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标准生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下,高等教育学费定价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生均成本仍然是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学费制度都以生均成本为基础.在学费定价实践中,由于生均成本计量的争议与困难,使得学费制度及其生均成本法受到多方质疑.提出在学费定价中,以标准生均成本代替实际生均成本的设想.标准生均成本类似于社会平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也是一种新的学费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普通公立高校学费标准是否偏高是高等教育领域内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明晰这一问题应从学费标准确立的政策依据入手。目前我国把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25%作为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对学费和生均成本进行分析与比较,认为:在学费政策执行中,生均教育成本不仅难以准确计量,而且学费标准占生均教育成本的比重早已超出政策所规定的25%的限度,学费标准偏高。因此,政府应从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加大对公立高等教育投资力度、采取学费标准听证制度等方面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界定、测算与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均成本是教育经济理论与实务中的重要概念。它有实际(财务)生均成本与标准(预算)生均成本之分。我国目前对生均成本的概念、内容、要素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行制度也不能满足生均成本核算的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与收费制度也难以运用生均成本机制。科学界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的内容,准确设计标准生均成本计量模型。改革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与学费形成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对1997—2017年间OECD成员国高职层次院校生均经费的变动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国人口构成形态、青年就业状况、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等。而后以棘轮效应理论为分析框架进行数理统计,取得如下基本研究结论:影响生均经费的主要因素是一国上年度此项的生均投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生均经费总体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逐渐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万美元时,高职层次院校生均经费的涨幅大体高于同期本科高校经费涨幅,也整体高于当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学费差别定价作为一种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价格歧视性制度,可以较好地兼顾到教育公平和效率,我国目前的学费差别定价主要体现在地区差别、学校类型差别和学科专业差别,但是现行的差别定价机制不能很好地体现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成本—收益相一致的政策要求,学费定价方式仍然存在简单化、统一化、弹性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核算生均标准成本、实行浮动价格和采用价格听证等三种方式对我国的学费差别定价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政策的理念和现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核心问题是当前的学费水平是否过高,而学费水平高低与所依据的比较标准有很大关联。一般的方法是把学费与生均教育成本相比较,在比较时又存在着理念和现实两个层次。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的学费偏高,但是,这种现象背后也存在着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今后我国学费政策的可能趋势是控制学费上涨的幅度,同时政府拨出专款加强和完善助学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等学校收取学费已为社会普遍接受,人们讨论的焦点是学费标准问题,因为学费标准的确定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承受能力,而且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鉴于以往学者对学费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的层面,我们着重从定量分析层面展开讨论。在收集诸如国家生均拨款、培养成本、家庭收入等相关数据基础上,对中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了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均拨款、培养成本、家庭收入三个因素(学校自筹、社会捐赠等因素因具有不确定性,在建立模型时暂时不考虑)与高等教育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学费占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但只有美国、印度、蒙古等极少数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作为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而且这一政策很少能在实践中执行下去。由于各国对相关成本的界定以及实际成本有诸多差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下,我国的这一学费政策规定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学费政策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健 《江苏高教》1998,(1):41-44
关于高校学费政策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高教经费研究曹健我国高校学费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让高等教育的求学者及其家庭作为主体之一参与高等教育投资①。学费政策的近期目标,是收取的学费达到生均培养成本的25%②。这一政策是在何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学费占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但只有美国、印度、蒙古等极少数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作为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而且这一政策很少能在实践中执行下去。由于各国对相关成本的界定以及实际成本有诸多盖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下,我国的这一学费政策规定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不同收费政策对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一直以来,理论界认为提高缴费标准,会损害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本文运用统计原理,分析了高等教育缴费标准与失学概率间的理论关系,并指出低收费政策和高收费政策,对于改善教育公平的比较效应,是随不同情况而改变的。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贫富悬殊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低收费政策并不能明显改善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机会和社会福利,相反,高收费高资助政策的效应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公办高校学费制度历经了"免费"、"双轨制"、"并轨"和"并轨"后的规制四个阶段。公办高校学费制度的变革由政府以渐进式的方式主导;其动因是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其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基于"利益获得原则"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依据由培养"国家人才"转变为补偿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穷国办大教育,国家财政拨款严重偏低是当前中国高校学费偏高的根本原因.社会资本分担甚微、税费政策未向高校倾斜等影响着我国高校收费标准的制定.学费高低应综合分析,多策解决.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的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高校学费主要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但此举既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操作中亦弊端百出。学费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价格,学费收取的标准取决于高等教育价格的供求关系。即高等教育供给要求学费收取由政府定价为主逐步走向政府定价与学校自主定价相结合;高等教育需求要求学费价格应更多地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short-cut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expected rates of financial return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method is used to suit the current English system of deferred tuition fees.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asked to estimate their expected earnings with and without a university degree at two points in tim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students perceive higher education to be a profitable investment and that rates of return vary by gender as well as by country and place of study. We conclude that the current level of tuition fees in England does not act as a disincentive for students to enter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成本分担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就逐渐引入并实施了成本分担政策。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构建大众取向的高校收费政策已经成为现实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的高校收费政策,还是建立在精英取向之上。以精英取向的高校收费政策来办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是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积极建构大众取向的高校收费政策。  相似文献   

17.
从198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开始收费以来,学费水平一直增加。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巨大、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以及高校运行成本高都是造成学费增加的主要原因。高校学费水平的提高给人们带来了负担,而作为政府主要资助手段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降低居民负担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佳 《高教论坛》2012,(8):134-137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英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实行财政减缩政策,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应减少。政府进行大学学费和资助政策变革,提高大学学费,扩大贷款和补助额度,目的是在财政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保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以及兼顾公平。改革的有关思想和措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视教育信息,找准教育民意,作出积极回应并上升至政策层面的改革与完善,是教育舆情分析的特殊使命.以英国高校学费改革政策为切入点,运用教育舆情分析理论探寻出英国高校学费改革的问题症结,即高等教育由普及化向精英化的转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无法承受之痛以及高等教育学费结构比重不可忽视,揭示出学费改革政策面临的情势,最终为政策实施奠定科学的理论机制,促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更加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