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健 《体育世界》2014,(11):63-6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螳螂拳美学特征结合作者自身多年技术实践进行了研究与总结,着重从螳螂拳的形体美和技击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对螳螂拳特点的理解,从美学的视角对螳螂拳进行了再认识,旨在把握螳螂拳之美学精髓,提高螳螂拳习练者的演练水平,这对继承和弘扬螳螂拳文化内涵,提高螳螂拳技术层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之美     
在练习太极拳特别是83式陈氏太极拳过程中,愈加感受到太极拳文化、武学内涵之博大深奥,感受到太极拳给人身心带来的逸悦,感受到太极拳的哲学之美、文学之美、武学之美、力学之美和运动学之关。  相似文献   

3.
螳螂拳小传     
螳螂拳始于明末清初,由反清志士王郎(王文成)所创,螳螂拳之流派有三:一是“七星螳螂拳”,二是“六合螳螂拳”,三是“梅花太极螳螂拳”,也称“梅花螳螂拳”。其技术理论与技击手法具有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双重特点,内用太极混元一贯之气,外走太极圆形;不动如泰山,动如惊雷;快似闪电  相似文献   

4.
螳螂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太极梅花螳螂拳实属梅花螳螂一系,因其内外兼修,劲力刚柔并济,手法以圆转缠绕的弧形居多,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以太极梅花螳螂拳称之,并有歌曰:内运太极贯中气,外走梅花七星道。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定式美和动态关进行分析,从而对武术在动静中的关和给人美的享受进行阐述,进而挖掘武术美的深刻蕴涵。  相似文献   

6.
相传,明末清初志士王郎,反清兵败后,到崂山华严寺中出家,法号“上善下和”。他后来成为本寺院的第二代方丈,并首创螳螂拳法于华严寺中。 螳螂拳经数传,日趋完善,后来由莱阳县小赤山村人李秉霄承其宗法;此后,螳螂拳便植根于莱阳,八代繵递至今,代不泛其人,即现在之“太极螳螂拳”,亦有称其谓“梅花螳螂拳”的,皆指此而言。  相似文献   

7.
周振东 《精武》2004,(6):5-7
螳螂拳.创于胶东,以其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作为螳螂拳嫡系的太极螳螂拳.更以其独特的手型、空灵的劲道、佼人的战绩令无数江湖豪客、武学志士为之称道。经几代宗师苦心研究,太极螳螂拳已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武术有“四美”形、神、德、道。“形美”为习武之第一重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神美”为习武之第二重境界,所谓“内炼精气神”;“德美”为习武之第三重境界,所谓“尚武崇德,以德服人”;“道美”为习武之第四重境界,所谓“以术求道”,“道”正是中国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习武之人由“形”之外练,到“神”之内修,进而到“德”之培育,最后到“道”之升华,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整个武术的修炼过程。但事实上,对“道”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武术修炼的境界也一定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螳螂拳研究会于1993年12月22日宣告成立。 青岛市螳螂拳历史悠久,门派众多,许多拳师在研究和发展螳螂拳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改革开放的政  相似文献   

10.
陈世钦先生《螳螂拳的由来及其发展的探讨》(下称《探讨》)一文在刊物上发表后,引起了关心螳螂拳这一拳种渊源的读者的关注。对陈文中关于“于七即王郎”一说,则见仁见智不同。笔者对螳螂拳起源问题知之虽少却素有兴趣,对《探讨》文中涉及的个别问题略有思考,不妨提将出来,与陈先生及同好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美学和艺术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啦啦操运动本身的一些项目特点从啦啦操美的本质、啦啦操的形式美、与啦啦操的内涵美三个方面对啦啦操运动的“美’’进行探究,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啦啦操运动中各种美的现象,掌握啦啦操运动美的表现规律,为啦啦操运动实践服务。也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啦啦操文化的内容,提高其艺术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啦啦操更能充分体现热情奔放、青春时尚的独特魅力,也为啦啦操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修性一体。其养生价值已经饮誉国内外,太极拳的身形美、意蕴美使太极拳更具有了陶冶情操,放松心灵的价值。文章使用文献综述、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从24式太极拳中揽雀尾的艺术美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得出太极拳中揽雀尾有着方圆、自然及和谐之美,让人们从一个太极拳的组合开始,站在美学的角度欣赏太极拳,喜爱太极拳。  相似文献   

13.
体育美的崇高表现在体育运动、体育精神和体育观众三个方面。体育美的崇高是社会美崇高的表现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体育美的崇高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人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的确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这种阳刚之美对激励国民精神,催人奋发向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是当今世界上最受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号称世界第一运动.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足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提出足球技术美、战术美、悲剧美、戏剧美是足球美的基本特征,是足球魅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论武术运动的神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武术运动的神韵美,从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神韵美是武术运动的精髓和最高境界。它不仅丰富和充实了美学中“神韵”概念的内涵,并已形成特有的东方古典美的神韵特征。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运动中造型美、节奏美、气质美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了健美操运动中优美动作之造型美,节拍鲜明之节奏美,内外合一之气质美的艺术特征。健美操运动中造型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创造性、生动可视性和形象具体性;节奏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的创造性、创造的动态性、时间的片断性、动作的对称性、节拍的变化性;气质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强力助推着现代体育的发展,但体育体现的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提出把审美与科技结合为体育训练和推广的双翼,让体育人自觉培养和展现形象美、道德美,使之成为体育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音乐美具有物理、生理的客观基础,故音乐审美评价有着相对统一的标准,但音乐美又与人的心理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音乐审美又有极强的主观性,不同人群或个人在音乐审美方面便颇有差异,总体上是“爱者为美、适者为美”。一般人觉得美的音乐,大致上有四种情形。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极拳的特点和功能及推广的可行性的分析表明,推广太极拳适合我国的国情。认为太极拳具有健身价值高,深受大众喜欢,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