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幼群 《新读写》2014,(3):16-16
都说杨朔式散文不好,但我一直以为,杨朔式散文是最适合学生模仿的一种套路,语言清丽,哲理清浅,借物喻人,自成一格。他的经典名篇《荔枝蜜》和《茶花赋》看似写蜜蜂、茶花,主角实则是“物”背后的“人”。小作者柯海晶的《荷香》也是写花,但读者都知道,写花其实是障眼法,目的是为了写人。小作者闻到了草木之香,而后又闻到了美德之香这是一趟圆满的旅行,  相似文献   

2.
写物喻人     
写物喻人的美文时时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种比较通俗的美文表达技法,它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叙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赞。其写法往往是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再通过联想颂“人”;对“物”写得多而细,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课文《荔枝蜜》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写法。下面请读经过缩写的课文:写作俱乐部荔枝蜜?杨朔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住了几天。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瓶荔枝蜜。一开瓶塞儿,甜香里带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那辛酿蜜的小蜜蜂。荔枝林…  相似文献   

3.
散文并不难写,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单看《荔枝蜜》就知道了。《荔枝蜜》也算名篇了,其中若干片殷,单独而言,不少中学生也可以写出来,倘能用心揣摩全文的写法,我们就可以练习散文了。1生活中多的是零零碎碎的材料,单独写出来,嫌单薄,意思不大。《荔枝蜜》中比较有写头的一则材料要算是参观养蜂场了,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4.
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等散文脍炙人口 ,“北杨南秦”是对杨朔、秦牧散文的共识与赞誉。但也有人批评杨朔散文艺术表现的不足之处 :一些作品在构思上还未能做到独出心裁 ;没有掌握多副笔墨 ,在文字上微露斧凿的痕迹 ,失之太做。《荔枝蜜》是由蜜蜂写到人 ,由赞蜜蜂的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到赞劳动人民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雪浪花》也是由写雪浪花到写人 ,由赞浪花撞击岩石到赞劳动人民铸造江山的伟力———笔者认为 ,这不叫“微露斧凿的痕迹”“失之太做” ,而是一种创作的思路 ,谋篇的格式———“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种值…  相似文献   

5.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写作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首先,《荔枝蜜》歌颂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虚假的。其次,《荔枝蜜》的意境有生硬拼凑之嫌。第三,《荔枝蜜》一文的中心与材料没有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荔枝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杨朔《画山绣水》、《海市》、《泰山极顶》、《樱花雨》、《荔枝蜜》等散文的评析,阐述杨朔的散文艺术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善用想象,借景言情,托物见意,形散神聚,把散文写得深邃、隽永;善用比喻,讲究跌宕,曲径通幽,一波三折,把散文写得生动、多彩;善用抑扬,虚实结合,避俗求新,结构严谨,把散文写得清新、优美。  相似文献   

7.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写作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首先,《荔枝蜜》歌颂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虚假的。其次,《荔枝蜜》的意境有生硬拼凑之嫌。第三,《荔枝蜜》一文的中心与材料没有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荔枝蜜》。  相似文献   

8.
《荔枝蜜》是杨朔写的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记叙文。我教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按读、想、写三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即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和全文,读通字、词、句,体会作者由讨厌蜜蜂到喜欢蜜蜂既而赞美蜜蜂的情感变化,并了解以物喻人的写作手迹。思维能力训练。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提示:1.由“蜜蜂”到“劳动人民”的联想,相似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勤劳)2.文章由“荔枝蜜”的香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忘我劳动的奉献精神,相似点又是什么?(学生回答:蜂蜜的科与劳动人民创造出甜美…  相似文献   

9.
首先是记叙文的结构框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已会写内容比较单一的记叙文,然而,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呢?我结合相关的课文,与学生一道逐一归纳出各种结构框架。如根据《荔枝蜜》归纳出“叙转情式”,具体指导学生,怎样布局是复杂记叙,什么叫跌宕起伏,怎样使文章能跌宕起伏;根据《听潮》等课文归纳出“景转情式”,具体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如何抓特点去写,抒情与写景怎样结合才算情景交融;根据《白杨礼赞》等课文归纳出“物言志式”,  相似文献   

10.
杨朔的《荔枝蜜》是散文中的精品,这是一篇构思精巧、融画意、诗情哲理为一体的抒情散文。学习这篇课文,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五处照应本文材料时间跨度长,从小时候到中年时期;范围广泛,写了往事,写温泉,写了荔枝林、荔枝果、荔枝蜜,写了参观养蜂场,观察了蜜蜂,还写了远处田野里的农民。这么多材料聚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除了跟线索、明确的中心分不开之处,也与“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分不开。文章前后照应处大致五处:  相似文献   

11.
初语第二册语文基础知识短文《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前边,是一组散文,一共四篇:《荔枝蜜》、《小麻雀》、《猫》和《挖荠菜》.四篇文章,或写昆虫,或记动物,或叙野菜,都是借物抒情,都有首尾一致的特点,正好作为印证这篇读写知识文章观点的范例.《荔枝蜜》运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这样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在文章中虽然全力歌颂蜜蜂的精神,而目的却不在蜜蜂,是在赞颂亿万劳动人民.以梦作结,显示作者已经不仅仅在赞扬,而且要加入到"蜜蜂"的行列里来.这样,就把文章的主题深化了.开篇定调,卒章显志,首尾配合得十分和谐.  相似文献   

12.
学习了茅盾的《白杨礼赞》,读了杨朔的《茶花赋》、《荔枝蜜》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后,许多中学生便尝试着进行借物抒情散文的创作,可他们在“立意”问题上常常面临无所适从的困难。因为这种文章写起来是有难度的,要写好就更不容易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受“形散神聚”这一特点的制约,而且是因为在“立意”上很难有所突破,达到创新。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的《牵牛花》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要处理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荔枝蜜》是当代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文章由荔枝蜜的香甜,联想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再由蜜蜂的辛勤采花酿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人们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完成训练重点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中,假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不少。典型的如《荔枝蜜》、《茶花赋》、《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一种云》、《雷雨前》、《海燕》、《雪》这些散文都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方法。在读这些散文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作者对所写之物的象征意义(对象)的处理各不相同。有的含而不露,有的则昭然揭出。其中有无规律可循呢?下面笔者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  相似文献   

16.
杨朔的散文,往往通过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以收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效。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化,优秀的抒情性作品尤其如此,而情的产生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引起,即由客观景物所直接触发而产生,如《荔枝蜜》;其二是作者先有一种感情郁结于心中,偶因外物的感召,便喷薄而出,如《茶花赋》。《荔枝蜜》由物起兴,以“我”对蜜蜂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层层铺垫,卒章显志,在喝了荔枝蜜、参观了养蜂大厦、了解了蜜蜂辛勤酿蜜的情景后,透过荔枝树林,看到正在辛勤劳动的农民,即把人民劳动、酿造生活的“蜜”和蜜蜂酿蜜联系起来。作者发现了人民和蜜蜂的共同之处,赞美蜜蜂,也就是赞美劳动人民,似乎是无意为之,却  相似文献   

17.
×××同学问:《荔枝蜜》与一般记叙文相比,在组织材料方而有什么特点? 答:一般记叙文,如《一面》《一件珍贵的衬衫》,常常按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本文则不然。它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记叙文,融情于物,借物寓理,是它的基本特点。由此而来,在组织材料方面也就有了与一  相似文献   

18.
荔枝蜜 巧用“扬抑”有序有度 【借鉴与提示】 《荔枝蜜》一文通过对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赞美,热情讴歌了广大全心全意创造新生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鲜明隽永,耐人寻味。这除了作者巧妙地以物暗喻人,让读者产生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外;更值得借鉴的是,作者在全文结构上刻意安排了一条由抑而扬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从而产生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文中一开笔就忆及小时候曾被蜜蜂螫了一口,从此“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  相似文献   

19.
杨朔是一位誉满中外的散文大家,《荔枝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时候,我就读过这篇文章。进入初中以后,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感受。《荔枝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对自己吃荔枝蜜、参观养蜂场的记叙和描写非常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像蜜蜂一样的劳动者的赞美和歌颂,体现了作者要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情,寄理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简言之,就是“托物”以“寄意”。要搞好这类散文的教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