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基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大批中国网络小说逐步走出国门,受到国外读者的追捧。据《南方周末》报道,美国小伙儿凯文·卡扎德因读了半年中国网络小说,成功戒掉毒瘾引发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凯文·卡扎德在采访中谈到,他每天利用3个翻译网站,同时追更15部中国网络小说,而使他成功戒掉毒瘾的网络小说正是在国外网站上赫赫有名的中国网文《盘龙》。这部小说2014年被美国网友"任我行"自发翻译成英文,在网上连载,令许多英文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2月22日,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正式向全球发行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的英译本,这也是金庸小说第一次被正式翻成英文出版。麦克莱霍斯出版社主编保罗·彭格斯近日接受了本刊的邮件专访。他表示,小说分为四卷,此次发行的是第一卷《英雄诞生》(A Hero Born),第二卷已经翻译完毕,按计划将于明年发  相似文献   

3.
正人物名片当代著名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罗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33种语言。其中《解密》英文版入选"企鹅经典"文库,是中国首部收入该文库的当代小说;2014年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5年获美国C A L A最佳图书奖;2017年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为"史上最杰出的20部间谍小说"。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暗算》和电影《风声》,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4.
《新闻周刊》(Newsweek)1933年创刊于美国纽约,原属于麦克劳-希尔公司,1961年被《华盛顿邮报》收购。该刊的立场与《华盛顿邮报》相同,编排和栏目与《时代》有相似之处,经常刊登图片、图表、专栏作家文章以及各国政治、外交人物的传记等。该刊在美国国内一向以时政新闻见长,其时政评论为它赢得了众多的荣誉,是美国时政杂志中因评论优秀而获得荣誉最多的周刊,与《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其新闻范围涵盖美国国内外大事、商业、科技、社会、艺术和娱乐等方面。该刊除了美国国内版,还有三种英文国际版——大西洋、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日文、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波兰文、法文以及繁体中文7种非英文版本,2004年在香港推出简体中文版《新闻周刊选摘》(NewsweekSelect)。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个人、企业乃至社会对翻译的便捷性需求进一步提高。历经半个多世纪,机器翻译蓬勃发展,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拍照翻译的诞生进一步提高了机器翻译的便捷性。本研究以英国布克小说奖获得者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2018年出版的小说《唯一的故事》(The Only Story)一书为文本,用手机拍照翻译,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其翻译的准确性与人工翻译的差距,探讨拍照翻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研发部门提供详实的数据,并据此论述翻译教学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关键词》是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多语种系列图书,目前已出版发行《中国关键词:第一辑》《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等多种图书。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之后,该系列图书是中国外文局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是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的又一次深入探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系列丛书已与多家国际出版商签订了17个语种的29项版权输出协议。为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今年6月5日,在由国务院新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9日,由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编辑出版的《中国商业周刊》(China Business Weekly)正式开始随泰国第二大英文报纸《国家报》(The Nation)在泰全国发行,发行量7万份。中国英文媒体再次在海外“生根发芽”,标志着媒体在改善国家外交上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地区性新闻联盟成员间合作正逐步深入。此次合作由“亚洲新闻联盟”执行主席国——中国的唯一代表——《中国日报》发起并得到了联盟总干事——泰国《国家报》的支持。每周一出版的《中国商业周刊》以报道中国经济生活为己任,旨在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的外资投资环境,外贸、金融和市场的发展,是国外企业界、政府部门、研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最早赋予"小说""类"的意义,并将其溯源至稗官。秦汉简牍表明稗官系具有附属性质的低级官吏,但"小说"源出稗官之说难以坐实。《汉志》所著录的"小说"大多与黄老、方术有关,战国以降兴起的黄老、方术有一部分滑向"小传统",并被归入"小说家"。《汉志》中的"小说"更多的是价值定位,其内容定位与文体定位相对模糊,且没有确据表明记事是小说家的特征所在。目录学意义的"小说"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取向,又为作为文体的"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小说"标准的不确定,《丹》《泰原有死者》《妄稽》《赤鹄之集汤之屋》等简帛文本是否是"最早的小说"引发学者争议。《丹》《泰原》与后世的志怪小说相似,然而形式与功能仍有差距。《妄稽》虽是俗赋而非小说,但为认识小说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线索。《赤鹄》与"书"类文献关系密切,"书"的叙事与战国时期涌现的叙事文本一道,反映了中国叙事传统的萌兴。  相似文献   

9.
大书架     
《毛泽东外交文选》(英文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辑的《毛泽东外交文选》,已由外文出版社编译成英文,并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毛泽东外交文选》是毛泽东论述国际形势和外交问题的专题文集,收入著者自1937年7月至1974年5月期间的文章、讲  相似文献   

10.
《人民画报》(以下简称《画报》)自1952年开始向国外出版发行英文版《中国画报》后,成为我党对外宣传的刊物之一。就是在“十年动乱”我国仅有20种期刊出版的非常时期,《画报》仍未停刊,至今已出版了580多期,今天仍继续以14个文种向全世界182个国家出版发行,是我国对外发行量最大、涵盖面最广的一本对外宣传期刊,1996年被列为我国对外宣传三个重点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作家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京漂"系列、"花街"系列(或者称作"故乡"系列)、"谜团系列",本文将选取《紫米》这一小说,运用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小说的文本意蕴与文化隐喻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与鹤共舞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张惠民同志是原中国日报社的高级编辑,1951年—1957年曾在外文出版社任英文翻译。1990年他从中国日报社退休后,成为外文出版社和中国文学出版社的社外翻译,近几年译著颇丰。他翻译的《孙子兵法与评述》(英文版)已于1995年10月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直到去世前,他还在为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字斟句酌。他曾计划在10年之内将《资治通鉴》译成英文,这本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壮举,可惜事业未竟人先去。为了纪念这位成就突出的老翻译、老编辑,本刊特发表此文,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13.
闵福德(John Minford)是资深汉学家,早年以翻译中国经典小说《红楼梦》后四十回而名闻国际汉学界。其后,他翻译的《孙子兵法》和《聊斋志异》被企鹅出版社相继出版,并取得了很大反响。近期企鹅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翻译的中国群经之首《易经》,该译本不同于现有以理雅各、卫礼贤等知名学者为代表的译本,而是采用直译处理,通过类似于中国经典的传统注疏编译形式,从而使读者更易于阅读和接受。本文主要从闵福德的主要汉学成就与翻译《易经》的缘起、英译《易经》的翻译思想及其策略、易学思想内涵等三方面进行评述。最后指出闵福德的翻译实践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无疑是一个成功范例,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赵启光,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1982年从中国赴美国留学,1987年获马萨诸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周年到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任教,开创并主持该校中国语言文学部及美国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心,1993获终身教授。著作有英文《龙的研究》(A Study of Dragons,East and West),中文《客舟听雨》、《异乡异客》、《康拉德小说选》、《世路心程》等。  相似文献   

15.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9):60-60
本期重点推介的是,由中国外文局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该项目开创了新型合作方式,成为中美合作出版史上的开拓之举。系列丛书凝聚了众多中外学者和中美编译出版人员的心力与智慧,是跨越世纪、跨越大洋的合作,是60年对外图书出版的辉煌成果之一。 《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大型合作出版项目始于1990年,迄今中英文版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出版发行了《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雕塑》、《中国书法艺术》,按计划全部项目将涵盖多文种画册、中国文学名著、中国哲学思想三个系列70种图书。系列丛书已经出版的部分著作,在两国均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从1997年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面世以来,多本图书已被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国会图书馆和耶鲁大学等,在美国政界、文化界、学术界备受关注与重视,为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现年95岁的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是一位矢志于新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美国人。他做过35年中国对外广播的专家顾问,参加过许多中央文件,包括《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定稿工作,曾经"红"遍神州大地,后来却从中国百姓的视野和记忆中淡出。他与新中国许多高级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王震、李先念、朱镕基等都有私人交往;在新中国即将成立时,他被怀疑成国际间谍遭受关押;在"文革"爆发后,他成为红极一时的造反派人物,随后再度被捕入狱;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大门刚刚打开之际,他却悄然携家人返美,后促成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华莱士(Mike  相似文献   

17.
正《林海雪原》作为"十七年文学"时期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代表之一,自出版以来便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然而自其出版发行至今,学界始终没有对其在海外传播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一个缺憾。本文通过OCLC数据库以及Ci Nii数据库对《林海雪原》进行版本和馆藏量的统计,使用JSTOR1统计研究其学术提及率,并对海外普通读者对《林海雪原》的评价进行收集,尝试对《林海雪原》进行海外传播效果的梳理,以补  相似文献   

18.
歌曲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走出去"少不了中国歌曲"走出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歌曲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欧美歌曲汉译的研究,有关中国歌曲英译的研究涉及较少,鲜有成果。本文探讨了弗兰松(Franzon)提出的歌曲翻译五种选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英译时的选择,并基于彼得·洛(Peter Low)的歌曲翻译"五项全能原则",对中国歌曲英译策略与基本规则进行了梳理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出自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之手。该小说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讽刺了美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颠倒是非的社会,表露了对下层阶级人民的同情,深受读者的欢迎与好评。关于此作品的翻译,如何将原文幽默的风格与讽刺的意味传递给不同语言文化的读者,并使译文易于被目的语读者接受,是译者需着重考虑的要点。本文将运用接受理论相关知识,从词汇翻译、句子构造、段落分布三个层面探讨《警察与赞美诗》梁亦之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郝朝帅 《文化学刊》2011,(3):176-179
《罗坎村》出现于2008年岁末(《人民文学》第12期,作者为现居美国的学者作家袁劲梅),一时间风生水起,很多专业人士把它认作该年度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北京大学的小说年选《2008中国小说》非常及时地将其收入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要知道,这些评选者们可谓是一批虔诚的文学信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