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念啥     
小强刚读一年级,上语文课阅读课文时.遇"啥".不认识了.就去问正在批作业的老"这个字念啥?"老师看了一眼说:"念'啥'。"小强又问:"是呀,它念啥呀?"教师又重复一返;"念'啥'。"小强还是没变过弯来,于是又问道:"老师,我问的就是它念啥?"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2.
轻松一刻     
《考试》2005,(2)
造句 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一个用"格外"一词造句的题目。小明不会就问爸爸,爸爸想了一会说:"这么写吧:'我们不能把字写到格外去。'" (任万良)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养成习惯了吗?"孩子说:"还养成习惯了呢,又回到原来那个样子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站着发言,老师也不再对站着的同学喊'请坐下发言'了."  相似文献   

4.
当我迷惑地问及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时,我的师傅唐老师讲了这样一个初看与班主任工作毫无关系的词--"运动".他说:"衡量一个班集体发展水平及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个班集体的'运动'水平,二是这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运'和'动'及其关系的处理水平.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班主任在上位'运',学生们在下位'动';班主任在内部'运',学生们在外部'动'."  相似文献   

5.
问: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这里"念错的歧韵"是不是以南方方言为本位了?  相似文献   

6.
1941年的一天,育才学校要迎接一位人人热盼的"好老师".这位"好老师"究竟是谁呢?同学们等在大门口,手拍得震天响.但等了老半天,没看见有人来,只看见有一个人拎着一大包、一大包的东西走过来.大家正奇怪,陶先生跳上门口的土墩说话了:"孩子们,我给你们请来一位'好老师'.它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远自开天辟地,近至国内外大事,它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孩子们拼命往远处看,"好老师"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7.
"扁"字在字典里呆闷了,准备出去玩玩. 一天,他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了大海上.可渔民一看到他,就撒下渔网要捕他."扁"字连忙问:"我是轻快的‘扁',你为什么要撒网捕我?" 渔民回答说:"扁加鱼字是‘鳊',我不捕你捕谁?再说,扁加马字是‘骗',你休想骗我!"说着动手就捕.幸亏"扁"字眼明腿快,才免遭一劫.  相似文献   

8.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9.
一位优秀小学教师上公开课时说:"古人就是聪明,他们掌握了造字的规律.凡是和树有关的字都有一个'木'字."讲到这里,一个男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但老师就是不给他机会,而这个男生的手也一直举着.众目睽睽之下,那位优秀教师终于招架不住了,几乎是愤怒地说:"xx同学,你有什么话就说吧."那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您说错了,有个字和树有关就没有'木'字."  相似文献   

10.
雪化了是什么有一道填空题:雪化了变成学生答案五花八门:化成水;变成了泥;结成冰......只有一位学生填"雪化了变成春天"。老师给前者打了对钩,后者打了个红叉。原载《中国青年报》"彩虹"咋解释儿子回家问:"'彩虹'怎么解释?"父亲反问道:"'彩虹'还要解词?"'这是语文老师要求做的。"儿子一脸严肃。"那你就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写一下就行了。彩虹你还没见过?""见是见过,也能说个大概。不过老师不让这样做。"父亲没着数了。只好告诉儿子《现代汉语词典》里有现成的。儿子终于找到了"彩虹"辞条,高兴地抄了100多字。那是一段从物…  相似文献   

11.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老树的故事》一课,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就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礼服"两个字时,边比划边说:"大家看嘛,'礼'这半边把'电视'的'视'那一半换成这样,好像一个人在行礼呢。'服'是'月字旁'跟人的身体有关系,这半边(指着右边)就像衣服挂在挂钩上。"真是匪夷所思!我马上表扬他:"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样的好方法,老师还没想到呢!"其他孩子听了也都笑了,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远比教师领读时认真多了!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老 树的故事》一课,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 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我就 说: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 不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 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礼服"两个 字时,边比划边说:"大家看嘛,'礼'这半 边把'电视'的'视'那一半换成这样,好 像一个人在行礼呢。'服'是'月字旁'跟  相似文献   

14.
无言胜有言     
一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我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且她还告诉教师说:"我的字典背面有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他找一找.这位教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我让每一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教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一个"璧"字,而且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他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这位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这位教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相似文献   

15.
蔡美云 《现代语文》2005,(4):127-128
"蔡芸芝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位既热爱学生又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真谛的"最使我难忘"的好老师,"我很‘依恋'她".课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爱旅行的"主"字先生出发了.   他来到松软的草地上,遇到了"王"字先生."咦!你怎么是光头呀?""王"字先生听了捧腹大笑,说:"'主'字先生,我和您可不一样,您是'主'字先生,可我是'王'字先生.""主"字先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识字学词学句(二)”。老师在教“器”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家长多,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父母越是能干,孩子反而越平常;父母表现一般,孩子却十分优秀.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例1:孩子A,高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现在坚决不愿意上学了.与其沟通的时候,孩子说:"我爸爸太聪明了,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爸爸总能知道答案,他总是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简直笨死了!'" 例2:孩子B,遇到不会念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这位妈妈没有像例1中的爸爸那样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字都不会念?"而是换了一种说法:"这个字还不简单,来,妈妈告诉你."现在,孩子的妈妈发愁的是孩子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别人,自己从来不先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9.
案例: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忽然听到一声"报告",我回头一看,发现有三位学生站在办公室门口,我问他们:"已经放学了,你们有什么事吗?"三位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后来还是一位男同学对我说:"王老师,你这里有废纸吗?""废纸?你们要废纸干什么?"我一时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我想,我没有请他们来帮忙清理废纸呀!看到我发愣,三位同学连忙补充说:"我们是五(6)班‘废纸工程'的志愿队队员,为全校老师和同学服务.""好!谢谢你们,你们五(6)班为教育活动和环境保护开了好头."我一边说,一边将纸篓里的废纸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20.
作文趣批     
作文批语并非都是一本正经,风趣幽默者也不少。 某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头发已花白,是个老子。"批语:"还我'头'来。"原来,学生漏写了一个"头"字,语文老师模仿关云长被杀后的口吻跟学生开玩笑。另一位学生写道:"我妈妈身体不好,爸爸叫她吃人。"老师批语:"快打110!"原来,学生漏写了人参的"参"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