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教育者的接触交流,与教育者产生共鸣,在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接受了教育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针对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引入无痕教育的理念,分析无痕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2.
何伟 《考试周刊》2014,(73):178-178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进行育人教育,是无痕的感染。本文从"育人思想贯穿备课之中、营造合适的育人教学氛围、学科育人不可忽视音乐学科特点、育人教育渗透各种教学活动之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分析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痕化的德育渗透。文章从“无痕教育”的含义、理论依据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无痕,从字面上讲,就是没有痕迹,不留印记,一切如初。"痕"本意是指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痕,也泛指斑迹。无痕,常被作为一种美学境界被众多文人墨客所描绘。贾岛《江亭晚望》:"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是描绘了一幅无痕美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痕被用于教育,早已有之。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应该追求本真发展,体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教育智慧。无痕教育体现顺其自然的"无痕"渗透,坚持以德树人,建构沉浸式德育;不言之教,打造生本化课堂;环境育人,建设儿童味校园;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化发展。从而在教育的结果上,达到教育发展的"有痕"变化,形成独特的校本追求。  相似文献   

6.
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让学生感觉不到在受教育,是顺其自然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实施无痕教育具有四种基本策略,不知不觉中开始是策略之一。要做到课堂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游戏活动、复习铺垫和谈话交流等几种方法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7.
范红梅 《江苏教育》2023,(11):65-67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浸润德行教育、确立道德观念、培育道德价值、形成道德行为、丰盈生命历程,需要在诗文感悟中无痕根植,在问题思辨中无痕选择,在情境创设中无痕濡染,在活动体验中无痕积淀。  相似文献   

8.
不管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或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关注儿童的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追求和根本实质。在这一点上,笔者特别欣赏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他这种"无痕"教育,将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了"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学要不要留下痕迹,是教育工作者常思考的问题。现在多数人认为教育应该"无痕",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讲求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的书法教育,在探索教育"无痕"之前,着力推进"有痕"教育。"有痕"教育自有其价值与意义,应被教育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0.
吴洪华 《师道》2011,(9):44-45
教学是一种启迪感化、心灵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而无痕教学恰能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问接、暗示等方式给学生以教育。教学无痕、情智共生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对一种教育理论加以筹划是一种庄严的理想,即使我们尚无法马上将其实现,也无损于它的崇高。"(康德语)——题记一、无痕教育的内涵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无痕教育这一术语,虽源自德育领域,但其彰显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以指导一切学科教学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12.
无痕教学是与有痕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近年来教育界所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无痕教学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要做到无痕导入、无痕互动、无痕实践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难忘课堂"是江苏省南通中学德育领域"难忘教育研究"向课堂教学延续和深化的必然。"难忘课堂"是贯穿智慧与情感的文化课堂,是教学目标和智情发展圆满实现的课堂,其操作要义包括"问题引领、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和知情融合"等几个方面。追求课堂的"无痕"、"无意"和"无为"是"难忘课堂"的文化观照。  相似文献   

14.
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关注课堂的开放、关注课常的生成已成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亮点.要获得生活化课堂的有效追求,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学生的"融入".追求教育的"无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活化课堂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谈起"无痕教育",很多人都不熟悉,说白了就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方法,却能够让孩子简单明了地领悟,柔化了教育过程,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变的。德育是最适合用这种无痕方式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主养心智,现代教育多有智无心,孩子明白但不快乐,聪明也难成智慧。为追求无痕的德育这种美好的境界,在工作中我摸索出"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两种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的主导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无痕教育”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策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走进学生生活、捕捉和处理好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等方式来实践“无痕教育”,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的观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政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据此,在无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痕教育”的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报1月21日发表翟运胜的文章,题目是:《教育需要无痕》。文章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成功的教育应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作者认为,教育无痕需要大智若愚、大言希声;教育无痕需要以身示教;教育无痕需要简单含蓄;教育无痕需要永葆童心;教育无痕需要宽容尊重;教育无痕需要平和的气氛和情境;教育无痕需要教师永远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交融的、粘合的。有人说"大爱无痕",其实,教育教学更提倡无痕,无痕的教学才是大教学,才是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课标理念和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出发,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着墨无痕"的思维技巧,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做法,旨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