,是武术内家功的绝学和精粹。我部特邀杨永先生主持函授。杨永老师四代家传,他于1981年以文字形式推出此功,就轰动武术、气功界,1982年有关武术报刊、《气功与科学》第2期都做了转载。1988年发表于《武术健身》杂志上,读者纷纷要求举办函授、面授班。1989年《武术健身》杂志开展函授,长达6年,长盛不衰,并在全国各地办过多期面授班。学者如潮,获益显著,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健身功法,我部特开办“朱砂掌健身养生功”函授班。 “朱砂掌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功法,是武术内家功的绝学和精粹。我部特邀杨永先生主持函授。杨永老师四代家传,他于1981年以文字形式推出此功,就轰动武术、气功界,1982年有关武术报刊、《气功与科学》第2期都做了转载。1988年发表于《武术健身》杂志上,读者纷纷要求举办函授、面授班。1989年《武术健身》杂志开展函授,长达6年,长盛不衰,并在全国各地办过多期面授班。学者如潮,获益显著,有  相似文献   

3.
李经梧  梅墨生 《武当》2011,(10):12-14
欲习练太极内功,首先要了解太极内功及其道理。明理才能练好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术的深化与补充,它既是太极拳经过套路学习、盘架子、揣摩架子,和不断修正身体意气形招式后的进一步的深化功法,同时也是一种补充功法和独立功法,具有健身、祛病、强功、技击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4.
硃砂掌健身养生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功法之一,是武术名家杨永老师秉承家学,并经过长期教功、实践,将“正功”和“辅助功法”做了次序调整,丰富、充实、深化、提炼而成。该功法具有强身健体、治病祛病、延缓衰老、壮肾回春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秘宗拳抓功     
秘宗拳,历来讲筑基、重功法,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 在东北大连沿传的秘宗拳功法中,有一种称为“抓功”的功法。这种“抓功”,实用性极强,是训练传统技击单操功同时必练的筑基内容,有提高指、掌抓握力,增强臂、掌击力与抗击能力及充盈内气,强化自身整体内劲的显著效果和作用。 现将此功法之五式练法介绍如下: 一、穿云拨雾式 预备动作:两臂下垂自然站立,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肩宽,心静气平片刻。  相似文献   

6.
魏坤梁 《精武》2009,(12):36-39
一、任何真正的太极拳锻炼都脱离不了技击性 《精武》2009年第9期有一文认为:“老年人不适宜练技击,健身养生太极具有非技击性”,对于这一观点我深感不能认同,现将我的认识发表,以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意拳,大家就会不由想起了站桩,意拳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功法组成,它在健身、技击、寻理趣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只讲求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这是意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金刚养生功”又称“金刚养生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其功法简洁易行,神形兼备,效果显著,近年来深受武术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沈明 《武当》2023,(1):7-8
<正>当今,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健身功能强,技击功能弱。其实,这是对太极拳的一种误解。我们知道,太极拳是在几百年前,冷兵器时代被创造出来的,是伴随中国武术搏击发展高峰应运而生的,其搏击理论深刻性、训练方法科学性、战略战术高效性,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并涌现出了以杨露禅(绰号杨无敌)为代表的一大批武术技击家,促使中国武术发展到高级阶段。太极拳技击性能强,主要有三个要素——胆、力、技。  相似文献   

10.
刘文波 《精武》2004,(3):22-23
子母绵掌步法主要有蛇形步与鹞子穿林。蛇形步既是套路练习的基础功法,也是技击的基本手法。用时可以从里门上步,也可以从外门上步近身。而鹞子穿林则主要着重于技击,用于躲闪后的外门上步进身。因此,这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十二五”规划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健身气功5种新功法创编的原因和社会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身气功新功法是依据时代发展、体育人口快速增长、现代生活方式病的增多等社会因素,对传统功法进行挖掘改良编创而成;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为进一步拓宽“健身气功海外行”之道提供了又一丰富资源。希望这5种新功法在“十二五”期间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健身之术,其机理包容睿达,内容博大精深,集气功导引、技击招式、哲理思辩、道德修养于一体。太极拳的主要仿生特点,是从形神上模仿生物的形态,借以提高人体机能与健康状况。因此,太极拳功法招式的创编与仿生学有着直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章在太极拳功法基础上,将静功、动功、头部、尾部、腿部、声音六部分十二种功法与生物仿生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太极拳功法与仿生更有效地组合连接起来,解决当前太极拳功法在传统仿生学理论研究上散乱无序的状况,使其逐步成为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理论体系,使太极拳这一传统的文化瑰宝具有新的生命力,进而形成系统性功法仿生理论,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体本能的恢复,增强养生技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十五字功法     
郑勤 《武当》2012,(4):11-14
十五字功法为太极拳基本功,是由起、蹲、托、卷、推、拨、拧、伸、抱、按、撩、插、举、探、收十五个动作组成的一套功法。本功法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式联成一气,起落俯仰开合,运动全身。功法简单,容易学会。十五字功法适合大、中、小学生和老年人以及长时间操作电脑的人练习,对养生益寿和技击有很好的作用,适合全民健身的开展。练法练习前行抱拳礼,然后并步站立,头正身直,右手握拳,左手大拇指屈回,其余四指并拢,掩掌于右拳上,与胸平齐,目视前方(图1、图2)。双臂还原,自然站立(图3)。  相似文献   

14.
被武术界许多人士称为“实战拳法”的大成拳近来在北京悄然热了起来。 大成拳又名“意拳”,是武术家王芗斋先生40年代创于北京的一种拳法。该拳一诞生,就以其具有强烈的技击性震动武林。另外,大成拳还提倡“从养生中求技击,从技击中求养生”,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 就是这样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拳法,从50年代开始,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受到排斥与压制,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又重新  相似文献   

15.
状元功     
“状元功”功理功法初探随着各项体育运动的普及,气功这一有着民族特色的古老健身之道,成为人民健身的法宝。在这里我介绍状元功,使这一古老功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状元功的远源历史我无法查清,只知道我是第七代传人,师傅叫胡宝贵系我伯父,六三年,我开始练功,七一年伯父去世。“状元功”是单传功法,每代只传一人,所以该功法鲜为人知。状元功原为佛家功法,在我练功的过程中逐渐的把道家的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过健身桩的锻炼,逐步对站桩中运用意念活动统帅周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一步就要从事技击桩锻炼。技击桩是学习技击的基本功。它是在健身桩的基础上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建立争力,进而使身体与外界建立争力,求取拳劲——“浑元力”。传统意义上讲,“浑元力”是指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的意力达到平衡均整的状态。求得“浑元力”的桩法叫技击桩。  相似文献   

17.
李秒丰 《武当》2008,(4):13-14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技击格斗是它的本质功能,其它功能都是为技击服务的,或是在技击功能基础上的引申和转化。尽管人们可以把太极拳当成健身养生的方法和手段去练,但健身养生不等于练拳,练拳乃是以健身为基,养生为终,御敌自卫以为用,其目的依然在用。拳属武人于兵,兵者战之用!真正的拳者,就不能止于健身养生,还要研究技击,训练散手。  相似文献   

18.
李同喜 《武当》2005,(4):26-27
八卦掌中的八大掌,是属先天八卦掌法。主要通过转圈换式的运动,强健身体,培元固本,掌握以掌为法,以走为用之能。后天八卦连环掌更强化其八卦掌之体用功能,将健身技击合为一体、训练和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攻防能力,更直接简练的体现其八卦掌的技击要意。后天掌式有形有意,动作简明,顺中求巧,其趣无穷,其效无尽。  相似文献   

19.
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的技击对练,是道家内传技击上乘套路。它与武当内家拳独特的功理功法,一枝独秀,至今仍是道门众弟子以及武林界所渴望得到的上乘技击之术。武当拂尘与武当绝命剑在对练时,充分体现了唯有道家才拥有拂尘这一独特防身宝器。它在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太极拳     
李迎 《精武》2010,(6):75-75
现代人大多认为太极拳像一种健身功法,觉得练太极拳的多数是一些年龄大的人,年轻人不太喜欢练,更有甚者觉得年轻人练太极拳是不可思议的事,这说明现代人对太极拳的认识还很不够。太极拳究竟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像气功一样的健身功法呢?其实太极拳简单地说是中国人根据易经的原理创生的一种拳法,它的缓慢是因为采用了道家思想的爱生、养生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