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建我国犯罪客体理论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刑法学理论中,犯罪客体理论一直沿用前苏联的社会关系说,这一理论日见其局限性,而把犯罪客体界定为刑法保护的利益,即刑法法益,应该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犯罪及其本质问题,一直就是刑法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任何一门学科,其研究出发点都应该是建立在一个科学而明晰的概念范畴基础上。出于这一理论,我们首先界定了本论的犯罪概念,在分析其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演绎出了犯罪的本质是“刑法法益侵害”这一理论,并分析了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法是保障法,是第二次保护的规范。刑法调整的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经民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调整过的社会关系即法律关系,因此,犯罪客体的本体应当是法律关系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重大性、多重法律属性等特点。犯罪客体属于判断而不是概念的范畴,其内容是“行为对法律关系的破坏性”即行为的违法性。犯罪客体的实质是就行为的法益侵害性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对于公私财产权的保护是法学领域的永恒命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保障。我国现行刑法将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单列一章,其犯罪的同类客体或法益系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即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是,由于这一章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五花八门,并非所有的侵犯财产犯罪都侵犯了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笔者结合民法物权理论,在财产所有权的理论价值上重泼笔墨,通过实例论证了所有权理论作为侵犯财产型犯罪所危害法益的理论不足,进而提出以"控制权"来理解"所有权"的主张,以期得到法学界同仁的雅正。  相似文献   

5.
法益侵犯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益或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或威胁的利益。法益的侵犯形态则是指法益受到侵犯后可能呈现的样态。根据不同的标准,法益侵犯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侵害形态和危险形态。由于刑法对实害犯、危险犯和行为犯的法益保护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分别呈现出法益侵犯的不同形态。另外,既遂犯、未遂犯和预备犯的法益侵犯形态也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犯罪阶段形态内部,也都因为犯罪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法益侵犯形态。  相似文献   

6.
刑法哲学,也称为刑法法理学,它是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刑法学理论背后所蕴藏的法理的学科。刑法哲学是刑法学的基础,它与刑法学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犯罪的本质作为犯罪论的基础,决定了何种行为为犯罪行为,是否应当追究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等,这直接关系到刑罚论中具体的刑罚设置。文章将力图站在刑法哲学的高度上,深入分析犯罪的本质问题,阐述法益侵害说在界定犯罪本质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未遂学说不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导致整个刑法理论不协调,对犯罪成立范围认定过于宽泛.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关于不能犯的学说虽然存在问题,却有值得借鉴之处.不能犯未遂成立范围应以法益侵害原则来确定,这既是实现刑法机能的要求,也符合我国新刑法客观主义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8.
一、重点名词:刑法 刑法学 刑法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 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效力范围 刑法空间效力 属地原则 属人原则 刑法的溯及力 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 意外事件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逐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竞合犯 连续犯 牵连犯…  相似文献   

9.
一、名词解释刑法 刑法学 刑法效力范围 刑法的溯及力 犯罪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刑事责任 危害结果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意外事件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竟合犯 连续犯 牵连犯 吸收犯 惯犯 刑罚 刑罚裁量 数罪 数罪并罚 刑法执行 …  相似文献   

10.
法条竞合是我国刑法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以保险诈骗罪为例,通过对法条竞合中"重法优于轻法"原则的批判性分析,指出法条竞合是对犯罪客体的误读,并认为犯罪客体在认定犯罪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刑法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面临扩张不力的现实困境,其理论研究的重心在于传统法益向网络扩张的刑法规制体系构建。世界法治发达国家的立法给予我们启示,传统犯罪进入网络空间催生了新的法益,旨在为网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保障。可以借此重新划定网络犯罪的界限,用秩序犯的视角看待整个网络犯罪体系,在法益保护的前提下推动刑法扩张,同时维护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体系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2.
通论认为犯罪的"着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然而这种形式主义的分析存在对认定何种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上存在模糊和不确定性。不作为犯罪中的可罚性起点的认定,更要做实质的价值分析,即根据不作为对法益侵害的程度来确定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权作为环境犯罪客体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刑法手段打击环境犯罪必须解决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问题。从评析环境犯罪客体的有关学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犯罪本质的一般认识、犯罪客体的两大学说、刑法内部结构协调一致性的要求、打击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等角度出发,应将环境犯罪的客体界定为环境权。  相似文献   

14.
一、名词解释: 刑法 刑法学 刑法体系 罪行法定原则 罪行自负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 保护原则 普遍原则 刑法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学理解释 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 刑法的溯及力 刑事责任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对象 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意外事件 危害结果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 年龄 犯罪 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 共同犯罪 犯罪集团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意合犯 惯犯 结合犯 连续犯牵连犯 吸收犯 刑罚 刑罚体系 主刑 附加刑管制 拘役 罚金 剥夺政治权力 驱逐出境 量刑 法定情节 累犯 自首 立功制度 数罪并罚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赦免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被胁迫犯罪的侦查与审判有过于简略之嫌,这源于我国刑法对被胁迫犯罪欠缺详尽的规定。传统的"胁从犯"在理论上作为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限制了被胁迫犯罪的范围。被胁迫犯罪应当在理论及立法上有其独立的地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以便对司法实践能够有明确、细致的指导,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刑事正义。  相似文献   

16.
诉讼案件剧增,中国已提前进入诉讼社会.这在刑法领域又集中体现为犯罪率的急剧攀升,监狱人满为患.尽管造成当下犯罪率攀升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犯罪观与刑罚观的错位以及罪刑模式的失当,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给予重新定位之必要.其中,重视积极的一般预防、重新定位犯罪本质和强化限制性刑法解释就是诉讼社会下刑法理论的基本样态,这又带来了严格控制犯罪圈大小、强化犯罪级别划分和重视二元化犯罪模式之刑法转型.  相似文献   

17.
邪教犯罪不是一般的有组织犯罪,而是对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有组织犯罪。邪教犯罪的危害与一般的有组织犯罪不同,它至少侵害了四种刑法法益:对其成员实行精神控制,非法限制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进行恐怖暴力活动,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制造故杀、自杀、自焚、自残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疯狂的敛聚财物,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打击邪教犯罪,必须正确理解邪教犯罪的犯罪构成和有关的司法解释,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系,这样才能发挥刑法打击罪犯,保护社会利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张飞飞 《天中学刊》2013,28(4):48-52
将刑事和解引入刑事实体法并不与刑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从刑事和解的理论入手,实现刑事和解与刑事责任的对接,对于推动刑事责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犯罪固然是侵害法益的行为,然而有的犯罪直接侵害的是公民的法益,而有的犯罪直接侵害的是国家的法益。对于直接侵害公民法益的犯罪,不分案件的大小,适用刑事和解的责任方式,对于直接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直接适用刑罚的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出发,对犯罪未遂的三个构成条件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并对刑法学界存在的两种有关未遂犯的处罚立场--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主张发表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刑法对犯罪未遂的处罚采取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方法。对此中西方刑法处理不同。犯罪未遂只能在对犯罪客体构成实际侵害的前提下才能处以刑罚。犯罪未遂没有对犯罪客体造成实际侵害的应别立罪名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