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人才集聚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高校集聚人才的需要,在简单介绍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对高校人才集聚相关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高校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技术、人才和包容度三个因素对高校教师资源集聚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资源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高校较集中的省份,中西部其他省份高校教师资源集中程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技术、人才、包容度三个因素均对高校教师资源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包容度是限制东部地区高校教师资源集聚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水平是提高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教师资源集聚程度的关键。据此,各地区可从优化科研技术环境、创新人才集聚模式、完善地区人才政策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提升高校教师的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区域人才集聚、增强高校的各项职能,从人才集聚效应入手,分析了高校在人才集聚过程中发挥的四个作用,基于一般系统理论构建了包括高校、区域人才集聚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人才个体等四个要素的人才集聚模型,并运用协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区域人才集聚系统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对不同阶段的集聚模式、产生的集聚效应和高校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高校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集聚绩效评价方法探析:集聚指数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人才的集聚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首要前提,而如何考量高校人才集聚的绩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运用统计指数相关方法编制了高校人才集聚指数作为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并进一步选择位于东北、西北、中部、东部和东南的5所“985”高校,对其2000年以来人才集聚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分析测算结果发现五所高校的人才流动均呈逐步优化的发展态势,且发展态势相对稳健,但高校间人才集聚绩效存在一定差异,而差异幅度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得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是人才集聚的场所。高校保卫工作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校园稳定、教学质量,以及高校发展和社会交流等。  相似文献   

6.
王勇 《成才之路》2013,(24):I0002-I0003
在知识经济悄然兴起背景下,人才集聚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教师要从人才集聚的概念入手,对人才集聚的内涵、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人才集聚的效应、人才集聚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图书馆及资料室的人才凝聚力不强,缺乏事业发展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及资料室应建立起有利于凝聚人才的制度,营造出能够形成人才集聚优势的环境。要通过制订政策、完善法规、创新机制、改善条件、建设环境、加强沟通等,千方百计发现人才、吸引和稳定人才、培育人才,把人才凝聚到图书馆事业中来,形成人才集聚优势,使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人才集聚对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分析视角,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企业人才集聚的内在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建立人才集聚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培养与引进:高校人才资源集聚路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是高校人才资源集聚的两条途径。面对当前出现的“轻培养、重引进”和人才无序流动的现象,我们应该遵循“立足于培养、有选择引进、着眼于稳定”的原则,理性建构高校人才资源集聚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对天津市16所高校人才引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高端人才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要从制定差异化的人才集聚规划、建设人才集聚载体、创新区域人才引进基础性政策及实现与京冀人才引进政策的对接与融合四个方面入手,以此凸显自身集聚高端人才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高校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世界范围内吸引高层次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起,加拿大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诸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设立首席研究员计划、给予税收优惠等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加拿大高校自身也实施灵活的知识产权政策、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自主管理的优势,创造条件,积极吸引国际一流学科带头人。本文概括介绍了加拿大高校在人才集聚方面的措施,供国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宇 《神州学人》2011,(9):44-45
5月14日,国内18所高校人事处负责人才引进的老师们集聚西安,参加神州学人编辑部举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网络视频研讨会”,通过网络,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人员社团负责人,共同探讨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怍。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人才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集聚人才、积极发挥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城市发展影响举足轻重。文章对扬州地区人才集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找出在吸引人才与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人才国际化战略目标等几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扬州地区人才集聚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人才流动的区域博弈及其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虽然高校人才向经济发达区域的单向度集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是,由此引发白热化的区域人才博弈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人才流动区域均衡政策,最终达成我国不同区域高校的协调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影响区域人才集聚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从收入因素、环境因素、区域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安徽省人才集聚效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芜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人才集聚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合芜蚌综合改革试验区人才集聚环境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对于国家建设、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努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近代以来西部高校人才集聚的历史过程,论述了在西部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高水平学科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同时提出要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截至6月30日,不到两年时间,上海市“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以下简称“集聚工程”)已经成功集聚来自海外的各类人才7500名,提前实现阶段性目标,集聚效应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20.
蔡亮  秦川 《教育与职业》2012,(17):20-21
在建设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高地"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承担着人才集聚战略高地、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广西地方高校必须从更新办学观念、破解课程设置难题和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