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情绪是环境影响、人的生理状态认识过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随着周围复杂多变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身情绪也发生不断变化。情绪可以产生、转化和消失,也可以在较高水平上维持较长时间。良好的情绪可以对训练效果和比赛时运动水平的发挥起到积极的增力作用,不良的情绪则会削弱训练效果和降低比赛时的运动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2.
积极的情绪可以延缓疲劳的产生,而消极的情绪则可使机体提前进入疲劳状态甚至产生运动损伤。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情绪的特点、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影响因素、情绪和疲劳的关系等,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情绪对生理机能和行为反应的影响 我们认为情绪有调节机能的作用,积极高涨的情绪可以增强活力和自信心。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比赛胜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炎热的气候,不仅对人体生理影响很大,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初夏气候通常是宜人的,但随着热浪频频袭击,人们的情绪就会格外烦躁,打骂争吵的人数也会大幅度提高。“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对事缺少兴趣,对人缺乏热情。学者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气象条件关系很大,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精神状态,而在气温回升或变化幅度较大时,人的精神状态容易产生波动。例如,当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  相似文献   

5.
鹿兰锋 《武当》2004,(3):31-32
人的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现,具有喜怒悲惧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以及皮层下部的特定运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情绪伴随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课的学习情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汉山 《体育学刊》2003,10(4):103-105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情绪进行研究,认为其具有种类多样、极性明显、波动极大等特征,有复杂的成因。而不良学习情绪对学习效果影响至深。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对策加强对学生学习情绪进行积极的调控,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得到必要的情绪体验,是提高体操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情绪对女生体育课的影响及其调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课的质量,尤其是女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的差异,情绪波动较大。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女生对体育课兴趣和积极性,结合实际提出了调节情绪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俐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3):59-59,62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情绪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不如说是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他还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体育教学过程离不开情绪,情绪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并伴随着整个过程,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情绪,善于引发、维护并使之转化。  相似文献   

9.
竞赛过程中运动员情绪状态的简易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赛过程中运动员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以及运动行为变化为诊断情绪提供了线索。根据情绪的性质和不同专项对情绪唤回水平的不同要求,介绍了供教练员参考使用的诊断运动员情绪状态的“观察询问法”和供运动员参考使用的“自我观察体验法”。这种诊断方法简便实用,快捷,易于掌握,便于推广,教练员、运动员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自我主动情绪唤醒对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涉及生理心理学和精神内分泌学领域。设1个对照组和A、B、C3个实验组,对3个实验组被试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训练,使A、B、C3组被试分别掌握主动唤醒愤怒、恐惧、愉快情绪的心理调控技术。然后采用荧光比色法测量3组被试主动唤醒情绪前后的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同步监测血糖和心率的变化值。实验结果表明:①自我主动情绪唤醒可以导致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②自我主动情绪唤醒不同性质的情绪对血清肾上腺素、血糖和心率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涓 《体育师友》2002,(3):14-15
体育教师稳定的情绪对完成体育教学起着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鲍温德在研究73名教师和1000多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情绪稳定的教师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有了稳定、健康的情绪,才能建立一个积极的、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有教师情绪的稳定,才能真正做到“育体”又“育心”。  相似文献   

12.
在滑冰教学中,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怯懦等思想情绪,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分析滑冰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障碍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教学措施,排除情绪障碍的影响和干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关于情绪特征的一般认识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带有特殊的内心感受和明显的外部表现特点,是以特殊形式表现的心理状态。人的任何一种情绪都有与之性质相反的另一种情绪相对应,这就是情绪的两极性。比如肯定与否定、增力与减力、紧张与轻松、积极与消极、激动与平静、强与弱等等。在跨栏比赛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殷恒婵  卢敏  王新利  陈雁飞 《体育科学》2007,27(5):41-46,56
对3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即压力、人际关系、情绪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而且,这3个因素所起的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压力、人际关系、情绪,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情绪周期理论提高乒乓球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情绪周期理论和乒乓球周期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乒乓球中小周期训练迎合情绪周期理论,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充分运用区别对待原则,能明显提高训练效果,改善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旨在着重分析篮球教学课中影响学生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经过研究、分析得出,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的情绪、文化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果。文中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便于教师在课上能够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情绪具有其特殊性。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对于大学生的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绪管理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一、情绪的特点 情绪一般比较不稳定,随情境而不断地变化心理状态,情绪显现于外在。人对事物采取什么样的情绪,是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前提的。如果能够满足我们的某些需要,我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凡是能满足已激起的需求或促进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积极的情绪状态,否则,就引起消极的情绪状态。在体育学习中,情绪同样具有两极性,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的对立情绪,如满意和不满意、快乐与忧愁、兴奋与烦闷等。而且这种对立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在教学、训练中如果练习内容为学生喜欢时,往往表现为满意、兴奋,相反在练习内容枯燥时,则表现为烦闷、懒散。但当体育教师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训练方法,对某些枯燥的练习进行调整、修改或变成有趣味的竞赛性游…  相似文献   

20.
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冲动性才D显性和多变性。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消极的情绪会干扰心理活动的内稳定,导致认识机能障碍与行为失调。在体育教学中或是由于外界的干扰,或是由于某种失误,或是出现突发事件,使师生的情绪产生波动。这种情绪波动有时可能表现得极为强烈、外显,有时则表现得沉闷、压抑,但大多都是消极的。如果教师不善于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就必将影响教学效果与育人质量。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对于教书育人是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