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一、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性 幽默诙谐的语言能以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达深刻的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并使课堂情趣十足,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如讲初三政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知识点时,我大声说道:"同学们,我们不要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也不能‘家事国事天下事,管我屁事: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  相似文献   

2.
编辑老师:您好! 多年来,贵刊一直是我们教学的良师益友,现有一个问题求教于贵刊.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121页载:"……一个学生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教学中有学生问:血书"还我青岛"者谁?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却发现有两种不同记载:  相似文献   

3.
"扁"字在字典里呆闷了,准备出去玩玩. 一天,他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了大海上.可渔民一看到他,就撒下渔网要捕他."扁"字连忙问:"我是轻快的‘扁',你为什么要撒网捕我?" 渔民回答说:"扁加鱼字是‘鳊',我不捕你捕谁?再说,扁加马字是‘骗',你休想骗我!"说着动手就捕.幸亏"扁"字眼明腿快,才免遭一劫.  相似文献   

4.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5.
记得初中升高中时,我填的表格中有"特长"一栏。我问班主任:"‘语文’算不算特长?"他说:"你没学过艺术吗?"我说:"我学了四个月的手风琴,要填上吗?"班主任说:"填上好啊!"没想到我进了高中,高中的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说:"我们班有才艺的人很多,譬如江雁南就会拉手风琴,到时我们请她伴奏。"话音刚落,我就面红耳赤,课后只能向班主任说明真相。  相似文献   

6.
一些学生经常叹息"没东西可写".他们没有写作资源也在于缺乏积累的意识与习惯. 我相信很多热爱写作的人都有<契诃夫手记>式的札记本.我问过一些学生:"你们有这样的本子吗?"多数学生说:"以前有,小学时老师教的,叫‘观察笔记'."少数学生说:"现在也有""记什么呢?""乱七八糟的,见什么记什么."他们再也不会把那个本子随便给人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短语或密语到时候就能成为他们独一无二的智慧和诗篇!  相似文献   

7.
念啥     
小强刚读一年级,上语文课阅读课文时.遇"啥".不认识了.就去问正在批作业的老"这个字念啥?"老师看了一眼说:"念'啥'。"小强又问:"是呀,它念啥呀?"教师又重复一返;"念'啥'。"小强还是没变过弯来,于是又问道:"老师,我问的就是它念啥?"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8.
今天,教<人生的境界>.上课了,检查预习,质疑答疑,前后共花10分钟,然后我问学生:"一位老师用‘好好读书,赚大钱,娶美女'教育学生,结果受到批评,差点丢了饭碗,你们知道这件事吗?"  相似文献   

9.
上午第二节计算机课下课时,学生们陆续走出机房.突然,一个学生调皮地去推机房的推拉门,当时,正巧邓帅手扶在门框上弯腰脱鞋套.我担心邓帅的手被挤,赶紧过去设法阻挡,可是已经来不及,虽然我挡住了邓帅的手,但是我的手却被门挤在中间,一阵钻心的疼,我有点失态地叫出声来,我强忍着泪水,推开门,把手拽出来,甩着手.我随口追问推门的学生:"你叫什么名字?"那个同学一愣,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出三个字:"吴一山".正巧那个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听说了此事并关切地问我:"听学生说你的手被门挤伤了,是谁干的?"我简单地说了句:"没事儿,好在没有伤到学生,是‘吴一山'."话音刚落,班主任惊讶地睁大眼睛说:"‘吴一山'?我们班没有这个学生啊."我也懵了,难道这个班没有这个学生吗?难道……我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某打工妹于春节期间携夫回家探亲.打工妹才20挂零,其夫却年过花甲.有位邻居问打工妹:"你年轻漂亮,怎么会嫁一个老头儿?"打工妹答:"他有财,我有貌,这叫'郎财女貌'.他体弱多病,还能活几天!他一死,我就‘财貌双全'了!"凡听过这则故事的人,无不为其浓郁的幽默感和强烈的讽刺性叫好.  相似文献   

11.
今天晚餐的时候,我夹起一块火腿问你:"《论语·述而》里孔子跟干肉有关的句子是什么?"你想了半天,答不上来。直到我说"自行束脩",你才接"以上",却又想不起下一句--"余未尝无诲焉"。接着我问你:"有教,下面两个字是什么?"你也想了好几秒才答出"无类"。我又问你:"孔子说'举一隅,不'怎么样?"你耸耸肩说:"好像是想到另外三个桌角。"  相似文献   

12.
投入与产出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一次被问道:"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德鲁克说:"只有先问‘我该如何贡献’或‘我要怎样付出’你才能获得成功。"曾看到一篇关于一个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报道中所提的两个问题给人留下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学风格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苏轼在一次歌宴上问"善歌"的"幕士":"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有什么不一样吗?"答者以"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说柳永的词,以"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说苏轼的词,形象准确地把握住了苏柳词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刘宁 《教育艺术》2009,(12):6-7
晚饭后,女儿要吃苹果.我从水果箱里拿出一个苹果洗了洗,问女儿:"切开吃还是自己啃?"女儿说:"妈妈,我要吃带星星的苹果.""这个苹果上贴着‘福'字,没有贴星星的."我漫不经心地说. "妈妈,你知道吗?苹果里就有一颗星星."  相似文献   

15.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16.
农夫克莱德遭遇了严重车祸.他把事故责任方,即货运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货运公司聘请的律师问克莱德:"在事故现场,难道你没说过‘我没事'这句话吗?"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当我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作文题目"父爱如山"后,嘘声四起。问:"怎么了?"生答:"太难了。"问:"何以见得?"生答:"没见过。"问:"见过的都有哪些?"生答:"‘妈妈的白发’,‘我的爸爸’,‘老师,我想对你说’……我无言以对,冷汗涔涔而下。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宁鸿彬等都十分重视课堂提问.于漪曾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伴随我的是‘为什么'?‘怎么样'?‘何以见得'?‘有何根据'?"她是如此的重视课堂提问,这是为什么?因为课堂提问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识鉴>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大司马桓温有一天问参军孟嘉:"听艺妓演唱,为什么拉的琴没有吹的笛子好听,而吹的笛子又没有唱的好听?"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吹'比‘拉'接近自然,而‘唱'又比‘吹'更接近自然."("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渐近自然耳.")"自然",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唱",出自人的发音器官,原为心声,不假于物,当然是最动听的.这可以说是音乐的"生态观"了.  相似文献   

20.
星星和月亮     
我是一名退休中学教师.如果有人问我:"学校中最值得你留恋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学生--我心目中的'星星和月亮'."我情之所钟,独在于此也! 是的,就是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天使",给我带来了生活的温暖、灵魂的慰藉.他们的爱爱憎憎全出自纯洁的肺腑,一切是非观念全来自无瑕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